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候性抗菌性聚碳酸酯工程塑料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36714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候性抗菌性聚碳酸酯工程塑料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高混1、高混2、高混3、高混4、成型。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抑制微生物生长且具有较好的耐候性能的聚碳酸酯工程塑料。聚碳酸酯工程塑料。聚碳酸酯工程塑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候性抗菌性聚碳酸酯工程塑料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材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耐候性抗菌性聚碳酸酯工程塑料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工程塑料的使用以及应用都十分广泛,工程塑料可作工程材料和代替金属制造机器零部件等的塑料。并且其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刚性大,蠕变小,机械强度高,耐热性好,电绝缘性好,可在较苛刻的化学、物理环境中长期使用,可替代金属作为工程结构材料使用,但价格较贵,产量较小。本专利技术中采用的工程塑料是聚碳酸酯是一种综合性能优良的工程塑料,聚碳酸酯具有优良的光学和力学性能,其熔点较高,也能耐低温,吸水性小,其耐冲击性、绝缘性和抗老化性均较好,还能耐受无机及有机稀酸等,其制品广泛应用在机械、电子电器工业、交通运输和纺织工业、医疗和生活日用品中。聚碳酸酯虽然有很好的韧度和力学性能,但耐环境应力开裂性差,缺口敏感性高,这些问题都可能造成材料的损伤和材料不能广泛被应用。目前使用的材料大多为单一材料,耐候性和抗菌性的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专利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04]鉴于上述和/或现有聚碳酸酯产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专利技术。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其中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聚碳酸酯产品的不足,提供一种耐候性抗菌性聚碳酸酯工程塑料制备方法。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候性抗菌性聚碳酸酯工程塑料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0007]高混1: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氧乙烯、季戊四醇,混合完全;
[0008]高混2:向高混机中继续加入磷酸氢锆、硬脂酸钡,混合完全;
[0009]高混3:继续向高混机中加入壳聚糖、纳米级二氧化钛、纳米级氧化银、聚六亚甲基双胍,混合完全,
[0010]高混4: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抗紫外剂、促进剂、偶联剂、抗紫外线剂;
[0011]成型: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盐酸二甲双胍乳膏剂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按重量比计,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氧乙烯醚:季戊四醇:磷酸氢锆:硬脂酸钡:硬脂酸钙:壳聚糖:纳米级二氧化钛:纳米级氧化银:聚六亚甲基双胍:耐热剂:抗紫外剂:促进剂:偶联剂:抗氧化剂=35-40:20-25:15-20:8-11:6-7:2-5:4-7:7-8:2-3:4-6:3-6:1-2:3-4:1-3:2-5:3-4。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盐酸二甲双胍乳膏剂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按重量比计,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氧乙烯醚:季戊四醇:磷酸氢锆:硬脂酸钡:硬脂酸钙:壳聚糖:纳米级二氧
化钛:纳米级氧化银:聚六亚甲基双胍:耐热剂:抗紫外剂:促进剂:偶联剂:抗氧化剂=41:26:21:12:7:5:7:8:3:6:6:2:4:3:4:5。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盐酸二甲双胍乳膏剂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高混4中耐热剂包括PP塑料耐热剂、ABS耐热剂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盐酸二甲双胍乳膏剂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高混4中抗紫外剂为苯甲酸类、二苯甲酮类、苯并三唑类、受阻胺类中的一种或者一种以上。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盐酸二甲双胍乳膏剂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高混1、高混2、高混3、高混4中混合的方法为搅拌混匀,所述搅拌混匀搅拌的转速为30-60r/min。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盐酸二甲双胍乳膏剂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高混1中混合时搅拌的转速为2h。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盐酸二甲双胍乳膏剂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高混2中搅拌时的转速为40min。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盐酸二甲双胍乳膏剂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高混3中混合搅拌的转速为20min。
[0020]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盐酸二甲双胍乳膏剂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成型中热压的条件为100Mpa、300℃。
[0021]本专利技术生成的塑料有着较强的耐候性能和抗菌性能,且表面对于全部的微生物种类或者较多的微生物都具有较好的抑制生长的作用,采用的原料均具有耐候性能和抗菌性能都有着促进的效果,不同成分之间存在着协同增效效果,充分解决了聚碳酸酯工程塑料耐环境应力开裂性差的缺点,最后,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实用性高,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实施例3的抗菌试验图像;
[0023]图2为实施例22的抗菌试验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0025]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专利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专利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6]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0027]实施例1
[0028]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35份、聚苯乙烯20份、聚氧乙烯醚15份、季戊四醇8份,45r/min搅拌2h,使其完全混合;然后向高混机中加入磷酸氢锆6份、硬脂酸钡2份、硬脂酸钙4份,45/min搅拌30min,使其混合完全;再向高混机中加入壳聚糖7份,纳米级二氧化钛2份,
纳米级氧化银4份,聚六亚甲基双胍3份,45min/min搅拌40min,使其混合完全;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1份,抗紫外剂1份,促进剂1份,偶联剂2份,抗氧化剂3份,45min/min搅拌20min,使其混合完全,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在100Mpa、300℃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0029]实施例2
[0030]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38份、聚苯乙烯23份、聚氧乙烯醚18份、季戊四醇10份,45r/min搅拌2h,使其完全混合;然后向高混机中加入磷酸氢锆6份、硬脂酸钡3份、硬脂酸钙5份,45/min搅拌30min,使其混合完全;再向高混机中加入壳聚糖7份,纳米级二氧化钛2份,纳米级氧化银5份,聚六亚甲基双胍4份,45min/min搅拌40min,使其混合完全;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1份,抗紫外剂3份,促进剂1份,偶联剂2份,抗氧化剂3份,45min/min搅拌20min,使其混合完全,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在100Mpa、300℃的条件下热压成型,制得成品。
[0031]实施例3
[0032]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候性抗菌性聚碳酸酯工程塑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高混1:在高混机中加入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氧乙烯、季戊四醇,混合完全;高混2:向高混机中继续加入磷酸氢锆、硬脂酸钡,混合完全;高混3:继续向高混机中加入壳聚糖、纳米级二氧化钛、纳米级氧化银、聚六亚甲基双胍,混合完全,高混4:最后向高混机中加入耐热剂、抗紫外剂、促进剂、偶联剂、抗紫外线剂;成型:将共混好的产品取出,热压成型,制得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候性抗菌性聚碳酸酯工程塑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按重量比计,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氧乙烯醚:季戊四醇:磷酸氢锆:硬脂酸钡:硬脂酸钙:壳聚糖:纳米级二氧化钛:纳米级氧化银:聚六亚甲基双胍:耐热剂:抗紫外剂:促进剂:偶联剂:抗氧化剂=35-40:20-25:15-20:8-11:6-7:2-5:4-7:7-8:2-3:4-6:3-6:1-2:3-4:1-3:2-5:3-4。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候性抗菌性聚碳酸酯工程塑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按重量比计,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氧乙烯醚:季戊四醇:磷酸氢锆:硬脂酸钡:硬脂酸钙:壳聚糖:纳米级二氧化钛:纳米级氧化银:聚六亚甲基双胍:耐热剂:抗紫外剂:促进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静怡刘帅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创智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