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灯及其防止漏闪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5438 阅读:5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闪光灯及其防止漏闪结构,该闪光灯包括一反射灯罩、一外壳、一灯管、及一扭簧,其中该反射灯罩为金属材质制成并且形成一狭缝;该外壳在内部收容该反射灯罩,并设有一相对应于该狭缝的缝槽;该灯管设置于该反射灯罩内并且涂布一导电薄膜于其外表面;该扭簧具有一套设于该灯管上的套接部、及一对弹性地接触于该反射灯罩的延伸触脚,该对延伸触脚穿过该狭缝并且抵接于该反射灯罩的外侧表面,借此确保该灯管电性接触于该反射灯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闪光灯及其防止漏闪结构,不会刮伤灯管以保持结构的耐用性,并且确保灯管能电性接触于反射灯罩,因此,可提高闪光灯运作的稳定性。(*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闪光灯及其防止漏闪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相机内的闪光灯,其具有防止漏闪结构,使闪光灯在照相过程中确实配合闪光。
技术介绍
目前具有内建式闪光灯的相机,为了防止照相时闪光灯未能配合闪光,简称漏闪,通常都设有防止漏闪结构。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闪光灯9的防止漏闪结构通常是在灯管92上镀一层导电薄膜94,并且在反射灯罩96内侧设有凸点98以抵接在该灯管92。借此使该灯管92电性接触在该反射灯罩96,然后通过该反射灯罩96电性连接于控制电线。然而上述现有技术的构造中的该凸点98容易造成该灯管92的刮伤,并且容易刮除该导电薄膜94,使该灯管92容易因此失去与该反射灯罩96的电性接触。另外,由于该反射灯罩96的该凸点98缺少弹性,因此该灯管92与该凸点98的配合方式不稳定。因此,由上可知,上述现有的闪光灯及其防止漏闪结构,在实际应用上,显然具有不便与缺失存在,有待加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闪光灯及其防止漏闪结构,不会刮伤灯管以保持结构的耐用性,并且确保灯管能电性接触于反射灯罩以提高闪光灯运作的稳定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闪光灯的防止漏闪结构,包括一反射灯罩,其为金属材质制成;一灯管,其设置在该反射灯罩内,并且涂布一导电薄膜在其外表面;及一金属弹性组件,其套设在该灯管上,并且具有一对向外延伸的触脚,该对触脚弹性地接触于该反射灯罩,借此确保该灯管电性接触于该反射灯罩。另外,本技术提供一种具防止漏闪结构的闪光灯,包括一反射灯罩,其为金属材质制成,且形成一狭缝;一外壳,其在内部收容该反射灯罩,该外壳设有一相对应在该狭缝的缝槽;一灯管,其设置在该反射灯罩内,并且涂布一导电薄膜在其外表面;及一扭簧,其具有一套设在该灯管上的套接部、及一对弹性地接触在该反射灯罩的延伸触脚,该对延伸触脚穿过该狭缝并且抵接在该反射灯罩的外侧表面,借此确保该灯管电性接触在该反射灯罩。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中反射灯罩不需设置凸点,因此灯管不会被刮伤。此外,利用扭簧具弹力缓冲及可导电的特性,灯管无论如何移动都能确实电性接触在反射灯罩,可以确保灯管电性接触在反射灯罩而提高闪光灯运作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闪光灯的防止漏闪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具防止漏闪结构的闪光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具防止漏闪结构的闪光灯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具防止漏闪结构的闪光灯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现有技术〕9闪光灯92灯管94导电薄膜96反射灯罩98凸点〔本技术〕100闪光灯 10、10’反射灯罩12侧壁120开口14狭缝16金属片18电线20外壳22缝槽30灯管32导电薄膜40扭簧42套接部 44a、44b延伸触脚 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具防止漏闪结构的闪光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本技术提供一种具防止漏闪结构的闪光灯100,其包括一反射灯罩10、一外壳20、一灯管30及一金属弹性组件40。该反射灯罩10是以金属材质的金属板经冲压弯折制成,并且具有一对侧壁12。该对侧壁12各形成一开口120,该对开口120可容置该灯管30,并且供该灯管30的两极外露于该反射灯罩10。该反射灯罩10的外表面焊接一金属片16及一电线18,该电线18配合快门而传输控制信号至该灯管30并加以激活。该外壳20是由绝缘材料制成并且设置在该反射灯罩10的外围,该反射灯罩10是以卡合的方式收容并在该外壳20内部。该灯管30设置在该反射灯罩10内,并且在其外表面涂布一透明的导电薄膜32。该导电薄膜32可导通控制信号至该灯管30。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具防止漏闪结构的闪光灯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本技术为实现防止漏闪的目的,主要利用一套设于该灯管30上的金属弹性组件40以弹性地接触于该反射灯罩10。本较佳实施例中,该金属弹性组件40是一扭簧。该扭簧40具有一套设在该灯管30上的套接部42、以及一对弹性地接触在该反射灯罩10的延伸触脚44a、44b。借此本技术利用该扭簧40具弹力缓冲及可导电的特性,可以确保该灯管30电性接触在该反射灯罩10。更进一步的说,本实施例中该反射灯罩10的后端形成一狭缝14,该扭簧40的该对延伸触脚44a、44b穿过该狭缝14并且抵接在该反射灯罩10的外侧表面,借此确保该灯管30电性接触在该反射灯罩10。此外,该扭簧40靠近该灯管30的末端。本实施例中,该外壳20设有一相对应在该狭缝14的缝槽22,用以提供一活动的空间。此实施例的优点是,该扭簧40不会刮伤灯管30,该对延伸触脚44a、44b也不会刮伤该反射灯罩10的内侧表面。本技术的闪光灯100允许该灯管30在该反射灯罩10的开口120内前后移动,以使闪光灯100涵盖范围更广。本较佳实施例应用该扭簧40,因此该灯管30无论如何移动都能确实电性接触在该反射灯罩10;即该灯管30都能通过该扭簧40及该反射灯罩10电性导通控制信号,能确实发出闪光而达到防止漏闪的目的。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具防止漏闪结构的闪光灯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此实施例中提供一反射灯罩10’。其中该扭簧40的该对延伸触脚44a、44b是向外张开而抵接在该反射灯罩10的内侧表面。此种实施例的优点是不需在反射灯罩上开设狭缝。因此,本技术的特点及效果如下一、本技术中利用该扭簧40具弹性的特性,使该灯管30一直保持与该反射灯罩10的弹性接触,达到防止漏闪的目的。其中本技术的反射灯罩10不需设置凸点,灯管30不会被刮伤。该扭簧40的套接部42也不会刮伤灯管30。二、本技术的具防止漏闪结构的闪光灯100利用该扭簧40具弹力缓冲及可导电的特性,该灯管30无论如何移动都能确实电性接触于该反射灯罩10,可以确保该灯管30电性接触在该反射灯罩10。因此提高闪光灯运作的稳定性。当然,本专利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专利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在本专利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闪光灯的防止漏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反射灯罩,为金属部件;一灯管,其设置在该反射灯罩内,并且涂布一导电薄膜在其外表面;及一金属弹性组件,其套设于该灯管上,并且具有一对向外延伸的触脚,该对触脚弹性地接触于该反射灯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灯的防止漏闪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金属弹性组件为一扭簧,该扭簧具有一套接部套设在该灯管上,其中该对触脚各自从该套接部的两端延伸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闪光灯的防止漏闪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对触脚弹性地接触在该反射灯罩的内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灯的防止漏闪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灯罩的外表面焊接一金属片及一电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闪光灯的防止漏闪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反射灯罩设有一狭缝,该金属弹性组件的该对延伸触脚穿过该狭缝,并且抵接在该反射灯罩的外侧表面。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闪光灯的防止漏闪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闪光灯具有一收容该反射灯罩的外壳,该外壳设有一相对应在该狭缝的缝槽。7.一种具防止漏闪结构的闪光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闪光灯的防止漏闪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反射灯罩,为金属部件;一灯管,其设置在该反射灯罩内,并且涂布一导电薄膜在其外表面;及一金属弹性组件,其套设于该灯管上,并且具有一对向外延伸的触脚,该对触脚弹性地接触于该反 射灯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昭明
申请(专利权)人:普立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