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片夹的累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42709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个用于对供送部件提供的片状底片夹累积的累积装置。片夹可以容纳许多沿其长度排列的底片条。该装置包括一个保持片夹在悬置状态,并具有一对相邻供送部件配置的夹持单元,他们挨着排列在片夹传送方向的用于分别在其传送方向保持片夹后端的夹持部件,以及一个选择性地驱动这对夹持单元呈夹持状态或非夹持状态的夹持状态驱动单元。在夹持部件接收到来自供送部件的片夹时,夹持部件驱动装置只驱动一个夹持单元至非夹持状态。而在夹持部件接收到该片夹时,夹持部件驱动装置转换一个夹持单元从非夹持状态变成夹持状态,同样转换另一个夹持单元从夹持状态变成非夹持状态。(*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累积片状底片夹的累积装置,该底片夹由一个用于供送片夹并使片条在夹内按一定方向排列的供送部件所供送,该底片夹内可以装着许多沿着长度方向排列的底片条。上述类型的底片夹累积装置能够累积许多片状的底片夹3,其每一个均可把许多底片条2容留在与图3中所示的许多片条相应的多排片袋内。每一片条有四至六帧,每个片夹被切成具有一定排数的底片袋(该数目通常相当于按顾客要求所构成的片条数)。一种惯用的累积上述底片夹的装置和方法由日本公开的技术公报No,62-39000可知。即,如附图说明图19a(a)和(b)所示,作为导向件150,它能对底片夹3的左和右侧提供支撑,并能从供片部件接收装着片条2的片夹3,驱动环形皮带151,把片夹3拉入并保持平坦。在完成如图19(c)所示的拉入操作时,提升杆152下降,使片夹3落到水平配置的堆积托盘153上。之后,如图19(d)所示,提升杆152抬起到它的原始位置,以接收下一个片夹3。采用这种方式,许多片状的底片夹3被平坦延伸着一个叠着一个地向上堆积起来。有时,按照上述引用的公开结构,由于片夹自身的重量会造成片夹3滑动。由此把图19所示的结构改进成,使片夹3借助于环形皮带151得到受力地传送。然而,采用上述惯用的结构,片夹水平地堆积呈平坦伸展状态,所以要求堆积托盘其尺寸要适合传送方向的片夹的长度。总之,整个累积装置趋于增大。对此需要予以改进。本专利技术依据上述的现有技术,第一个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底片夹的累积装置,该装置可能减小累积底片夹所需的空间。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在简化用于累积底片夹的结构的同时来实现上述的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在保证底片累积装置操作稳定性的同时来实现上述的第一或第二个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一个用于累积片状底片夹的装置包括一个以悬置状态夹持由供片单元供给的片夹的夹持部件,该片夹能容留许多沿着其长度方向排列的底片条;上述夹持部件包括一对与供片部件相邻配置的,并依次排列在传送片夹方向用于夹持相对于传送方向的片夹后端的夹持单元,以及夹持部件驱动装置,该装置用于有选择地驱动上述一对夹持单元,使其或处于一种夹持状态,或处于一种非夹持状态;其中,当夹持部件对供片部件供给的片夹进行接收时,所述的夹持部件驱动装置只使夹持单元中的一个驱动成非夹持状态;当夹持部件接收到片夹时,所述的夹持部件驱动装置将所述的一个夹持单元从非夹持状态转换成夹持状态,同样也将所述的另一个夹持单元从夹持状态转换成非夹持状态。根据上述的结构,当把装着片条的片夹从送片部件送至夹持部件时,夹持部件用夹持单元之一接收这种片夹,该夹持单元是依次排列在片夹传送方向处于非夹持状态中,而另一个夹持单元则处于夹持状态中。在夹持部件接收了片夹之后,夹持部件驱动装置将一个夹持单元从非夹持状态转换成夹持状态,致使该夹持单元夹持着相对于片夹传送方向的片夹的后端部。这就是说,夹持单元以悬置状态夹持着底片夹。当底片夹刚被接收时,另一个现处于夹持状态的夹持单元不夹持该片夹。在接纳底片夹之后,该夹持单元被转换成非夹持状态。于是,该装置变成准备好夹持所接收的片夹或下一个欲接收的片夹。就是说,两个夹持单元不会同时处于非夹持状态,而是这些夹持单元交替地分别在夹持状态和非夹持状态之间转换,片夹的后端部被夹持着,由此使片状的片夹以悬置状态被夹持。总之,由于片夹以悬置方式,使其相对于片夹传送方向的后端部被夹持,致使本专利技术实现了一种底片夹累积装置,它可以减小用于累积底片夹所需的空间。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夹持单元对的一个配置在相对于片夹传送方向上另一个的下游侧。该夹持单元随着其沿着片夹的厚度方向上的运动在夹持状态和非夹持状态之间受到转换;另一个夹持单元配置在相对于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它随着其沿片夹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的运动而在夹持状态和非夹持状态之间转换;其中,当夹持部件从传送部件接收到片夹时,所述的夹持部件驱动装置驱动下游夹持单元成非夹持状态;而在夹持部件接收到片夹时,所述的夹持部件驱动装置将所述的下游夹持单元从非夹持状态转换成夹持状态,并且也将上游夹持单元从夹持状态转换成非夹持状态。采用上述的结构,当夹持部件从供送部件接收片夹时,配置在片夹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的夹持单元随着其在片夹的厚度方向的运动被置于非夹持状态,致使从供片部件供送的片夹可以滑动到处于非夹持状态的夹持单元之下。在接纳片夹之后,夹持单元从非夹持状态被转换成夹持状态,由此以悬置状态保持被接收的片夹。另,上游夹持单元,在片夹破接收时它处于夹持状态,它在接纳片夹之后被转换到非夹持状态,致使该装置准备好夹持所接收片夹,或用于夹持下一个要接收的片夹。即,配置在片夹传送方向下游侧的夹持单元在于夹持片夹的一部分,该部分相对于要由上游夹持单元夹持的片夹的一部分来说是更靠近其中心的部分。然而,如果把下游夹持单元设置在已由该夹持单元夹持的片夹和马上要从供片部分供给的另一个片夹之间,则就需要进行一种安排,例如用于把该夹持单元从片夹传送通道上撤掉的安排,由此将使夹持部件驱动装置的结构趋于复杂化。另,可以采用允许夹持单元在片夹的厚度方向运动的简单安置来使上述结构能可靠地保持该接收的片夹。还有,上游夹持单元夹持着相对于由下游夹持单元夹持的相同片夹部分的更靠近后边缘的那部分。于是,利用这种夹持,该夹持单元通过其运动至传送方向的上游侧就可以变成准备好夹持重新接收到的片夹。总之,下游夹持单元和上游夹持单元可以分别利用在片夹的厚度方向的运动和在传送方向上游侧的运动而在夹持状态和非夹持状态之间进行转换。由此,用于驱动这两个夹持单元的夹持部件驱动装置的结构可以是简单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其他部分,夹持部件包括一个片夹接收台,用于支撑由夹持单元所夹持的片夹,该片夹接收台朝着片夹传送方向的下游侧向下倾斜。采用这种结构,用于支撑由夹持单元夹持的片夹的片夹接收台是倾斜的。于是,在片夹以悬置状态被夹持时,这些片夹的载物不仅可以由夹持单元承载,也可以由倾斜的片夹接收台承载。由此,相比于片夹的载物仅由夹持单元承载的结构,上述的结构允许夹持单元具有一个相当弱的夹持力,从而用于驱动夹持单元的夹持部件驱动装置的结构可以是相当简单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更进一步内容,片夹接收台包括面向所述两个夹持单元的一个水平部分,该水平部分在平面视图内是与供送部分重叠的,并位于供送部分的下方。采用上述结构,片夹接收台的水平部分在平面视图内是与供送部件重叠的,并且设置在供送部件的下方。因此,由平面视图可见,这种结构允许减小装置的尺寸。还有,由于夹持单元与片夹接收台反向设置,所以这种设置与片夹接收台没有水平部分的结构相比较,上述结构限制夹持单元的向上伸展,由此从侧视图上看,所形成的装置十分紧凑。从而,随着装置在平面观视方向上,以及在侧视方向上其尺寸的减小,就有可能使用于累积片夹所需的空间进一步减小。按照本专利技术更进一步的内容,供送部件包括,在片夹传送方向可运动的一个片夹支撑体;所述装置还包含,用于驱使位于相对片夹传送方向的下游位置供送支撑片夹的支撑位置与相对片夹传送方向的上游位置松开片夹支撑的非支撑位置之间的片夹支撑体运动的供送部件驱动装置。该供送部件驱动装置,在片夹相对于片夹传送方向的后端部位于片夹支撑体上时将片夹支撑体从支撑状态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对来自供送单元的片状底片夹进行累积的累积装置,其片夹能容留许多沿长度排列的底片条,其特征是:一个用于保持悬置状态片夹的夹持部分I;所述的夹持部分(I)包括:一对夹持单元(10,11),他们相邻于所述供送部分(0)配置,并 且挨个沿片夹传送方向排列,相对于传送方向夹持片夹(3)的后端部,以及夹持部件驱动装置(G),它用于选择性地驱动该对夹持单元(10,11),使之或者处于夹持状态,或者处于非夹持状态;在所述的夹持部件(I)要接收来自供送部分(0)的片夹 (3)时,所述的夹持部件驱动装置(G)只驱动夹持单元(11)至非夹持状态;以及在所述的夹持单元(I)接收到片夹(3)时,所述的夹持单元驱动装置(G)转换所述的一个夹持单元(11)从非夹持状态至夹持状态,同样转换另一个夹持单元(10)从夹 持状态至非夹持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口益男
申请(专利权)人:诺日士钢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