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相机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40502 阅读:4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数码相机框架,用以提供数码相机的携行,其主要由框体和挂钩所构成,其中框体的内部形状及可供容置的尺寸和数码相机的外部形状及尺寸相符,因此可将数码相机置放于框体中,而挂钩则设置于框体的一面,在携带时,可供挂置于腰带上,并在自腰带取下后,可利用挂钩的第一、二脚架使数码相机立于一处,以供拍照。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除了有方便携带数码相机的功效外,还具有提供脚架的功效。(*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数码相机框架,其应用于数码相机的携行,特别是一种具有脚架的数码相机框架。提供人们对美好时光加以纪念的方式有许多种,而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实属相片,因此不论是旅行、聚会、或是一切值得纪念的时刻,都需要使用到照相机(不论是传统的照相机或是数码相机)加以记录,以供使用者日后回忆。而为了让使用者便于携带照相机,又发展出许多种类的照相机袋供使用者选择,如中国台湾公告第109047号专利所公开的照相机袋,其是提供照相机等摄影器材置放于照相机袋中,并以拉链将照相机袋封闭,以防止照相机掉出。但是此种照相机袋的设计却使得使用者在拿取照相机时,必须拉开拉链,才得以自照相机袋中取得照相机开始拍照,也因为拿取照相机时需要耗费许多的时间,所以使用者往往只能将稍纵即逝的美景留存于脑中,而无法将其拍成照片留念。而目前市场上可见的照相机套,可用以系于腰间以方便使用者佩带携行,但是其亦具备了与上述专利相同的缺点,也就是在使用时需要打开以尼龙搭扣粘合的套盖才能取出照相机,因此不便让使用者快速拿取照相机以拍摄稍纵即逝的美景。同样地,在使用照相机时,因为需要有个人拿照相机拍照,因而无法让所有的人入镜,特别是在团体出游又临时无法找到帮忙拍照的路人时,如此的结果将导致缺憾,所以又发展出照相机脚架以将照相机固定于一平稳的位置以拍摄照片,而目前已公开的专利如中国台湾公告第213971号专利所公开的照相机等的支持脚,主要是将支持脚以可移除的方式与照相机接合,然而此种设计必须在使用照相机时,将支持脚接于照相机,且支持脚除了增加重量外,在携带上对使用者亦增加了不便,更不用说是将支持脚应用于登山或其他的特殊场合。又,为了满足前述在携带上和使用上的需求,更发展出兼具有此两种功用的物件,如中国台湾公告第334722号专利所公开的具有摄影脚架的相机背袋,其包括有背袋及一端连接于背袋的脚架,当使用时,将背袋置放于一平稳的位置,脚架向上拉出,且脚架的另一端具有一可转动的照相机置放架,所以此专利的相机背袋兼具携带照相机和当成照相机脚架的功用,但是因为背袋过大仅适合携带许多拍照设备的专业摄影师使用,且置放背袋的位置必须要加以选择,所以对于一般仅仅携带一个小型照相机拍照的非专业使用者而言,并不便利。此外,前述的专利,对于自袋(或套)中取出的照相机并无法提供保护的功用,因此若于使用时稍有不慎,极有可能使照相机受到撞击或掉落,而导致损坏,因此设计具有保护照相机功能的袋(或套),实属必要。有鉴于上述的问题,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数码相机框架,其用以佩带于腰间,以方便使用者携带数码相机,且其尺寸与数码相机相近,因此可以减少数码相机在携带上的不便;另外该数码相机框架可防止在使用时数码相机不慎掉落所造成的损坏;并且其还具有脚架的功能,以便于在使用数码相机时得以固定其于一处,并提供良好的固定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数码相机框架,一种数码相机框架,包括有一框体,其用包覆于该数码相机的外部,形成一与该数码相机的外形相符合的内部空间、一位于侧面的开孔及一位于一端的扣合部,以将该数码相机扣合;一固定件,一侧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开孔中,另一侧具有一外露于所述框体的突出物,且该突出物的内部开设有一球形孔;以及一挂勾,可活动地佩带或移出一腰带,一端具有一前端形状为球形且设置于所述球形孔的旋转件,以供该挂勾和该固定件结合。由上可知,本技术所公开的数码相机框架,其由框体、挂勾和固定件所构成,其中框体的内部形状与可供容置的尺寸和数码相机的外部形状及尺寸相符,因此可将数码相机置放于框体中,固定件设置于框体的一面的开孔,而挂勾则借助固定件设置于框体的一面,在携带时,挂勾可供框架挂置于腰带上,而在将框架自腰带取下后,可利用挂勾的第一、二脚架使数码相机立于一处,以供拍照,因此本技术除了有方便携带数码相机的功效外,还具有提供脚架的功效。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之结合图;图3A为本技术旋转件与球形孔一相对位置的部分剖面图;图3B为本技术旋转件与球形孔另一相对位置的部分剖面图;图4A和图4B为本技术与数码相机结合的使用例图;图5A和图5B为本技术的第一、二脚架的转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枢轴与第一、二脚架的结合图。如图1及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所公开的数码相机框架,其由框体10、挂勾20和固定件30所构成。框体10为一体成型,并利用双重材质(一种位于内部,而另一种包覆于前者的外部,例如内部种类的材质为PC或ABS,外部种类的材质为橡胶)以注射成型所制成,其内部形状和数码相机的外部形状互相配合,而其内部可供容置的空间亦和数码相机40的尺寸相符(请参见图4A及图4B),且框体10进一步于其一面设有一开孔11,并于一端设有一扣合部12,其中开孔11的形状为一圆形但于相对的两端各开设一适当角度的扇形。固定件30的形状与开孔11相近,亦为一相对两端各具有一适当扇形角度的形状,但其尺寸略小于开孔11,且一侧具有一圆形突出物31,突出物31的外部具有防滑纹路,并在内部开设一稍具弹性的球形孔311,而在依照固定件31的形状将其置放于开孔11中后,再将其旋转至一个不至于掉出开孔11的位置,以使固定件30设于框体10之上(请参见图3A),而此时突出物31位于框体10的外部。挂勾20的侧面形状为一「J」形,且借助固定件30设置于框体10之上,包括有主体21、旋转件22、枢轴23和第一、二脚架24、25,其中旋转件22设置于主体21的一端,且其前端的形状为一球形,可活动地扣合于球形孔311中,使挂勾20和固定件30结合(球形孔311的边缘会稍稍扩张,以供旋转件22置入,请参见图3A,此时球形孔311并未将旋转件22完全包覆),或是移出球形孔311的外部,以与固定件30脱离(球形孔311的边缘会稍稍扩张,以供旋转件22移出),枢轴23则设于主体21的另一端,其外部轮廓为齿轮形状,而第一、二脚架24、25的一端借助枢轴23设置于主体21上,且其与枢轴23的接触面的轮廓亦为齿轮形状(请参见图6),因此在旋转第一、二脚架时(请参见图5A及图5B),可利用枢轴23和第一或第二脚架24或25两者齿轮形状的齿相互扣合,以将第一或第二脚架24或25固定于一个适当的位置(两者距离主体21的角度不一定相同,以供两脚架24、25所置放之处并不平坦时之用)。在将数码相机40置放于框体10时,先将数码相机40的一端置放于与扣合部12相对的另一端(此时数码相机40为倾斜,请参见图4B),再扳开扣合部12(框架会因受压而扩张),使数码相机40的另一端置放于框体10的内部后,释放扣合部12,以让扣合部12扣住数码相机40,因此框架可包覆于数码相机40的外部(请参见图4A),并配合其材质,以在数码相机40不慎掉落时加以保护,反之,亦可将扣合部12扳开(框架会因受压而扩张),使数码相机40的另一端移出框体10(此时数码相机40为倾斜,请参见图4B),再释放扣合部12,移出数码相机40的一端,如此即可将数码相机40完全移出框体10的内部。又,当携带时,框架可以利用挂勾20挂置于使用者的腰带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码相机框架,其特征在于,该框架包括有:一框体,其用包覆于该数码相机的外部,形成一与该数码相机的外形相符合的内部空间、一位于侧面的开孔及一位于一端的扣合部;一固定件,其一侧可活动地设置于所述开孔中,另一侧具有一外露于所述框体的突 出物,且该突出物的内部开设有一球形孔;以及一挂勾,其可活动地佩带或移出一腰带,一端具有一前端形状为球形且设置于所述球形孔的旋转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忠霖
申请(专利权)人:英保达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