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宁生专利>正文

一种旋转闪光成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9573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闪光成像装置,包括与主机连接的电机和刷片、轴套、正负极触片、触发过电片、电源和装于电机轴上的闪光装置,电源正极经刷片与正极触片电连接,负极经电机壳与机轴电连接,轴套固定于机轴上,负极触片固定于电机轴上并与机轴电连接,正极触片、触发过电片分别与轴套固定连接,刷片一端分为触发片和过电片,轴套外表面与触发片和过电片贴紧,刷片的过电片与正极触片电连接,正极触片与负极触片之间串联连接闪光装置,触发过电片与闪光控制芯片的触发端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电机转速不匀的情况下,芯片根据不同的转速适时地对闪灯亮熄状态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旋转闪光成像装置显示同步稳定,显示场幅稳定满屏。(*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闪光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旋转闪光成像装置
技术介绍
旋转闪光成像装置是在高速(20转/秒以上)旋转的物体上加装闪光装置,由于人眼自身的特点,在观察此类装置的闪光源时,所观察到的不是孤立的闪光现象,而是连续成幅的闪光现象,加之对闪光源的发光和熄灭进行控制,那么高速旋转下的闪光装置就能形成图像,例如图案、文字和字母等等。现有的旋转闪光成像装置由于转速不均匀,存在闪光成像不稳定、不同步,显示场幅不稳定和不满屏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方案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一种成像显示同步稳定,显示场幅稳定满屏的旋转闪光成像装置。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旋转闪光成像装置,包括电机1、轴套2、正极触片3、刷片4、触发过电片5、负极触片6、电源9和含有闪灯11、闪光控制芯片12的闪光装置10,闪光装置10与电机轴13固定连接,电机1与主机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刷片4与主机固定连接,电源9正极经刷片4与正极触片3电连接,电源9负极经电机1外壳与电机轴13电连接,轴套2固定于电机轴13上,负极触片6固定于电机轴13上并与电机轴13电连接,正极触片3、触发过电片5分别与轴套2固定连接,正极触片3与刷片4电连接,刷片4一端分为两触片,分别为触发片7和过电片8,轴套2外表面与刷片4的触发片7和过电片8贴紧,刷片的过电片8与正极触片3电连接,轴套2每旋转一周刷片4的触发片7与固定于轴套2上的触发过电片5接通一次,正极触片3与负极触片6之间串联连接闪光装置10,触发过电片5与闪光控制芯片12的触发端15电连接。所述闪光装置10的闪灯11为发光二极管。所述与轴套2固定连接的触发过电片5为一至五片。所述正极触片3为圆筒式触片。所述刷片4为弹性金属刷片。所述刷片4的伸出片为一至五片。由于本技术实现了的构造和闪光控制芯片对电机转速进行监视和收集并进行计算,然后再对闪灯的发光和熄灭状态进行控制,因此就算电机旋转速度不均匀,控制芯片也会根据不同的转速适时地对闪灯亮熄状态进行控制,从而达到旋转闪光成像装置显示同步稳定,显示场幅稳定满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连接方框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电路示意图。图中1.电机、2.轴套、3.正极触片、4.刷片、5.触发过电片、6.负极触片、7.触发片、8.过电片、9.电源、10.闪光装置、11.闪灯、12.闪光控制芯片、13.电机轴、14.开关、15.闪光控制芯片触发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为一种旋转闪光成像装置,包括电机1、轴套2、正极触片3、刷片4、触发过电片5、负极触片6、电源9和含有闪灯11、闪光控制芯片12的闪光装置10,闪光装置10与电机轴13固定连接,当电机轴13旋转时,闪光装置10则随之旋转,闪光控制芯片12控制闪灯11亮熄,即能显示图案和文字等图像。另有一承载本技术的主机,电机1与刷片4便与主机固定连接,电源9正极经刷片4与正极触片3电连接,电源9负极经电机壳与电机轴13电连接,并在负极与电机壳之间设置有开关14,轴套2固定于电机轴13上且随电机轴13旋转,负极触片6固定于电机轴13上并与电机轴13电连接,正极触片3与触发过电片5之间不接通,分别与轴套2固定连接,当轴套旋转时,正极触片3与触发过电片5随之旋转,正极触片3与刷片4电连接,刷片4一端分为两触片,分别为触发片7和过电片8,两触片7、8与轴套2外表面贴紧,刷片4的过电片8与正极触片3电连接,正极触片3与负极触片6之间串联连接闪光装置10,触发过电片5与闪光控制芯片12的触发端15电连接,轴套2每旋转一周,刷片4的触发片7与固定于轴套2上的触发过电片5接通一次,图2中箭头A所示就是这种旋转一周接通一次的电连接方式,当触发过电片5与刷片4的触发片7接通时,则发一个脉冲信号给闪光控制芯片12,闪灯控制芯片12对触发脉冲信号进行间歇性捕捉并计算处理,捕捉周期为0.01至5秒钟之间,确定扫描输出的起始地址和结束时间,当电机1转速较快时,闪光控制芯片12在控制闪灯11的亮熄时,闪光控制芯片12自动缩短扫描周期,当电机1转速较慢时,闪光控制芯片12延长扫描周期,这样便确保了旋转闪光成像装置显示的图案或文字同步稳定,场幅始终满屏稳定。本技术在轴套2上连接的触发过电片5可设置多片,可为一至五片,轴套2旋转一周,则与刷片4的触发片7接通多次,相对应的是一至五次,向闪光控制芯片12发出多个触发脉冲信号,或者传输编码信号,闪光控制芯片12对信号进行捕捉和处理,达到本技术所述的有益效果,也能达到改变显示内容的效果。本技术所述的刷片4的伸出片为至少一至五片,当设置多个伸出片时,可以有多个触发片与过电片5配合,产生多个和多种形式的触发脉冲信号,或者是传输多种编码信号,由闪光控制芯片12对信号进行捕捉和处理,达到改变显示内容的效果。本技术的最优实施方式是闪光装置10的闪灯11采用发光二极管,正极触片3采用圆筒式触片,刷片4采用弹性金属刷片,正极触片3采用圆筒式触片是有利于正极触片更好地与轴套2紧固。权利要求一种旋转闪光成像装置,包括电机(1)、轴套(2)、正极触片(3)、刷片(4)、触发过电片(5)、负极触片(6)、电源(9)和含有闪灯(11)、闪光控制芯片(12)的闪光装置(10),闪光装置(10)与电机轴(13)固定连接,电机(1)与主机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刷片(4)与主机固定连接,电源(9)正极经刷片(4)与正极触片(3)电连接,电源(9)负极经电机(1)外壳与电机轴(13)电连接,轴套(2)固定于电机轴(13)上,负极触片(6)固定于电机轴(13)上并与电机轴13电连接,正极触片(3)、触发过电片(5)分别与轴套(2)固定连接,正极触片(3)与刷片(4)电连接,刷片(4)一端分为两触片,分别为触发片(7)和过电片(8),轴套(2)外表面与刷片(4)的触发片(7)和过电片(8)贴紧,刷片的过电片(8)与正极触片(3)电连接,轴套(2)每旋转一周刷片(4)的触发片(7)与固定于轴套(2)上的触发过电片(5)接通一次,正极触片(3)与负极触片(6)之间串联连接闪光装置(10),触发过电片(5)与闪光控制芯片(12)的触发端(15)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闪光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闪光装置(10)的闪灯(11)为发光二极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闪光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与轴套(2)固定连接的触发过电片(5)为一至五片。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闪光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触片(3)为圆筒式触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闪光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刷片(4)为弹性金属刷片。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转闪光成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刷片(4)的伸出片为至少一至五片。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转闪光成像装置,包括与主机连接的电机和刷片、轴套、正负极触片、触发过电片、电源和装于电机轴上的闪光装置,电源正极经刷片与正极触片电连接,负极经电机壳与机轴电连接,轴套固定于机轴上,负极触片固定于电机轴上并与机轴电连接,正极触片、触发过电片分别与轴套固定连接,刷片一端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闪光成像装置,包括电机(1)、轴套(2)、正极触片(3)、刷片(4)、触发过电片(5)、负极触片(6)、电源(9)和含有闪灯(11)、闪光控制芯片(12)的闪光装置(10),闪光装置(10)与电机轴(13)固定连接,电机(1)与主机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刷片(4)与主机固定连接,电源(9)正极经刷片(4)与正极触片(3)电连接,电源(9)负极经电机(1)外壳与电机轴(13)电连接,轴套(2)固定于电机轴(13)上,负极触片(6)固定于电机轴(13)上并与电机轴13电连接,正极触片(3)、触发过电片(5)分别与轴套(2)固定连接,正极触片(3)与刷片(4)电连接,刷片(4)一端分为两触片,分别为触发片(7)和过电片(8),轴套(2)外表面与刷片(4)的触发片(7)和过电片(8)贴紧,刷片的过电片(8)与正极触片(3)电连接,轴套(2)每旋转一周刷片(4)的触发片(7)与固定于轴套(2)上的触发过电片(5)接通一次,正极触片(3)与负极触片(6)之间串联连接闪光装置(10),触发过电片(5)与闪光控制芯片(12)的触发端(15)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宁生
申请(专利权)人:唐宁生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