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换热式生物质气化炉及生物质气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38015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在换热式生物质气化炉及生物质气化系统。该内在换热式生物质气化炉包括炉体以及输送部,炉体的炉壁内具有容纳空间,输送部设置于容纳空间内,输送部用于由炉体外部向炉体内部输送氧化剂,输送部由炉体的下部向上延伸至炉体的喉口区域,以使得输送部内的氧化剂能够被炉体内的热量加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内在换热式生物质气化炉,利用炉体内的高温对输送部所输送的氧化剂进行加热,能够有效地提高喉口区域的温度,从而能够提高气化炉的焦油脱除效率,同时,减少了气化炉的热损失,提高了包含气化炉在内的整个气化系统的气化效率,且简化了系统复杂度,减少了系统投资成本。资成本。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在换热式生物质气化炉及生物质气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生物质能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内在换热式生物质气化炉及生物质气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以及雾霾问题的日益突出,生物质能作为可再生能源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生物质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对其利用可在二氧化碳总量上实现零排放,可从根源上控制温室气体的产生。目前对于生物质能的利用是以气化和燃烧为主要方向,其中,气化是以生物质为原料,以空气、氧气、水蒸气等气体作为气化剂,在高温条件下,通过热化学反应不完全燃烧产生可燃气体的过程,生物质气化可以有效避免生物质燃烧带来的粉尘污染等排放问题。但是现有的生物质气化技术所存在的燃气中焦油含量高、净化废水难以处理等问题一直制约着其发展,开发稳定高效的低焦油气化工艺成为生物质气化行业公认的难题。
[0003]目前通常采用的方式是向气化炉内通入氧化剂,提高喉口区域的温度,从而提升炉内焦油脱除效率,实现低焦油燃气输出。具体有两种方式:
[0004]一是在气化炉中直接通入冷氧化剂,通入的冷氧化剂进喉口燃烧,但是氧化剂燃烧释放的热量很大一部分要用在氧化剂自身的加热,导致喉口区域温度不能提升太高,会严重影响喉口区域的焦油脱除效率;
[0005]二是在气化炉外增加一个加热器或者若干个换热器,利用气化气或者烟气的余热来将氧化剂加热到一定温度。若增加一个加热器,则需要额外的热源给氧化剂加热,会增加运行成本和投资成本;若采用气化气或烟气来给氧化剂加热,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但是增加的换热器和对应管道均为耐热不锈钢,投资成本会大大提高,同时在利用气化气或烟气换热过程中,会有换热器堵塞的风险,大大增加了系统的复杂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内在换热式生物质气化炉及生物质气化系统,以解决现有的生物质气化炉焦油脱除效率低的问题。
[0007]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内在换热式生物质气化炉,包括炉体以及输送部,炉体的炉壁内具有容纳空间,输送部设置于容纳空间内,输送部用于由炉体外部向炉体内部输送氧化剂,输送部由炉体的下部向上延伸至炉体的喉口区域,以使得输送部内的氧化剂能够被炉体内的热量加热。
[000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输送部包括至少一个输送管,输送管的第一端位于炉体的下部且与外界连通,输送管的第二端向上延伸至炉体的喉口区域且与炉体内部连通。
[0009]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输送管的第一端通过进剂管与外界连通,输送管的第二端通过设置于炉体喉口区域的布剂管与炉体内部连通。
[0010]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由炉体的顶部向下观察,布剂管为弧线状,进剂管为环状。
[0011]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输送管的数量为多个,多个输送管的第一端均与进剂管连通,多个输送管的第二端均与布剂管连通。
[0012]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输送管沿炉体的周向螺旋向上延伸,或者,输送管沿炉体的轴向直线向上延伸。
[0013]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当输送管沿炉体的轴向直线向上延伸时,且当输送管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输送管的第二端通过集剂管与布剂管连通。
[001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输送管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靠近炉体的下部,第二段靠近炉体的喉口区域,第二段的管径大于第一段的管径。
[001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输送管的第二端呈收口趋势。
[0016]另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生物质气化系统,包括如前述的内在换热式生物质气化炉。
[00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内在换热式生物质气化炉,炉壁内的容纳空间内设置有由下向上延伸的输送部,利用炉体内的高温对输送部所输送的氧化剂进行加热,得到高温的氧化剂,而后高温的氧化剂被送至喉口区域,能够有效地提高喉口区域的温度,从而能够提高气化炉的焦油脱除效率,同时,可以将气化炉内的辐射热量和传导热量有效地进行利用,减少气化炉的热损失,提高包含气化炉在内的整个气化系统的气化效率,且简化了系统复杂度,减少了系统投资成本,解决了现有的生物质气化炉焦油脱除效率低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在换热式生物质气化炉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在换热式生物质气化炉的输送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内在换热式生物质气化炉的输送部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中:
[0023]100-炉体,200-输送部;
[0024]101-喉口区域,102-炉排,103-气化炉入口,104-气化炉出口;
[0025]201-输送管,202-进剂管,203-布剂管,204-集剂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技术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即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002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
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内”、“外”、“顶部”、“底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8]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的内在换热式生物质气化炉,包括炉体100以及输送部200,炉体100的炉壁内具有容纳空间,输送部200设置于容纳空间内,输送部200用于由炉体100外部向炉体100内部输送氧化剂,输送部200由炉体100的下部向上延伸至炉体100的喉口区域101,以使得输送部200内的氧化剂能够被炉体100内的热量加热。在本实施例中,在炉壁内的容纳空间设置由下向上延伸的输送部200,利用炉体100内的高温对输送部200所输送的氧化剂进行加热,得到高温的氧化剂,而后高温的氧化剂被送至喉口区域101,能够有效地提高喉口区域101的温度,从而能够提高气化炉的焦油脱除效率,达到低焦油燃气输出目的,同时,可以将气化炉内的辐射热量和传导热量有效地进行利用,减少气化炉的热损失,提高包含气化炉在内的整个气化系统的气化效率,且可以省去用于为喉口氧化剂加热的换热或加热设备,避免了热解气中的焦油在换热器中可能冷凝而造成换热器堵塞的风险,简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在换热式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所述炉体的炉壁内具有容纳空间;以及输送部,所述输送部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输送部用于由所述炉体外部向所述炉体内部输送氧化剂,所述输送部由所述炉体的下部向上延伸至所述炉体的喉口区域,以使得所述输送部内的氧化剂能够被所述炉体内的热量加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在换热式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部包括至少一个输送管,所述输送管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炉体的下部且与外界连通,所述输送管的第二端向上延伸至所述炉体的喉口区域且与所述炉体内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在换热式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的第一端通过进剂管与外界连通,所述输送管的第二端通过设置于所述炉体喉口区域的布剂管与所述炉体内部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在换热式生物质气化炉,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炉体的顶部向下观察,所述布剂管为弧线状,所述进剂管为环状。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内在换热式生物质气化炉,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宛政茹斌郭泗勇曾志伟程文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