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及供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40137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4: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及供电系统,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第二定位座与第一定位座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定位座和/或第二定位座上设有用于对至少一个电芯进行定位的定位槽;定位槽为多个,多个定位槽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连接件,连接件与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均连接,以使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对多个电芯进行夹持固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池模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复杂导致电池模组的制造成本高的问题。造成本高的问题。造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及供电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供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储能系统在发、输、配、用等各个电能生命周期环节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电池储能系统需要根据电压、功率、容量等参数进行定制。另外,电池储能系统在使用时需要进行专业的散热设计,以保证储能系统使用的安全性。
[0003]电池模组应用在电池储能系统的制造过程中,可有效地简化设计和制造过程,提高生产效率。
[0004]但是,现有的电池模组散热普遍依靠外部的风扇或冷却液来实现强制散热,其结构较复杂,导致电池模组的制造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及供电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复杂导致电池模组的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第二定位座与第一定位座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定位座和/或第二定位座上设有用于对至少一个电芯进行定位的定位槽;定位槽为多个,多个定位槽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连接件,连接件与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均连接,以使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对多个电芯进行夹持固定。
[0007]进一步地,定位槽为条形槽,定位槽沿第三方向延伸设置,每个定位槽中均装有沿第三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电芯,安装在同一个定位槽中的相邻的两个电芯相互接触。
[0008]进一步地,第一定位座和/或第二定位座沿第二方向的长度为A,安装在多个定位槽中的多个电芯之间沿第二方向的最大距离为B,其中,A大于B。
[0009]进一步地,连接件为多个,多个连接件沿第一定位座的周向间隔设置;电池模组包括多个支撑件,多个支撑件均设置在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之间;多个支撑件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多个支撑件的第一端均与第一定位座抵接,多个支撑件的第二端均与第二定位座抵接。
[0010]进一步地,多个连接件均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多个支撑件上均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通孔,多个连接件一一对应地穿设在多个支撑件上的第一通孔内。
[0011]进一步地,第一定位座上设有定位槽,第一定位座上设有多个散热口,第一定位座上的每个定位槽与至少一个散热口连通。
[0012]进一步地,第一定位座包括第一支架和底托,底托位于第一支架远离第二定位座的一侧,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二通孔,连接件穿设在第二通孔内,连接件与底托连接;第二定位座包括第二支架和压紧件,压紧件位于第二支架远离第一定位座的一侧,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三通孔,连接件穿设在第三通孔内,连接件与压紧件连接。
[0013]进一步地,第二支架上设有多个接电口,各个接电口内均装有导电件,以通过多个导电件将多个电芯导电连接;第二定位座还包括端盖,端盖位于压紧件远离第二支架的一侧。
[0014]进一步地,第二支架和/或端盖上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凹陷部,以在第二支架和端盖之间形成第三散热间隙。
[0015]进一步地,电池模组包括检测元件,检测元件设置在第二支架与端盖之间,检测元件包括电压检测模块、温度检测模块和电压均衡模块;电压检测模块用于对至少一个电芯的电压进行检测,温度检测模块用于对至少一个电芯的温度进行检测,电压均衡模块与多个电芯连接,以均衡多个电芯的电压。
[0016]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供电系统,供电系统包括多个上述的电池模组,至少两个电池模组之间导电连接。
[0017]进一步地,多个电池模组呈多行多列布置,每一行的相邻的两个电池模组通过第一导电部件连接,相邻的两列电池模组通过第二导电部件连接,以使供电系统的多个电池模组相互串联。
[0018]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第二定位座与第一定位座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定位座和/或第二定位座上设有用于对至少一个电芯进行定位的定位槽;定位槽为多个,多个定位槽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连接件,连接件与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均连接,以使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对多个电芯进行夹持固定。这样,连接件将第一定位座和第二定位座连接,电芯夹持安装在第一定位座与第二定位座之间,通过第一定位座和/或第二定位座上的多个定位槽对多个电芯的位置进行定位。由于多个定位槽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电芯之间也会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从而在相邻的电芯之间形成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散热间隙,有利于空气的流通和热量的传递,提高对电芯的散热效果,不必依赖风扇等结构即可实现较好的散热效果,简化了电池模组的散热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电池模组的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9]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20]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电池模组的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电池模组的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2]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电池模组的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供电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5]100、电芯;200、第一导电部件;300、第二导电部件;1、第一定位座;11、第一支架;12、底托;121、提手;2、第二定位座;21、第二支架;211、接电口;22、压紧件;23、端盖;3、连接件;4、支撑件;5、导电件;6、检测元件;10、定位槽;101、第一散热间隙;102、第二散热间隙;103、散热口;104、第三散热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26]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0027]请参考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100;第一定位座1和第二定位座2,第二定位座2与第一定位座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定位座1和/或第二定位座2上设有用于对至少一个电芯100进行定位的定位槽10;定位槽10为多个,多个定位槽10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连接件3,连接件3与第一定位座1和第二定位座2均连接,以使第一定位座1和第二定位座2对多个电芯100进行夹持固定。
[0028]本技术的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100;第一定位座1和第二定位座2,第二定位座2与第一定位座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定位座1和/或第二定位座2上设有用于对至少一个电芯100进行定位的定位槽10;定位槽10为多个,多个定位槽10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连接件3,连接件3与第一定位座1和第二定位座2均连接,以使第一定位座1和第二定位座2对多个电芯100进行夹持固定。这样,连接件3将第一定位座1和第二定位座2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电芯(100);第一定位座(1)和第二定位座(2),所述第二定位座(2)与所述第一定位座(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定位座(1)和/或所述第二定位座(2)上设有用于对至少一个所述电芯(100)进行定位的定位槽(10);所述定位槽(10)为多个,多个所述定位槽(10)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连接件(3),所述连接件(3)与所述第一定位座(1)和所述第二定位座(2)均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定位座(1)和所述第二定位座(2)对多个所述电芯(100)进行夹持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10)为条形槽,所述定位槽(10)沿第三方向延伸设置,每个所述定位槽(10)中均装有沿所述第三方向依次布置的多个所述电芯(100),安装在同一个所述定位槽(10)中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100)相互接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座(1)和/或所述第二定位座(2)沿所述第二方向的长度为A,安装在多个所述定位槽(10)中的多个所述电芯(100)之间沿所述第二方向的最大距离为B,其中,A大于B。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3)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件(3)沿所述第一定位座(1)的周向间隔设置;所述电池模组包括多个支撑件(4),多个所述支撑件(4)均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座(1)和所述第二定位座(2)之间;多个所述支撑件(4)均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多个所述支撑件(4)的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定位座(1)抵接,多个所述支撑件(4)的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二定位座(2)抵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连接件(3)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多个所述支撑件(4)上均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通孔,多个所述连接件(3)一一对应地穿设在多个所述支撑件(4)上的所述第一通孔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座(1)上设有所述定位槽(10),所述第一定位座(1)上设有多个散热口(103),所述第一定位座(1)上的每个所述定位槽(10)与至少一个所述散热口(103)连通。7.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世用汪高峰段科刘克勤成玲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银隆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