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导电膜与触控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7571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4:07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透明导电膜与触控屏,其中透明导电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材、至少两层IM层和导电层;所述两层IM层依次包括设于所述基材上的有机材料层和无机材料层;所述导电层依次包括设于所述IM层上的金属掺杂层和透明导电材料层;所述金属掺杂层包括金属与氮化物金属和/或金属与氧化物金属。本申请将原来的金属变更为金属掺杂层,提高了导电性。而双IM层的设置降低了IM层整体的反射率,使之可以与低反射率的导电层匹配,降低了导电膜的色差。导电膜的色差。导电膜的色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透明导电膜与触控屏


[0001]本申请涉及光学膜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透明导电膜及触控屏。

技术介绍

[0002]透明导电膜是很多产品如触控屏的核心元件,提高透明导电膜的导电性,降低其厚度是行业内一直追求的目标。如图1所示,为目前新研发的透明导电膜结构,包括基材层和依次设于基材层上的IM层、导电层,导电层由透明导电材料层、金属层依次叠加组成。借助隧道击穿的原理,该导电层结构相比过往技术提高了导电膜的导电性。
[0003]在上述结构中,金属层具有一个特质:厚度较薄时,其形成为岛状膜层结构,因非连续性,导致导电性较差。为保证导电性,就必须保证厚度,一般单层的金属层厚度均需要大于10nm。造成了透明导电膜的低厚度与高导电性之间的矛盾。
[0004]另外,上述结构中的透明导电材料层、金属层之间因透明导电材料层的高折射率和金属层的低折射率而形成了AR减反效果,降低了导电层的反射率,实现了导电层的电阻越低,反射率越低的效果。即目前的透明导电膜,其导电层的反射率可以很小。我们知道,为了保证导电膜的色差足够小,IM层(INDEX MARGIN,消影层)与导电层的反射率差值越小越好,但目前的IM层的反射率无法做到更低,因此无法与导电层的反射率匹配,从而色差较大。
[0005]因此,如何在低厚度的情况下,提高导电性,降低目前导电膜的色差,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透明导电膜及触控屏,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
[0007]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方案:/>[0008]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透明导电膜,所述透明导电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材、至少两层IM层和导电层;
[0009]所述两层IM层依次包括设于所述基材上的有机材料层和无机材料层;
[0010]所述导电层依次包括设于所述IM层上的金属掺杂层和透明导电材料层;
[0011]所述金属掺杂层为金属与氮化物金属和/或金属与氧化物金属的掺杂层。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金属掺杂层和所述第一金属掺杂层中的氧或氮的原子百分比为1.5at%-5.5at%。
[0013]优选的,所述金属掺杂层为连续膜层,且所述金属掺杂层厚度小于10nm。
[0014]优选的,所述金属掺杂层为金属靶材镀膜过程中通入少量O2和/或N2形成。
[0015]优选的,所述有机材料层通过涂布的方式设置,所述无机材料层通过溅射的方式设置。
[0016]优选的,所述导电层的阻值小于100欧姆;所述有机材料层的折射率为1.6-1.7;所述无机材料层的折射率为1.4-1.6。
[0017]优选的,所述导电层的等效折射率为1.4-1.5。
[0018]优选的,
[0019]所述金属掺杂层与透明导电材料层之间设有第一耐候层和/或第一抗氧层;
[0020]和/或所述金属掺杂层与所述无机材料层之间设有第二耐候层和/或第二抗氧层。
[0021]优选的,
[0022]所述有透明导电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硬涂层、减反层、所述基材层、所述有机材料层、所述无机材料层、第二耐候层、第二抗氧层、所述金属掺杂层、第一抗氧层、第一耐候层和所述透明导电材料层。
[0023]本申请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触控屏,所述触控屏包括如上所述的透明导电膜和依次设于所述透明导电膜上的导电胶和玻璃面板。
[0024]根据本申请提供的具体实施例,本申请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25]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利用金属与氮氧化物金属共同存在的金属掺杂层较好的连续膜层特性,使得在较低厚度如10nm以下,金属掺杂层亦可具有较好的导电性,从而相比金属层提高了相同厚度情况下的导电性。同时,通过设置两层IM层降低IM层的整体反射率,使得IM层可以与导电层的低反射率匹配,从而降低透明导电膜的整体色差。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低阻透明导电膜结构图;
[0028]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导电膜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0]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新结构的透明导电膜,将金属层替换为金属与氮/氧化物金属的掺杂层,利用掺杂层低厚度下仍然为连续膜层的特点,提高了低厚度状况下导电层的导电性。通过设置两层IM层降低IM层的整体反射率,使得IM层可以与导电层的低反射率匹配,从而降低透明导电膜的整体色差。
[0031]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透明导电膜的结构图,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材层、第一IM层、第二IM层和导电层,其中导电层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金属掺杂层和透明导电材料层。所述金属掺杂层为金属与氮化物金属,和或/金属与氧化物金属的掺杂层。
[0032]金属与氮/氧化物金属共存的掺杂层具有一个特质即即便在较薄厚度的情况下,如小于10nm的情况下,其仍然为连续膜层,相比相同厚度的纯金属层,其导电性大大提高。在实际的设置中,所述金属掺杂层可以设为10nm以下。
[0033]上述金属掺杂层可以在金属靶材镀膜过程中通入少量O2和/或N2,使金属与氧化/氮化金属共存形成。金属一般为Ag、Cu、Al、Mo、Ag合金、Cu合金、Al合金、Mo合金等。所述金属掺杂层中的氧或氮原子的原子百分比均为1.5at%-5.5at%。通过控制通入的O2和/或N2的量即可控制氧或氮原子的原子百分比。优选实施例中,金属Ag中通O2,金属Cu中通N2。
[0034]为保证导电膜的导电性,其中金属掺杂层需选用连续膜层结构,优选的,金属掺杂层每层的厚度均大于10nm。其中金属掺杂层的材料优选可以为银。
[0035]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第一IM层和第二IM层叠加,利用AR减反原理,通过干涉效应,反射光相互抵消,降低了反射率。
[0036]图2所示的第一IM层和第二IM层分别为有机材料层和无机材料层,考虑到不影响金属层的导电性,故将无机材料层与第一金属层接触。其中有机IM层可实现反射率1-2%减反效果。无机IM层,可实现反射率2-4%减反效果。两者结合,成本低且效果较佳。考虑到不影响金属掺杂层的导电性,故将无机材料层与第一金属掺杂层接触。
[0037]其中有机材料层可选用折射率1.6-1.7高折射率C\H\O树脂,其中掺杂Si、Zr、Ti等金属元素;厚度可根据需要设置,优选为0.5-5um。
[0038]无机材料层,可以为单层,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膜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基材、至少两层IM层和导电层;所述两层IM层依次包括设于所述基材上的有机材料层和无机材料层;所述导电层依次包括设于所述IM层上的金属掺杂层和透明导电材料层;所述金属掺杂层为金属与氮化物金属和/或,金属与氧化物金属的掺杂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掺杂层为连续膜层,且所述金属掺杂层的厚度小于10n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材料层通过涂布的方式设置,所述无机材料层通过溅射的方式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明导电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的阻值小于100欧姆;所述有机材料层的折射率为1.6-1.7;所述无机材料层的折射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春仲树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载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