卤化银彩色感光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1175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ISO速度小于320的卤化银彩色感光材料,特征为包括载体,以及其上叠加的至少两个感光度不同的感红卤化银乳剂层,至少两个感光度不同的感绿卤化银乳剂层,至少一个感蓝卤化银乳剂层和至少一个非敏感层,其中包含50wt%或更多的颗粒厚度为0.15μm或者更小的卤化银平片状颗粒,基于在感绿卤化银乳剂层和感红卤化银乳剂层中具有最高速度的各自层中卤化银颗粒的总量;其中乳剂层表面上感光材料的干膜总厚度为24μm或者更小;其中在至少一个感光材料的卤化银乳剂层或非灵敏层中包含下面定义的化合物(A)。化合物(A):具有一个或者多个杂原子的杂环化合物,其中通过加入杂环化合物与不加入该化合物时相比,显示出该杂环化合物实质上能够增强卤化银彩色感光材料的感光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实现优异颗粒度和光锐度的极高图像质量的卤化银彩色感光材料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照相用感光材料相关技术的发展,高照相速度的感光材料迅速陆续投放到市场。因此,照相的范围正在扩大为夜景、黑暗的室内空间等。然而,相对于具有高照相速度的感光材料,当照片尺寸较大时,难于得到令人满意的图像质量。例如,在专业照相领域例如商业专业照相领域,非常重要的是实现优异的颗粒度,以提高照片质量。在该领域的市场上,大尺寸照片加工的比例较高,考虑到这一点,颗粒度也是极其重要的。此外,为了准备大尺寸照片,印制放大率必须较高,因此在宽频率范围中的优异光锐度同样重要。已经对用于增强感光度的不同技术进行了研究(参见,例如日本专利申请KOKAI公布No.(以下简称为JP-A-)2003-156823和JP-A-2000-194085)。然而这些本身并不能获得优异的颗粒度。通过将用于提高感光度的技术和包括使用低活性的成色剂、使用DIR化合物、减小卤化银颗粒尺寸等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将颗粒改进到某个水平。然而,大量使用低活性成色剂将带来有害的影响,例如对加工溶液组合物改变的强烈影响力。使用DIR混合物导致层间效应水平的变化,使得与彩色还原的相容困难。减小卤化银颗粒尺寸导致光散射增强,难以获得改进的图像质量包括光锐度。另一方面,通过将用于改进感光度的技术与辐射中和染料相结合,可以实现将光锐度达到某个水平。然而,却不能借此改进颗粒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实现优异颗粒度和光锐度的极高图像质量的卤化银彩色感光材料。已经发现本专利技术的问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具体地,(1)一种ISO速度小于320的卤化银彩色感光材料,它包括载体,以及其上叠加的至少两个感光度不同的感红卤化银乳剂层,至少两个感光度不同的感绿卤化银乳剂层,至少一个感蓝卤化银乳剂层和至少一个非感光涂层,其特征在于在各个具有最高速度的感绿卤化银乳剂层和感红卤化银乳剂层中包含的厚度为0.15μm或者更小的卤化银平片状颗粒占其中卤化银颗粒总数的50wt%或更多;其中感光材料在乳剂涂层一侧的干膜总厚度为24μm或者更小;并且其中在至少一个感光材料的卤化银乳剂层或非感光层中包含下面定义的化合物(A)。化合物(A)具有一个或者多个杂原子的杂环化合物,其中通过加入杂环化合物与不加入该化合物时相比,显示出该杂环化合物实质上能够增强卤化银彩色感光材料的感光度。(2)根据上述项(1)的卤化银彩色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感光材料在乳剂涂层一侧的干膜总厚度为22μm或更小。(3)根据上述项(1)或(2)的卤化银彩色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银的涂布量为5.0g/m2或更小。(4)根据上述项(1)-(3)中任何一项的卤化银彩色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在与具有乳剂层相反的载体表面上提供至少一个包含亲水粘合剂的背层,其总干燥厚度为6-15μm。(5)根据上述项(1)-(4)中任何一项的卤化银彩色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感绿卤化银乳剂层的光谱感光度分布的加权平均感光度波长(λG)满足关系式520nm<λG≤580nm,并且其中由其它范围在500nm-600nm的卤化银乳剂层导致的层间效应增强的感红卤化银乳剂层的光谱感光度分布的加权平均波长(λ-R)为500nm<λ-R<560nm,并且λG与λ-R之间的差值为5nm或更大。(6)根据上述(1)-(5)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卤化银彩色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当化合物(A)是具有一个或两个杂原子的杂环化合物时,该化合物(A)是一个不与显影剂氧化产物反应的化合物,并且当化合物(A)是具有三个或多个杂原子的杂环化合物时,该化合物(A)是一个与显影剂氧化产物反应的化合物。(7)根据上述(1)-(6)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卤化银彩色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A)由下述通式(1)表示 通式(I)其中,Z1代表形成包括通式氮原子的具有一个或两个杂原子杂环的基团;每个X1、X2独立地代表硫原子、氧原子、氮原子(N(Va))或碳原子(C(Vb)(Vc)),每个Va、Vb和Vc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取代基;n1为0,1,2或3,当n1为2或更大时,复数的X2可以相同或不同;X3代表硫原子、氧原子或氮原子;并且X2和X3之间的键是单键或双键,其中X3可以进一步具有取代基或电荷。(8)根据上述(1)-(6)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卤化银彩色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A)由下述通式(II)表示 通式(II)其中,Z1代表形成包括通式氮原子的具有一个或两个杂原子杂环的基团;X1代表硫原子、氧原子、氮原子(N(Va))或碳原子(C(Vb)(Vc)),每个Va、Vb和Vc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取代基;X4代表硫原子(S(Vd))、氧原子(O(Ve))或氮原子(N(Vf)(Vg)),每个Vd、Ve、Vf和Vg代表氢原子、取代基或负电荷;并且每个V1和V2独立地代表氢原子或取代基。(9)根据上述(1)-(6)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卤化银彩色感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A)由下述通式(M)或通式(C)表示 通式(M)其中,R101代表氢原子或取代基;Z11代表形成包含2-4个氮原子的5-元唑环所需的非金属原子团,其唑环可以具有取代基(包括稠环);并且X11代表氢原子或取代基。 通式(C)其中Za代表-NH-或-CH(R3)-;每个Zb和Zc独立地代表-C(R14)=或-N=,条件是当Za是-NH-时,至少一个Zb和Zc是-N=,并且当Za是-CH(R3)-时,Zb和Zc都是-N=;每个R11、R12和R13独立地代表吸电子基团,其哈梅特(Hammett)取代基常数σp值为0.2-1.0;R14代表氢原子或取代基,条件是当通式中有两个R14时,它们可以相同或彼此不同;X11代表氢原子或取代基。本专利技术能够得到一种能够实现优异颗粒度和光锐度的极高图像质量的卤化银彩色感光材料。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卤化银彩色感光材料的ISO速度小于320,优选小于240。尽管只要可以保证感光度,对ISO速度的下限值没有限制,但是优选ISO速度为50或更大。本专利技术卤化银彩色感光材料的银涂布量(卤化银、胶态银和其它相关材料所含银的总涂布量)为9.0g/m2或更少,更优选为7.0g/m2或更少,和更加优选5.0g/m2或更少。尽管银的涂布量没有下限,但考虑到不足量将导致难以加工,优选银的涂布量为约2g/m2或者更大。在具有乳剂层的那面,卤化银彩色感光材料的总厚度为24μm或者更小,优选22μm或者更小,和更加优选20μm或者更小。尽管干燥状态下涂层厚度随构成卤化银彩色感光材料的层数、乳剂层中包含的颗粒尺寸等而改变,但其下限优选为10μm或者更大。此处,干燥状态下总涂层厚度是指用接触型膜厚计(K-402BSTAND,由Anritsu电气有限公司制造)对在25℃,55%的湿度下存放两天的样品进行测量。通过干燥样品厚度和从载体上除去有乳剂层侧的涂层后厚度之间的差值,可以计算出作为将有乳剂层侧的所有亲水胶体层的干燥涂层厚度之和(即,干燥状态的总涂层厚度)。本专利技术的卤化银彩色感光材料中,优选感绿卤化银乳剂层的光谱感光度分布的加权平均(重均)感光度波长(λG)满足关系式520nm<λG580nm,和其中由其它范围在500nm-600nm的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ISO速度小于320的卤化银彩色感光材料,其特征为包括载体,以及其上叠加的至少两个感光度不同的感红卤化银乳剂层,至少两个感光度不同的感绿卤化银乳剂层,至少一个感蓝卤化银乳剂层和至少一个非敏感层,其中在各个具有最高感速度的感绿卤化银乳剂层和感红卤化银乳剂层中包含的厚度为0.15μm或者更小的卤化银平片状颗粒占其中卤化银颗粒总数的50wt%或更多;其中乳剂层一侧感光材料的干膜总厚度为24μm或者更小;并且其中在至少一个感光材料的卤化银乳剂层或非感光层中包含下面定义的化合物(A)。化合物(A):具有一个或者多个杂原子的杂环化合物,其中通过加入杂环化合物与不加入该化合物时相比,显示出该杂环化合物实质上能够增强卤化银彩色感光材料的感光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田雅义细川淳一郎日置孝德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