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流方向及多相产物可调节式旋流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8893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21 13:56
一种出流方向及多相产物可调节式旋流分离装置。所述旋流分离装置,包括旋流装置溢流管、旋流器上外壳、旋流器下外壳、切换杆套、切换杆、杆状阀门、弹簧以及导流叶片;所述旋流分离装置通过可按动式结构来切换分离模拟,可切换溢流出口方向实现两相或三相分离。本种可调节式旋流分离装置,针对油田现场经常需要更换出口管线以及采出液成分复杂、含气量未知等工况而设计,具有模式切换方式简单、分离速度快、结构简单易加工以及可实现连续分离等特点,增强了油水分离装置的可行性及适用性,可用于石油行业、环保行业等领域。环保行业等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流方向及多相产物可调节式旋流分离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流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旋流分离是一种对两相或多相不互溶介质的快速分离方法,旋流分离装置的分离原理是利用不互溶介质间的密度差而进行离心分离,旋流分离装置具有设备体积小、快速分离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化工、食品加工、环境保护等不互溶介质的分离领域。但是,由于现场工况和采出液成分复杂,对分离装置的现场适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当采出液不含气或者含气量较低时,不需要对气相进行单独分离;但当采出液含气量较高时,则需要分离油气水三相。因为大量的气相的存在会增加相间混合和湍流程度,造成分离不稳定,且气相的存在也会占据溢流出油口的空间,影响旋流装置的油水分离效果;另一方面含气会对与旋流分离器配接的工艺管柱上的其他元件造成影响,最终相互影响,进一步恶化分离效果。现有技术中尚没有可根据不同的工况和采出液要求灵活地切换工作模式以增强分离设备对工况变化的适用性的旋流分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出流方向及多相产物可调节式旋流分离装置,可根据不同的工况和采出液要求灵活地切换旋流装置工作模式,增强分离设备对工况变化的适用性。本专利提出的一种出流方向及多相产物可调节式旋流分离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加工、可靠性高、模式多样、模式切换方法简单、处理工艺简单、对不同工况适应性强,在石油行业、环保行业将会得到广泛的认可与应用。
[000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种出流方向及多相产物可调节式旋流分离装置,包括旋流装置溢流管、旋流器上外壳以及旋流器下外壳,旋流装置溢流管为圆柱形结构,顶部中心开有孔;所述旋流器上外壳和下外壳均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旋流器上外壳的侧面上部水平连接来液入口,所述旋流器下外壳底部开口为底部溢流口,所述旋流器下外壳的侧面下部水平连接底流口。其独特之处在于:旋流器上外壳上连接有凹法兰 ,凹法兰上开有凹槽,凹槽内含有密封胶;所述旋流器上外壳具有光滑的内壁;所述旋流器上外壳上连接来液入口,用于和外部管路连接。
[0005]所述分离装置还包括切换杆套、切换杆、导流叶片、弹簧以及杆状阀门。
[0006]所述切换杆套的内壁上开有若干键、深槽和浅槽,深槽和浅槽间隔分布;所述切换杆上设置有齿与方键,所述齿的数量和方键的数量相同,且与键的数量一致;所述切换杆套与切换杆为套装连接,方键位于切换杆套上的浅槽或深槽中。
[0007]所述导流叶片为变螺旋升角结构,包括若干边缘光滑的螺旋叶片,所述导流叶片的中心开有中心孔道,导流叶片的上端固定有大法兰下,大法兰下上有凸台,所述凸台与凹法兰上的凹槽相配合;所述导流叶片与所述旋流器上外壳通过大法兰下和凹法兰相连接,连接后,螺旋叶片与所述旋流器上外壳的内壁紧密配合。
[0008]杆状阀门上部有双键,杆状阀门的中部有圆盘,杆状阀门的下部有圆头;其中,双键的宽度大于键所在圆弧直径,圆头的直径大于导流叶片中心孔道的直径。
[0009]所述旋流分离装置的零件按照如下方式组合成一体:旋流装置溢流管与旋流器上外壳、旋流器下外壳及导流叶片有相同的中心轴线。
[0010]所述旋流装置溢流管与导流叶片通过大法兰上和大法兰下连接;所述导流叶片通过大法兰下和凹法兰与旋流器上外壳连接;所述旋流器上外壳和下外壳通过凹法兰、凸法兰下配合连接;所述切换杆套通过过盈配合的连接方式与旋流装置溢流管连接;所述切换杆通过键配合的方式连接在切换杆套内;所述切换杆套在杆状阀门上,一起插在导流叶片的中心孔道内。
[0011]所述杆状阀门下方连接圆头,所述弹簧套在圆头上方。
[0012]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种旋流分离装置,可以调换出口管线,更加适应现场复杂的工况;其模式切换方式简单,只需按动装置上方切换杆;其结构简单易加工、可靠性高;处理工艺简单,安装方便,可实现连续分离;可用于石油行业、环保行业等领域,具有可观的推广前景;可应用于井下油水分离,可以应对采出液含气和不含气的情况。
[0013]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爆炸视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轴向截面剖视图。
[0015]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外观图。
[0016]图4为本专利技术溢流管与导流叶片连接方式。
[0017]图5为本专利技术导流叶片与旋流器上外壳连接方式。
[0018]图6为本专利技术旋流器下外壳与旋流器上外壳连接方式。
[0019]图7为旋流装置溢流管、旋流器上外壳、旋流器下外壳之间的装配图。
[0020]图8为本专利技术切换杆套与旋流装置溢流管的连接方式。
[0021]图9为切换杆套示意图。
[0022]图10为切换杆示意图。
[0023]图11为切换杆与切换杆套之间的配合抛视图。
[0024]图12为杆状阀门的展示图。
[0025]图13为导流叶片的抛视图。
[0026]图14流道开闭控制机构剖视图。
[0027]图中1-旋流装置溢流管、2-旋流器上外壳、3-旋流器下外壳、4-切换杆套、5-切换杆、6-杆状阀门、7-弹簧、8-导流叶片、9-入口、10-顶部溢流口、11-底流口、12-底部溢流口、13-孔、14-小法兰、15-大凸台、16-大法兰下、17-叶片18-侧孔、19-大法兰上、20-凹槽、21-凹法兰、22-凸法兰下、23-凹法兰上、24-环凹槽、25-底流口法兰、26-下方出口法兰、27-深槽、28-浅槽、29-键、30-方键、31-齿、32-双键、33-圆盘、34-圆头。。
[002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至图14所示,一种出流方向及多相产物可调节式旋流分离装置整体为圆筒状结构。
[0029]所述的旋流装置溢流管1通过法兰连接在导流叶片8上、通过法兰连接到导流叶片
8的旋流器上外壳2、通过法兰连接到旋流器上外壳2的旋流器下外壳3、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到切换杆套4的旋流装置溢流管1、嵌套在切换杆5内的切换杆套4、嵌套在杆状阀门6内的切换杆5、嵌套在杆状阀门6外的弹簧7、嵌套在弹簧7和杆状阀门6外的导流叶片8。
[0030]所述旋流装置溢流管1上方开有孔13,该孔13与导流叶片8中心的流道对齐,方便切换套杆嵌入其中;旋流装置溢流管1下方通过大法兰上19与导流叶片8上的大法兰下16连接,在大法兰下16上设计大凸台15,与大法兰上19的凹槽20相配合,内部涂油密封胶,保证旋流装置溢流管1与导流叶片8连接的稳定性与密封性。在安装过程中,需要保证侧孔18要与顶部溢流口10对齐,以此完成旋流装置溢流管1与导流叶片8的安装。
[0031]所述导流叶片8上的大法兰下16与旋流器上外壳的凹法兰21配合,大法兰下16上有凸台,凹法兰21上开有凹槽20,凹槽20与凸台配合并且之间含有密封胶,以此保证导流叶片8上与旋流器上外壳连接的稳定性与密封性;导流叶片8上的叶片17边缘光滑,旋流器上外壳的内壁光滑,并且二者配合紧密,使得流体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流方向及多相产物可调节式旋流分离装置,包括旋流装置溢流管(1)、旋流器上外壳(2)以及旋流器下外壳(3),旋流装置溢流管(1)为圆柱形结构,顶部中心开有孔;所述旋流器上外壳(2)和下外壳(3)均为圆柱形结构,所述旋流器上外壳的侧面上部水平连接来液入口(9),所述旋流器下外壳(3)底部开口为底部溢流口(14),所述旋流器下外壳(3)的侧面下部水平连接底流口(11);其特征在于:旋流器上外壳(2)上连接有凹法兰(21),凹法兰(21)上开有凹槽(20),凹槽(20)内含有密封胶;所述旋流器上外壳具有光滑的内壁;所述旋流器上外壳上连接来液入口(9),用于和外部管路连接;所述分离装置还包括切换杆套(4)、切换杆(5)、导流叶片(8)、弹簧(7)以及杆状阀门(6);所述切换杆套(4)的内壁上开有若干键(29)、深槽(27)和浅槽(28),深槽(27)和浅槽(28)间隔分布;所述切换杆(5)上设置有齿(31)与方键(30),所述齿的数量和方键的数量相同,且与键(29)的数量一致;所述切换杆套(4)与切换杆(5)为套装连接,方键(30)位于切换杆套(4)上的浅槽(28)或深槽(27)中;所述导流叶片为变螺旋升角结构,包括若干边缘光滑的螺旋叶片(17),所述导流叶片的中心开有中心孔道,导流叶片的上端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扬邢雷张爽赵立新刘琳王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