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塔筒段和塔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35267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5 0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混凝土塔筒段和塔架,混凝土塔筒段包括底端筒节,底端筒节的内表面径向凹陷以形成用于对预应力索进行张拉的张拉操作腔,张拉操作腔包括多个第一操作腔和多个第二操作腔,底端筒节中设置有底端筒节预应力孔道,底端筒节预应力孔道包括从底端筒节的上端面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孔道和从底端筒节的下端面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孔道,沿底端筒节的周向方向,第一数量的第一孔道和第二数量的第二孔道相互错开,并且第一孔道的下端口设置在第二操作腔中,第二孔道的上端口设置于第一操作腔中,底端筒节可以适用于实心塔筒基础,降低了塔筒基础的制造成本。了塔筒基础的制造成本。了塔筒基础的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塔筒段和塔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风力发电机
,涉及一种混凝土塔筒段和包括该混凝土塔筒段的塔架。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风力发电机组的塔架通常有钢塔、混凝土塔架以及钢-混凝土塔架。
[0003]混凝土塔架以及钢-混凝土塔架通常都包括混凝土塔筒段,该混凝土塔筒段通过预应力索进行张拉并与塔筒基础固定连接。预应力索的张拉端通常位于塔筒基础的内部,为了便于安装人员对混凝土塔筒段的预应力索进行张拉,塔筒基础形成为由混凝土材料形成的空心基础,该空心基础内可以具有适于安装人员操作的操作空间,张拉端暴露于该操作空间内。大量工程实践表明,相较于普通实心基础,空心基础虽然在混凝土工程量上有所减少,但是在钢筋用量方面,远大于实心基础,因此较实心基础,该空心基础的制造成本更高,导致具有空心基础的塔架的制造成本较高。
[0004]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混凝土塔筒段和塔架,以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塔筒段,以能够适应实心塔筒基础。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塔架,具有实心塔筒基础,从而降低了塔架的制造成本。
[0007]针对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混凝土塔筒段,所述混凝土塔筒段包括底端筒节,所述底端筒节的内表面径向凹陷以形成用于对预应力索进行张拉的张拉操作腔,所述张拉操作腔包括多个第一操作腔和多个第二操作腔,所述底端筒节中设置有底端筒节预应力孔道,所述底端筒节预应力孔道包括从所述底端筒节的上端面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孔道和从所述底端筒节的下端面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孔道,沿所述底端筒节的周向方向,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一孔道和第二数量的所述第二孔道相互错开,并且所述第一孔道的下端口设置在所述第二操作腔中,所述第二孔道的上端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操作腔中,由于第一操作腔和第二操作腔设置于底端筒节,从而可以满足在底端筒节对预应力索进行张拉,避免了在塔筒基础内形成空心操作腔以进行张拉,因此,底端筒节可以适用于实心塔筒基础,降低了塔筒基础的制造成本。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具体实施例,多个所述第一操作腔沿着所述底端筒节的周向间隔设置,并在所述底端筒节的轴向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孔道相对,多个所述第二操作腔沿着所述底端筒节的周向间隔设置,并在所述底端筒节的轴向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孔道相对,每个第一孔道对应一个第二操作腔,每个第二孔道对应一个第一操作腔,从而使每个预应力索都可以在底端筒节进行张拉。
[0010]具体地,所述底端筒节包括自上而下轴向布置的第一操作腔分布区、间隔区以及
第二操作腔分布区,多个所述第一操作腔分布在所述第一操作腔分布区中,所述第一孔道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操作腔之间并向下延伸穿过所述间隔区,多个所述第二操作腔分布在所述第二操作腔分布区中,所述第二孔道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操作腔之间并向上延伸穿过所述间隔区,在所述间隔区中,所述第一孔道和所述第二孔道沿圆周方向交错设置,可以使底端筒节在轴向方向上均有预应力索,以使底端筒节在整个轴向上连续受力,提高了结构强度。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操作腔沿所述底端筒节的轴向向上延伸至所述底端筒节的上端面或者与所述底端筒节的上端面间隔预定距离;以及/或者
[0012]所述第二操作腔沿所述底端筒节的轴向向下延伸至所述底端筒节的下端面或与所述底端筒节的下端面间隔预定距离。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混凝土塔筒段还包括上部筒节,所述上部筒节位于所述底端筒节的上方,所述上部筒节中设置有上部筒节预应力孔道,所述上部筒节预应力孔道与所述底端筒节的所述第一孔道连通。
[0014]具体地,所述混凝土塔筒段还包括中间筒节,所述中间筒节位于所述上部筒节与所述底端筒节之间,所述中间筒节与所述上部筒节同轴设置,所述中间筒节设置有与所述上部筒节预应力孔道对齐的中部筒节预应力孔道。
[0015]进一步地,所述上部筒节具有平直段和位于所述平直段上端的径向突出段,所述径向突出段相对于所述平直段沿径向向内突出,所述上部筒节预应力孔道位于所述径向突出段中,
[0016]其中,所述平直段的内表面形成为圆筒状,并且沿轴向方向看时,所述上部筒节预应力孔道位于所述平直段的内表面的径向内侧。
[0017]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塔筒段还包括中间筒节,所述中间筒节位于所述上部筒节与所述底端筒节之间,所述中间筒节与所述上部筒节同轴设置,
[0018]沿轴向方向看时,所述上部筒节预应力孔道位于所述中间筒节的内表面的径向内侧。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混凝土塔筒段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上部筒节与所述底端筒节的上预应力索和用于连接所述底端筒节与塔筒基础的下预应力索,上预应力索的张拉端由上向下从所述底端筒节的所述第一孔道穿出,位于所述第二操作腔中,下预应力索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塔筒基础中,下预应力索的张拉端由下向上从所述第二孔道穿出,位于所述第一操作腔中。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塔架,所述塔架包括固定于地面的塔筒基础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塔筒段,所述混凝土塔筒段固定于所述塔筒基础上。
[0021]具体地,所述塔筒基础为实心塔筒基础。
[0022]优选地,所述塔架还包括固定于所述混凝土塔筒段顶端的钢塔筒段。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混凝土塔筒段和塔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底端筒节具有张拉操作腔,可以容置预应力索的张拉端,从而可以使预应力索的张拉操作在该底端筒节内进行,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预应力索的张拉端需在空心塔筒基础内进行张拉,而使混凝土塔筒段需与空心塔筒基础配合连接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24]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和/或其它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塔架的纵向剖视图。
[0026]图2为图1中的底端筒节的结构图。
[0027]图3为图2中的底端筒节的局部结构图。
[0028]图4为图2中的底端筒节的间隔区的横向截面图。
[0029]图5为图2中的底端筒节的沿第一操作腔的轴线的纵向剖面图。
[0030]图6为图2中的底端筒节的沿第二操作腔的轴线的纵向剖面图。
[0031]图7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塔架的纵向剖视图。
[0032]图8为图7中的上部筒节的纵向剖视图。
[0033]附图标记说明:
[0034]100、塔筒基础;
ꢀꢀꢀꢀꢀꢀꢀꢀꢀꢀꢀꢀꢀ
200,200

、混凝土塔筒段;
[0035]210、210

、上部筒节;
ꢀꢀꢀꢀꢀꢀ
220、底端筒节;
[0036]500、钢塔筒段;
ꢀꢀꢀꢀꢀꢀꢀꢀꢀꢀꢀꢀꢀ
230,23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塔筒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塔筒段(200,200

)包括:底端筒节(220),所述底端筒节(220)的内表面径向凹陷以形成用于对预应力索进行张拉的张拉操作腔,所述张拉操作腔包括多个第一操作腔(600)和多个第二操作腔(700),所述底端筒节(220)中设置有底端筒节预应力孔道,所述底端筒节预应力孔道包括从所述底端筒节(220)的上端面向下延伸形成的第一孔道(800)和从所述底端筒节(220)的下端面向上延伸形成的第二孔道(900),沿所述底端筒节(220)的周向方向,第一数量的所述第一孔道(800)和第二数量的所述第二孔道(900)相互错开,并且所述第一孔道(800)的下端口在所述第二操作腔(700)中,所述第二孔道(900)的上端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操作腔(600)中。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塔筒段,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操作腔(600)沿着所述底端筒节(220)的周向间隔设置,并在所述底端筒节(220)的轴向方向上与所述第二孔道(900)相对,多个所述第二操作腔(700)沿着所述底端筒节(220)的周向间隔设置,并在所述底端筒节(220)的轴向方向上与所述第一孔道(800)相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塔筒段,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端筒节(220)包括自上而下轴向布置的第一操作腔分布区、间隔区以及第二操作腔分布区,多个所述第一操作腔(600)分布在所述第一操作腔分布区中,所述第一孔道(800)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操作腔(600)之间并向下延伸穿过所述间隔区,多个所述第二操作腔(700)分布在所述第二操作腔分布区中,所述第二孔道(900)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操作腔(700)之间并向上延伸穿过所述间隔区,在所述间隔区中,所述第一孔道(800)和所述第二孔道(900)沿圆周方向交错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塔筒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操作腔(600)沿所述底端筒节(220)的轴向向上延伸至所述底端筒节(220)的上端面或者与所述底端筒节(220)的上端面间隔预定距离;以及/或者所述第二操作腔(700)沿所述底端筒节(220)的轴向向下延伸至所述底端筒节(220)的下端面或与所述底端筒节(220)的下端面间隔预定距离。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混凝土塔筒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塔筒段(200,200

)还包括上部筒节(210,210

),所述上部筒节(210,210

)位于所述底端筒节(220)的上方,所述上部筒节(210,210

)中设置有上部筒节预应力孔道,所述上部筒节预应力孔道与所述底端筒节(220)的所述第一孔道(800)连通。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凝土塔筒段,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塔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华庚胡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金风科创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