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陶瓷海水循环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17371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1-31 0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立式陶瓷海水循环泵,主要技术特征是:喇叭型进水口、叶轮、导叶体、轴护套管、整流栅板和出水口的表面分别涂覆陶瓷层,叶轮的上方、泵壳体下端的内部设置导叶体,导叶体下部与喇叭型进水口连接,导叶体中部连接水润滑导轴承,导叶体的上端口与出水口之间设有整流栅板,整流栅板上部布置连接筒体,连接筒体的下端设置弧形导流腔,导流腔下方设置导流入口,导流腔朝向出水口的一端设置导流出口,导流腔的腔体上、连接筒体的中心位置处由穿轴孔贯通,泵轴、轴护套管穿过整流栅板的穿轴孔。有益效果是:提升海水泵在使用过程中受腐蚀、侵蚀、冲蚀性能,使海水在泵中平稳整流转向,避免产生内部涡旋、倒流现象,提高泵组工作效率。组工作效率。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式陶瓷海水循环泵


[0001]本技术涉及循环泵,特别是一种立式陶瓷海水循环泵。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际及国内对于节约淡水资源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一场“节约利用淡水资源、合理利用海水资源”的战争正趋于白热化,诸如海水淡化、利用海水冷却的近海核电项目等大型工程已经凸显了对海水合理利用的大趋势,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也大大超出预估。然而,作为这类项目中的海水泵的稳定性、可用性、维护难度、以及成本控制等,就显得格外的重要。海水泵的叶轮、过流部件等受到海水中各项离子的腐蚀,并且海水中夹杂的泥沙更加速侵蚀,加速泵体中的零部件急剧磨损、腐蚀导致的泵损坏。同时由于海滨土质、砂石地质构造影响,海水泵的布置方式或结构形式也会受到制约,很多在内陆成熟稳定的方案变得不适用,导致泵的进水口、出水口内部发生涡旋、倒流等不稳定因素,尤其是涡旋、倒流现象,造成泵的运转效率降低,故有必要对现有技术的海水循环泵的过流部位表面陶瓷化处理及具体布置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要克服上述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立式陶瓷海水循环泵。
[0004]为克服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包括驱动电机、电机支架、泵壳体、出水口、泵轴、轴护套管、导叶体、叶轮、喇叭型进水口、水润滑导轴承、整流栅板、连接筒体、导流腔、穿轴孔、导流入口和导流出口,其特征是:喇叭型进水口、叶轮、导叶体、轴护套管、整流栅板和出水口的表面分别涂覆陶瓷层, 泵轴同心设置在轴护套管的内部,轴护套管的上端的上密封装置与电机支架连接,轴护套管的下端连接水润滑导轴承的上端,水润滑导轴承的下端与泵轴密封连接,叶轮安装在泵轴的下轴伸,泵轴的上轴伸通过联轴器连接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安装在电机支架上,电机支架与泵壳体连接固定,泵壳体的下端、叶轮的下方,设置喇叭型进水口,泵壳体中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水口,叶轮的上方、泵壳体下端的内部设置导叶体,导叶体下部与喇叭型进水口连接,导叶体中部连接水润滑导轴承,导叶体的上端口与出水口之间设有整流栅板,整流栅板上部布置连接筒体,连接筒体的下端设置弧形导流腔,导流腔下方设置导流入口,导流腔朝向出水口的一端设置导流出口,导流腔的腔体上、连接筒体的中心位置处由穿轴孔贯通,泵轴、轴护套管穿过整流栅板的穿轴孔。
[0006]进一步的,所述喇叭型进水口、叶轮、导叶体、轴护套管、整流栅板和出水口的表面涂覆陶瓷层的厚度分别是在20mm—60mm范围内。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升海水泵的抗冲刷性、防腐性、稳定性,从根本上解决水泵在使用过程中受腐蚀、侵蚀、冲蚀,极易损坏的问题,使泵的使用寿命提高。同时,是海水在泵中平稳整流转向,并避免产生内部涡旋、倒流等不稳定因素,有效减少出口液流回力对泵组的干扰,提高泵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09]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是本技术整流栅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如图1-2可知,泵壳体3的内部设置有竖直布置的泵轴5;泵轴5的外部套设有轴护套管6。轴护套管6的上端的上密封装置6-1与电机支架2连接,泵壳体3的上端设置有电机支架2,电机支架2上设置有驱动电机1,驱动电机1下部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泵轴5的上端相连,且泵轴5的下端设置有叶轮8,泵壳体3的下端、叶轮8的下方,设置有喇叭型进水口9,且泵壳体3中部的侧壁上设置有出水口4,叶轮8的上方、泵壳体3下端的内部,设置有用于保证液流层流状态稳定的导叶体7,导叶体7主要是将经过叶轮8做功后的具有较大速度头的海水进行层流整定,使液流在后续流道内保持速度方向接近统一,导叶体7下部与喇叭型进水口9连接将海水平稳输出。
[0012]以将叶轮8做功后带有动能和速度头的液流进行整定,进而保证其层流状态稳定,并对杂乱的速度头按照导叶体7内叶片曲线进行导流,减少湍流层、紊流层的损失,保证泵出的液流平稳过度到环形流道内。为了防止泵组受到旋转及绕流干扰时产生晃动,利用挠性转动的轴系合理支撑来保证运行稳定,导叶体7中部的安装孔与泵轴5外壁之间设置有水润滑导轴承10,进而保证转子在合理间隙内进行转动;并且,水润滑导轴承10的表面硬度、耐磨度能够满足转动过程中的冲击及摩擦损耗。水润滑导轴承10采用碳纤维或陶瓷材料,即保证足够的耐磨、耐腐蚀,又具有一定的强度硬度,对于运转中泵轴冲击及磨损。泵壳体3下端内部的导叶体7的上端口与出水口4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平稳整流转向的整流栅板11。整流栅板11由竖直布置的连接筒体12构成,连接筒体12的下端设置有弧形导流腔13;导流腔13朝向下方设置有导流入口15,导流腔13朝向出水口4的一端设置有导流出口16。同时,导流腔13的腔体上、连接筒体12的中心位置处,贯穿设置有穿轴孔14;泵轴5以及其外部套设的轴护套管6竖直穿过整流栅板11的穿轴孔。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相互垂直布置的喇叭型进水口9和出水口4之间的平稳整流转向,同时有效避免产生内部涡旋、倒流等不稳定因素,并减少出口液流回力对泵组的干扰,提高泵组工作效率。喇叭型进水口9、叶轮8、导叶体7、轴护套管6、整流栅板11和出水口4的表面均进行陶瓷层涂覆,表面涂覆陶瓷层的厚度分别是在20mm—60mm范围内。
[0013]使用时,首先,通过与泵轴5上端相连的驱动电机1带动泵壳体3内部下端喇叭型进水口9处的叶轮8旋转;然后,水从泵壳体3的喇叭型进水口9进入到导叶体7的腔体内,进而将叶轮8做功后带有动能和速度头的液流进行整定,进而保证其层流状态稳定,并对杂乱的速度头按照导叶体7内奇数数量的叶片曲线进行导流,减少湍流层、紊流层的损失,保证泵送的液流平稳过度到整流栅板11内,以最大限度地保证相互垂直布置的喇叭型进水口9和出水口4之间的平稳整流转向,并避免产生内部涡旋、倒流等不稳定因素,有效减少出口液流回力对泵组的干扰。同时,喇叭型进水口9、叶轮8、导叶体7、轴护套管6、整流栅板11和出水口4等过流表面设置的陶瓷层,具有质地坚硬、光滑平顺、质轻稳定的优良性状,能够提升海水泵的抗冲刷性、防腐性、稳定性,从根本上解决水泵在使用过程中受腐蚀、侵蚀、冲蚀,
极易损坏的问题。
[0014]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式陶瓷海水循环泵,包括驱动电机(1)、电机支架(2)、泵壳体(3)、出水口(4)、泵轴(5)、轴护套管(6)、导叶体(7)、叶轮(8)、喇叭型进水口(9)、水润滑导轴承(10)、整流栅板(11)、连接筒体(12)、导流腔(13)、穿轴孔(14)、导流入口(15)和导流出口(16),其特征是:喇叭型进水口(9)、叶轮(8)、导叶体(7)、轴护套管(6)、整流栅板(11)和出水口(4)的表面分别涂覆陶瓷层, 泵轴(5)同心设置在轴护套管(6)的内部,轴护套管(6)的上端的上密封装置(6-1)与电机支架(2)连接,轴护套管(6)的下端连接水润滑导轴承(10)的上端,水润滑导轴承(10)的下端与泵轴(5)密封连接,叶轮(8)安装在泵轴(5)的下轴伸,泵轴(5)的上轴伸通过联轴器连接驱动电机(1),驱动电机(1)安装在电机支架(2)上,电机支架(2)与泵壳体(3)连接固定,泵壳体(3)的下端、叶轮(8)的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宗久王连飞郭凯刘啸刘畅李林朱健孙长江许德忠华娟庞成倬沈曲贾鲁男李方明赵洪宇李奥付俊玮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九和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