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餐饮废水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42933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餐饮废水处理系统,其包括依次设置的过滤沉淀池、曝气蓄水池、电絮凝反应池和超滤膜除油箱;所述过滤沉淀池的进水口连接有第一水管;所述过滤沉淀池的出水口与曝气蓄水池的进水口通过第二水管连接;所述曝气蓄水池的出水口与电絮凝反应池的进水口通过第三水管连接;所述曝气蓄水池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电絮凝反应池的出水口与所述超滤膜除油箱的进水口通过第四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水管、第二水管、第三水管和第四水管上分别设置有水泵;所述超滤膜除油箱内设置有超滤膜组件,所述超滤膜组件连接有排水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餐饮废水水质特点,设计处理系统,结构紧凑,大大提高了餐厨废水的处理效果。处理效果。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餐饮废水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餐饮废水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餐饮废水含有大量的食物残渣,有机物、油脂,悬浮物含量高,化学需氧量(COD)为500-1000mg/L,生化需氧量(BOD5)为300-500mg/L,悬浮颗粒物(SS)为300-550mg/L,油脂在150mg/L以上.由于这一类废水中有毒物质相对较少,往往不被人们所重视,一般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餐饮废水的排放量约占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的3%,但其BOD5和COD却占总负荷的1/3,增加了废水的处理难度。
[0003]餐厨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以高分子酯类及其衍生物为主的动植物油,另一类是以不溶性蛋白纤维者淀粉质态的非溶解性有机物形式存在的饭菜残渣。餐饮废水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餐饮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以胶体的形式存在,偏酸性悬浮,固体很高,浊度很大,COD和bod较高。餐饮废水中含脂肪类及及动物油的物质可以悬浮于水面,影响空气和水面养的交换,而溶解于水中的那部分油类,可被微生物氧化分解,故餐饮废水不仅可以降低负氧速率,而且还可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恶化水质导致水生物和鱼类难以生存。餐厨废水排放到土壤中,会形成油膜,使得土壤结块,土壤呈现缺氧状态,阻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破坏土壤层的颗粒结构。这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餐饮废水污染重要的一个原因之一。
[0004]餐饮废水未经过处理就进入城市污水处理厂,由于油脂降解,会影响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正常代谢过程,增加城市污染水处理厂的负荷,油脂还可以凝结在市政管道内壁,形成厚厚的油脂层,从而减小管道的过水能力,甚至可以堵塞管道,使得管道的油脂处理非常困难。
[0005]现有的餐厨废水处理只是简单的将废水中的固体杂质过滤和将浮在废水表面的油脂机械式地废水中捞出,无法有效去除餐厨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餐饮废水处理系统,其具有提高餐厨废水的处理效果的特点,能够有效去除餐厨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减少环境负担。
[0008]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0009]一种餐饮废水处理系统,其中,包括依次设置的过滤沉淀池、曝气蓄水池、电絮凝反应池和超滤膜除油箱;所述过滤沉淀池的进水口连接有第一水管;所述过滤沉淀池的出水口与曝气蓄水池的进水口通过第二水管连接;所述曝气蓄水池的出水口与电絮凝反应池的进水口通过第三水管连接;所述曝气蓄水池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电絮凝反应池的出水口与所述超滤膜除油箱的进水口通过第四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水管、第二水管、第三水管和第四水管上分别设置有水泵;所述超滤膜除油箱内设置有超滤膜组件,所述超滤膜组
件连接有排水管。
[0010]进一步,所述过滤沉淀池内设置有上折流板、下折流板和过滤网,所述上折流板设置在过滤沉淀池内腔上部,所述下折流板设置在过滤沉淀池内腔下部,所述上折流板和下折流板将所述过滤沉淀池分隔为若干个依次连通的腔室,所述过滤网设置在过滤沉淀池内的腔室内。
[0011]进一步,所述过滤沉淀池的入口处设置有第一刮渣机。
[0012]进一步,所述电絮凝反应池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装有第一水质检测探头和第二水质检测探头;所述废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单片机主控模块,所述单片机主控模块分别与第一水质检测探头和第二水质检测探头电连接;所述单片机主控模块连接有变频器,所述变频器与曝气装置电连接。
[0013]进一步,所述单片机主控模块与上位机通讯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曝气蓄水池液面处设置有超疏水亲油海绵块。
[0015]进一步,所述超滤膜组件的超滤膜为中空超滤膜。
[0016]进一步,所述超滤膜除油箱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刮渣机。
[0017]进一步,所述过滤沉淀池和超滤膜除油箱的上部分别开设有排渣口。
[0018]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涉及的一种餐饮废水处理系统,其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9]一、通过设置过滤沉淀池、曝气蓄水池、电絮凝反应池和超滤膜除油箱对餐厨废水中的各类污染物进行去除,结构紧凑,大大降低污泥产量和药剂投加量,有效降低了二次污染。
[0020]二、使用时,过滤沉淀池对餐厨废水中的大颗粒固体杂质进行去除,接着通过微纳米曝气破坏乳化油等含油废分的稳定性,先对含油餐饮废水进行一次分离,进一步的可以通过悬浮超疏水亲油海绵块收集动植物油进行一次去油,经曝气处理后含油废分的去除率为80%-85%;然后通过电絮凝反应池进行电解吸附,对非溶解性高分子有机物进行去除,最后通过超滤膜组件过滤,超滤膜耐油污并能过滤部分溶解态的废油,经超滤膜过滤后废水中仅含有微量的乳化油和溶解油,如此能够大大降低处理后的餐厨废水中的有机物含量。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根据餐饮废水水质特点,设计处理系统,结构紧凑,大大提高了餐厨废水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涉及一种餐饮废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
[0024]过滤沉淀池1; 上折流板11;下折流板12;过滤网13;第一刮渣机14;
[0025]曝气蓄水池2;曝气装置21;超疏水亲油海绵块22;
[0026]电絮凝反应池3;第一水质检测探头31;第二水质检测探头32;
[0027]变频器33;单片机主控模块34;上位机35;
[0028]超滤膜除油箱4;超滤膜组件41;第二刮渣机42;
[0029]第一水管51;第二水管52;第三水管53;第四水管54;排水管55;水泵56;餐厨废水
池6。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进行详细阐述。
[0031]如图1所示,其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餐饮废水处理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过滤沉淀池1、曝气蓄水池2、电絮凝反应池3和超滤膜除油箱4;所述过滤沉淀池1的进水口连接有第一水管51;所述过滤沉淀池1的出水口与曝气蓄水池2的进水口通过第二水管52连接;所述曝气蓄水池2的出水口与电絮凝反应池3的进水口通过第三水管53连接;所述曝气蓄水池2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21;所述电絮凝反应池3的出水口与所述超滤膜除油箱4的进水口通过第四水管54连接;所述第一水管51、第二水管52、第三水管53和第四水管54上分别设置有水泵56;所述超滤膜除油箱4内设置有超滤膜组件41,所述超滤膜组件41连接有排水管55。
[0032]这样,本技术涉及的一种餐饮废水处理系统,通过设置过滤沉淀池1、曝气蓄水池2、电絮凝反应池3和超滤膜除油箱4对餐厨废水中的各类污染物进行去除,结构紧凑,大大降低污泥产量和药剂投加量,有效降低了二次污染。
[0033]优选地,所述过滤沉淀池1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餐饮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的过滤沉淀池、曝气蓄水池、电絮凝反应池和超滤膜除油箱;所述过滤沉淀池的进水口连接有第一水管;所述过滤沉淀池的出水口与曝气蓄水池的进水口通过第二水管连接;所述曝气蓄水池的出水口与电絮凝反应池的进水口通过第三水管连接;所述曝气蓄水池底部设置有曝气装置;所述电絮凝反应池的出水口与所述超滤膜除油箱的进水口通过第四水管连接;所述第一水管、第二水管、第三水管和第四水管上分别设置有水泵;所述超滤膜除油箱内设置有超滤膜组件,所述超滤膜组件连接有排水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餐饮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沉淀池内设置有上折流板、下折流板和过滤网,所述上折流板设置在过滤沉淀池内腔上部,所述下折流板设置在过滤沉淀池内腔下部,所述上折流板和下折流板将所述过滤沉淀池分隔为若干个依次连通的腔室,所述过滤网设置在过滤沉淀池内的腔室内。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餐饮废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钰林郑运鸿张有锋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