【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保护架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保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保护架构,尤其是针对可充电式电池的保护架构,包括保护控制器、功率开关组件、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切换开关以及过电流保护设定电阻,用以实现单芯片完成充电池进行充放电动作时的过充电、过放电的保护。主要由保护控制器控制内部所整合功率开关组件内的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进行切换,用以在电池进行充电或放电期间发生过度充电、过度放电、过电压以及过温的异常状态时,关闭充放电回路,避免电池的损坏或伤害及增加对功率开关组件的保护,达到对电池保护目的。再者,利用定电流流过过电流保护设定电阻时产生过电流电压的临限值,当作过电流保护的参考位准,使用者可使用最佳的过电流保护设定电阻而弹性调节过电流的临限值。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各种可携式电子产品的更加普及,包括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随身影音播放器、无线耳机,而所配置的可携式电源一般包含传统的干电池、碱性电池,但这类的一次性电池只能使用一次,当电力输出下降到下限值时,即须丢弃,造成大量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保护架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功率开关组件(Q),包括:汲极、闸极和源极,且所述汲极至该源极的跨压为充电导通电压,而所述源极至该汲极的跨压为放电导通电压;保护控制器(10),包括:电源端(VCC)、接地端(GND)、过电流电压设定端、控制端(CT)、切换端(SW)以及电流感测端(CS),所述控制端(CT)是连接功率开关组件(Q)的闸极,且所述电源端(VCC)和所述接地端(GND)分别与充电电池(B)的正极和负极连接,所述功率开关组件(Q)的汲极与所述充电电池(B)的负极连接;过电流保护设定电阻(ROV),所述过电流保护设定电阻(ROV)的一端与所述保护控制器(10)的过电流电压设定端连接,所述过电流保护设定电阻(ROV)的另一端与所述充电电池(B)的负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包括正极和负极,所述正极与所述功率开关组件(Q)的汲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包括正极和负极,所述负极与所述功率开关组件(Q)的汲极连接;切换开关,包括:输入端、第一输出端(OUT1)以及第二输出端(OUT2),所述输入端与所述保护控制器(10)的切换端(SW)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OUT1)与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输出端(OUT2)与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以及电流感测电阻(RCS),所述电流感测端(CS)与所述电流感测电阻(RCS)的一端连接,而所述电流感测电阻(RCS)的一另一端是与所述功率开关组件(Q)的源极连接,所述电流感测端(CS)产生电流感测电压,其中,所述充电电池(B)的正极与正极端(BTT+)连接,所述功率开关组件(Q)的源极与负极端(BTT-)连接,所述正极端(BTT+)及所述负极端(BTT-)连接于外部装置,所述保护控制器(10)包含一个定电流源(12)以及一个处理核心(14),所述定电流源(12)产生定电流(I),并输出至所述过电流电压设定端,且所述过电流电压设定端的电压为一过电流电压临限值,所述处理核心(14)接收并比较所述过电流电压临限值、所述充电导通电压以及所述放电导通电压,用于产生并输出控制信号(VCT)到所述控制端(CT),同时产生并输出切换信号(VSW)到所述切换端(SW),所述充电导通电压为正值时,所述处理核...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