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化硅旋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90953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碳化硅旋流器,包括安装在底部的沉沙嘴、与沉沙嘴连通的锥形管、与锥形管连通的进料节、溢流弯弧管、第一密封环、第二密封环、第三密封环、第四密封环、螺栓和螺母,主要技术特征是:沉沙嘴的材质是碳化硅陶瓷,锥形管、进料节的内层材质分别是碳化硅陶瓷层,锥形管、进料节的外层材质分别是表面附着氧化膜的黑色金属层,进料节端口设置一止口槽,进料节的止口槽上连接溢流嘴中部的轴肩环,溢流弯弧管的法兰环与溢流嘴中部的轴肩环连接,溢流嘴的通径轴伸分别设置在进料节、溢流弯弧管的内部并且分别与进料节、溢流弯弧管内壁连接。有益效果是:提高耐磨性、耐腐蚀性、密封性,减少更换频次,实现降本增效。实现降本增效。实现降本增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碳化硅旋流器


[0001]本技术涉及旋流器,特别是一种碳化硅旋流器。

技术介绍

[0002]旋流器作为一种分离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力、环保、长石、煤炭、采矿、石油等行业,可以利用离心力将固液混合介质中的液体和固体颗粒分离开来,通过离心力作用液体上升,通过溢流口流出,固体颗粒向下沉积由沉沙孔排出。也可用利用其完成粗细颗粒的分级,粗颗粒通过沉沙孔排出,细颗粒通过溢流口排出,实现粗细颗粒的分级。
[0003]无论是固液混合还是粗细颗粒混合的介质,其特性比较复杂,均存在腐蚀性和磨蚀性,现有国内外常用聚氨酯类的材料作为旋流器主材质,溢流管采用橡胶材质。零件数量多,连接采用橡胶圈外置夹环的结构,安装繁琐,且聚氨酯和橡胶材质易磨蚀、易老化,而且在离心力作用下,对过流部件的磨损相当大,极易损坏,尤其是顶部的溢流嘴和底部沉沙嘴磨最快,现场维修更换频繁。
[0004]申请号是CN201420525773.7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一种碳化硅旋流器,采用外壳层和腔体内壁层间设有由高分子材料制成中间载体层,中间载体层采用高分子环氧树脂加固化剂制成,其中间夹有纤维加强层,纤维加强层采用碳布或尼龙无纺布的技术,用以提高中间载体层的性能,使旋流器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这种技术结构复杂,制造工序繁琐,过程质量检验难以控制,导致生产成本增大,生产效率降低。此外,相邻零件之间的安装和密封结构也是影响旋流器使用的重要因素,但未见其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技术问题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碳化硅旋流器,是一种提高耐磨性、耐腐蚀性、密封性,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更换频次,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碳化硅旋流器,实现降本增效。
[0006]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包括安装在底部的沉沙嘴、与沉沙嘴连通的锥形管、与锥形管连通的进料节、溢流弯弧管、第一密封环、第二密封环、第三密封环、第四密封环、螺栓和螺母,其特征是:沉沙嘴的材质是碳化硅陶瓷,锥形管、进料节的内层材质分别是碳化硅陶瓷层,锥形管、进料节的外层材质分别是表面附着氧化膜的黑色金属层,进料节端口设置一止口槽,进料节的止口槽上连接溢流嘴中部的轴肩环,溢流弯弧管的法兰环与溢流嘴中部的轴肩环连接,溢流嘴的通径轴伸设置在进料节、溢流弯弧管的内部并且分别与进料节、溢流弯弧管内壁连接,第一密封环包裹溢流弯弧管的法兰环,第二密封环包裹进料节的上法兰,通过螺栓和螺母将进料节、溢流弯弧管、溢流嘴密封连接,第三密封环安装在锥形管和进料节间的连接处,通过螺栓和螺母使其密封连接,第四密封环安装在沉沙嘴和锥形管间的连接处,通过螺栓和螺母使其密封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弯弧管、第一密封环、第二密封环、第三密封环、第四密封环的
材质分别是碳纤维。
[0009]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嘴的材质是碳化硅陶瓷。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环的内径处设置一止口端。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环的内径处设置一凹口端,内径与凹口端通过倒角过渡。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密封环的内径中部设置一凹环槽,凹环槽的一端由倒角过渡。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四密封环的内径中部设置一凹环槽,凹环槽的一端设置沉孔。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高耐磨性、耐腐蚀性、密封性,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更换频次,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实现降本增效。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所示为Ⅰ区域的局部放大视图。
[0018]图3是图1所示为Ⅱ区域的局部放大视图。
[0019]图4是图1所示为Ⅲ区域的局部放大视图。
[0020]图5是本技术溢流嘴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本技术第一密封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本技术第二密封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是本技术第三密封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9是本技术第四密封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如图1-9所示,包括安装在底部的沉沙嘴1、与沉沙嘴1连通的锥形管2、与锥形管2连通的进料节3、溢流弯弧管4、第一密封环5、第二密封环6、第三密封环7、第四密封环8、螺栓9和螺母10,沉沙嘴1的材质是碳化硅陶瓷,具体是烧结状态后的碳化硅陶瓷,锥形管2、进料节3的内层材质分别是碳化硅陶瓷层,锥形管2、进料节3的外层材质分别是表面附着氧化膜的黑色金属层,进料节3端口设置一止口槽3-1,进料节3的止口槽3-1上连接溢流嘴11中部的轴肩环11-1,溢流弯弧管4的法兰环4-1与溢流嘴11中部的轴肩环11-1连接,溢流嘴11的通径轴伸11-2分别设置在进料节3、溢流弯弧管4的内部并且分别与进料节3、溢流弯弧管4内壁连接,第一密封环5包裹溢流弯弧管4的法兰环4-1,第二密封环6包裹进料节3的上法兰3-1,通过螺栓9和螺母10将进料节3、溢流弯弧管4、溢流嘴11密封连接,第三密封环7安装在锥形管2和进料节3间的连接处,通过螺栓9和螺母10使其密封连接,第四密封环8安装在沉沙嘴1和锥形管2间的连接处,通过螺栓9和螺母10使其密封连接。
[0026]锥形管2、进料节3的外层材质分别是表面附着氧化膜的黑色金属层,表面附着氧化膜的黑色金属层是:镀锌板或表面附着油漆膜的普通碳素结构钢或不锈钢中的任意一种,用以保整体结构强度,安装时可以承受一定的载荷和扭矩。
[0027]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弯弧管4、第一密封环5、第二密封环6、第三密封环7、第四密封环8的材质分别是碳纤维,整体由模具内成型,内壁光滑,碳纤维材质的硬度,化学稳定性,热膨胀性,耐磨性,耐腐蚀性可以比肩碳化硅陶瓷材料,抗拉强度尤其突出达4100MPa以上。
[0028]进一步的,所述溢流嘴11的材质是烧结状态后的碳化硅陶瓷。
[002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密封环5的内径5-1处设置一止口端5-2,安装时,第一密封环5的内径5-1内套着溢流弯弧管4外径,止口端5-2处包裹溢流弯弧管4的法兰环4-1,并通过止口端5-2的止口肩5-3密封溢流弯弧管4的法兰环4-1与进料节3端口的止口槽3-1处。
[003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密封环6的内径6-1处设置一凹口端6-3,内径6-1与凹口端6-3通过倒角6-2过渡,第二密封环6的内径6-1处套着进料节3外径,通过倒角6-2避开进料节3外径与进料节3法兰过渡的圆角处,进料节3的法兰安装在第二密封环6的凹口端6-3内,凹口肩6-4连接进料节3法兰外径,通过螺栓9和螺母10使其密封连接。
[0031]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密封环7的内径7-2中部设置一凹环槽7-1,凹环槽7-1用于连接锥形管2和进料节3间的连接处,凹环槽7-1的一端由倒角过渡6-2,倒角过渡6-2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碳化硅旋流器,包括安装在底部的沉沙嘴、与沉沙嘴连通的锥形管、与锥形管连通的进料节、溢流弯弧管、第一密封环、第二密封环、第三密封环、第四密封环、螺栓和螺母,其特征是:沉沙嘴的材质是碳化硅陶瓷,锥形管、进料节的内层材质分别是碳化硅陶瓷层,锥形管、进料节的外层材质分别是表面附着氧化膜的黑色金属层,进料节端口设置一止口槽,进料节的止口槽上连接溢流嘴中部的轴肩环,溢流弯弧管的法兰环与溢流嘴中部的轴肩环连接,溢流嘴的通径轴伸分别设置在进料节、溢流弯弧管的内部并且分别与进料节、溢流弯弧管内壁连接,第一密封环包裹溢流弯弧管的法兰环,第二密封环包裹进料节的上法兰,通过螺栓和螺母将进料节、溢流弯弧管、溢流嘴密封连接,第三密封环安装在锥形管和进料节间的连接处,通过螺栓和螺母使其密封连接,第四密封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宗久王连飞刘啸刘畅李林华娟庞成倬贾鲁男李方明赵洪宇李奥付俊玮冀秀艳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九和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