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叶轮风电系统的塔架联接支撑结构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2318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叶轮风电系统的塔架联接支撑结构的装置,其包括:前支柱、后支柱、联接部件和支撑结构。多叶轮风力发电系统的多个小机组固定在支撑结构上,支撑结构是一种空间框架结构,与塔架通过联接部件构成固定联接。支撑结构位于所述的前支柱和后支柱的中间,四根支柱与联接部件及底部回转支承构成四棱台形状。棱台形状。棱台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叶轮风电系统的塔架联接支撑结构的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风力发电
,特别涉及一种多叶轮风电系统的塔架联接支撑结构的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风电发展至今,机组大型化(单机容量增加)是解决机组开发成本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海上风电项目的不断开展使得机组大型化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加,传统的单一叶轮的风电机组的发展遇到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机组载荷急剧增加,超长、超重叶片和超大扭矩给机组中的各个部件(如变桨执行机构,支撑结构等)的设计、生产制造和安装等带来了很多难题。
[0003]多叶轮风电系统是将多个叶轮安装在同一个支撑结构中实现风能到电能转换的系统。多叶轮风电系统相比于传统单一叶轮的风电系统,无需使用超长、超重的叶片,也避免了超大扭矩的出现,为风电机组大型化、降低机组开发成本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与传统的单一叶轮风电机组类似,随着机组的大型化,多叶轮风电系统的叶轮尺寸和支撑结构高度也逐渐增加。高塔架带来的结果是塔架底部需要承受巨大载荷,塔架的直径需要足够的大来增加承载能力,塔架的这种调整带来的成本提升是难以被接受的。CN205533018 U、CN 108368821 A、CN 102269113 A等专利技术中提及的多转子(多叶轮)风力发电系统使用的依然是传统单一叶轮风力发电机组使用的塔架支撑型式,当机组容量增加时,这种塔架依旧会使机组成本飙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叶轮风电系统的塔架联接支撑结构的装置,利于支承结构的布置,降低塔架受到的弯矩载荷,从而降低塔架的成本。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叶轮风电系统的塔架联接支撑结构的装置,其包括:前支柱(101)、后支柱(102)、联接部件(200)、支撑结构(300)。
[0006]前支柱(101)和后支柱(102)各由两根支柱组成,支柱截面可以是圆形或其他形状。前支柱(101)、后支柱(102)的上端与联接部件(200)固定联接,联接部件(200)可以有一组或多组。多叶轮风力发电系统的多行小机组(400)固定在支撑结构(300)上,支撑结构(300)是一种空间框架结构,与塔架支柱通过联接部件(200)构成固定联接。所述联接部件(200)与支撑结构(300)的联接位置不低于支撑结构(300)空间框架结构上最低一行布置小机组(400)的高度。
[0007]所述前支柱(101)的两根支柱位于支撑结构(300)迎风面的前方,后支柱(102)的两根支柱位于支撑结构(300)背风面的后方。支撑结构(300)位于所述的前支柱(101)和后支柱(102)的中间,四根支柱与联接部件(200)及底部回转支承(600)构成四棱台形状。塔架支柱的下端与位于整个系统底部的回转支承(600)联接。
[0008]所述前支柱(101)、后支柱(102)与回转支承(600)平面的夹角均小于90
°
。前支柱
(101)、后支柱(102)、联接部件(200)、支撑结构(300)和所有小机组(400)在偏航系统的驱动下一起进行偏航对风。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通过一组或多组联接部件(200),在联接部件(200)的前方和后方(来风方向)由塔架的支柱与回转支承(600)平面夹角小于90
°
的联接支撑结构的型式。利于多叶轮风电系统支承结构(300)的布置,且能减少塔架的弯矩载荷,降低塔架成本。
附图说明
[0010]图1 本技术一种多叶轮风电系统的塔架联接支撑结构的装置的正视图。
[0011]图2 本技术一种多叶轮风电系统的塔架联接支撑结构的装置侧视图。
[0012]图3 本技术一种多叶轮风电系统的塔架联接支撑结构的装置俯视图。
[0013]图中,101-前支柱,102-后支柱,200-联接部件,300-支撑结构,400-小机组,501/502-支柱与底部平面夹角,600-回转支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0015]图1中支撑结构(300)为空间框架结构,支撑结构(300)的每一行可布置多个小机组(400)。所述支撑结构(300)通过联接部件(200)与塔架支柱联结。
[0016]如图1,前支柱(101)由两根支柱组成,支柱的上端与所述联接部件(200)的前部联接,所述联接部件(200)有两组,前支柱(101)的上端与所述联接部件(200)有两处联接。
[0017]进一步地,后支柱(102)由两根支柱组成,支柱的上端与所述联接部件(200)的后部联接,如图2中所述联接部件(200)有两组,后支柱(102)的上端与联接部件(200)有两处联接。
[0018]进一步地,图1、2中,前支柱(101)、后支柱(102)与联接部件(200)的联接处高度均不低于支撑结构(300)最低一行小机组(400)的高度。
[0019]所述前支柱(101)、后支柱(102)、回转支承(600)和联接部件(200)构成四棱台形状。这种形状结构,通过前支柱(101)、后支柱(102)和联接部件(200)把所述支撑结构(300)夹持在前支柱(101)和后支柱(102)中间。
[0020]如图2中,前支柱(101)、后支柱(102)与回转支承(600)平面的夹角α(501)和夹角β(502)均小于90
°

[0021]如图3,所述回转支承(600)通过驱动装置,可实现对前支柱(101)、后支柱(102)、联接部件(200)、支撑结构(300)和所有小机组(400)的偏航动作。
[0022]这种塔架联结支撑结构的装置,塔架支柱主要受到沿塔架轴向的压缩或拉伸载荷,因此前支柱(101)和后支柱(102)受到的弯矩载荷很小,从而降低了塔架的成本。
[0023]以上仅描述本技术原理较佳的示例,但不局限本技术的保护限制。特别说明的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结构及方法情况下作的修改、改进均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叶轮风电系统的塔架联接支撑结构的装置,其特征是:装置包含前支柱(101)、后支柱(102)、联接部件(200)和支撑结构(300),前支柱(101)和后支柱(102)各由两根支柱组成,支柱截面可以是圆形或矩形,前支柱(101)、后支柱(102)的上端与联接部件(200)固定联接,联接部件(200)可以有一组或多组,多叶轮风力发电系统的多行小机组(400)固定在支撑结构(300)上,支撑结构(300)是一种空间框架结构,与塔架支柱通过联接部件(200)构成固定联接,所述联接部件(200)与支撑结构(300)的联接位置不低于支撑结构(300)空间框架结构上最低一行布置小机组(400)的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叶轮风电系统的塔架联接支撑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逸南崔新维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三力新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