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731804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可靠良成型聚碳酸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100份聚碳酸酯树脂、0.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材料
,特别是涉及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聚碳酸酯(PC) 是性能优异的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机械强度高、耐冲击韧性好、尺寸稳定、耐热较好、电绝缘性好,在家电,数码产品,IT产品等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0003]为了得到良好的成型性,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树脂分子量及分布调整提升树脂流动性,从而提高材料的加工性能,但是由该方法得到的聚碳酸酯,会导致冲击等力学性能的下降,耐应力开裂性大幅度降低并且耐溶剂性差的缺点。也有研究通过在聚碳酸酯中添加低分子量低聚物来提高材料的加工性能,例如, US 2003/0181603、US 2009/0312479、WO 2011/014778和US 2015/0183986描述了通过低分子量聚烃树脂作为流动改性剂具有良好的冲击韧性,流动性和热变形稳定性的组合物。WO 2017/005739公开了双甘油酯作为流动改性剂,其特征在于良好的机械性能、非常好的流变性能(易流动)和高的加热形状稳定性。然而,上述的这些外加低分子物质的方法,可能导致材料耐热性下降,尤其是滞留时间相对较长是产生的显色成分多,导致加工成型变色,此外在阻燃体系,还会降低材料的阻燃性能。
[0004]另外,为了得到良好的脱模性,现有技术主要是通过添加外润滑剂,减少塑料与金属模具之间的粘结,但会增加析出发粘的风险,导致注塑成型中的外观缺陷(说明书附图2),或者影响后续喷涂或焊接加工。在注射成型出模阶段,通常是通过顶杆机械地使制件模芯分离。当脱模性差式,模具脱出力过大,顶杆轻则顶白制件,重则破坏制件;相反,当脱模力过小,制件易滑脱,不利于自动化中的机械手操作。因此,保证材料适当的脱模性是保证正常生产的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成型、脱模性好的聚碳酸酯组合物。
[0006]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按重量份计,包括100份聚碳酸酯树脂、0.15-1.5份的复配组分;所述的复配组分为受阻酚芳烃衍生物、磷酸猝灭剂、呋喃酮衍生物的复配,其中,以复配组分的总重量计,受阻酚芳烃衍生物所占重量百分比为5-15wt%;磷酸猝灭剂所占重量百分比为10-30wt%;呋喃酮衍生物所占重量百分比为55-85wt%。
[0008]所述的受阻酚芳烃衍生物选自β-(4-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四〔甲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三乙二醇醚-二(3-叔丁基-4-羟基-甲基苯基)丙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0009]优选的,受阻酚芳烃衍生物选自三乙二醇醚-二(3-叔丁基-4-羟基-甲基苯基)丙酸酯。
[0010]所述的磷酸猝灭剂选自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双十八烷基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双(2,4-二叔丁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
[0011]优选的,磷酸猝灭剂选自双(2,4-二叔丁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
[0012]所述的呋喃酮衍生物选自二甲苯基二丁基苯并呋喃酮。
[0013]优选的,以复配组分的总重量计,受阻酚芳烃衍生物所占重量百分比为7-13wt%;磷酸猝灭剂所占重量百分比为15-25wt%;呋喃酮衍生物所占重量百分比为62-78wt%。
[0014]含量优选的,所述的复配组分的量为0.3-0.9份。当复配组分的添加量达到0.3份后即可得到很好的脱模性和成型性,当达到0.9份时再续添加则脱模力提升不明显。
[0015]脱模力指将塑件从型芯上脱出时所需克服的阻力,示意图见下说明书附图1。
[0016]脱模力计算公式:F脱=f
×
P
×
Af为模芯与制件间的摩擦系数P为接触压力A为模芯与制件的接触面积通过测量模芯上移除圆柱筒所需的力来表征脱模力。
[0017]适用于注塑成型加工的聚碳酸酯树脂的重均分子量是19000-35000。
[0018]按重量份计,还包括0-30份的阻燃剂;所述的阻燃剂选自C1-C16烷基磺酸盐阻燃剂、碳酸盐类阻燃剂、无机磷酸盐阻燃剂、氟-银离子复合物、磷酸酯类阻燃剂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C1-C16烷基磺酸盐阻燃剂选自全氟辛烷磺酸钾、全氟乙烷磺酸四乙基铵、二苯砜磺酸钾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碳酸盐类阻燃剂选自碳酸钠、碳酸钾、碳酸镁、碳酸钙、碳酸钡中的至少一种。
[0019]上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后通过双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得到聚碳酸酯组合物,其中,螺杆的温度240℃~260℃,转速为400~600rpm。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常规的以润滑剂作为主体的脱模体系,本专利技术通过选用受阻酚芳烃衍生物、磷酸猝灭剂、呋喃酮衍生物的复配,不仅能够得到良好的抗氧化效果,并且能够取代润滑剂的添加,并且降低了脱模力,提高的注塑成型加工性能。此外,在阻燃聚碳酸酯体系,能够明显提升阻燃性。
附图说明
[0021]图1:脱模力的示意图。
[0022]图2:脱模力过大导致制件脱模时出现拉丝、表面凹凸不平等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更详细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不受以下实施例的限制。
[0024]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原料来源于市售产品:聚碳酸酯树脂:PC 1300 10NP ,重均分子量22000。
[0025]阻燃剂:FR2025,3M公司。
[0026]受阻酚芳烃衍生物A:β-(4-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受阻酚芳烃衍生物B:四〔甲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
[0027]受阻酚芳烃衍生物C:三乙二醇醚-二(3-叔丁基-4-羟基-甲基苯基)丙酸酯。
[0028]磷酸猝灭剂A: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
[0029]磷酸猝灭剂B:双十八烷基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
[0030]磷酸猝灭剂C:双(2,4-二叔丁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
[0031]呋喃酮衍生物:二甲苯基二丁基苯并呋喃酮。
[0032]抗氧剂A:N,N
’-
双-(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基)己二胺。
[0033]抗氧剂B:1,3,5-三(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酰氧基乙基)异氰尿酸酯。
[0034]抗氧剂C:3,9-双[1,1-二甲基-2-[(3-叔丁基-4-羟基-5-甲基苯基)丙酰氧基]乙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
[0035]抗氧剂D:1,3,5-三(4-叔丁基-3-羟基-2,6-二甲基苄基)-1,3,5-三嗪-2,4,6-(1H,3H,5H)-三酮。
[0036]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包括100份聚碳酸酯树脂、0.15-1.5份的复配组分;所述的复配组分为受阻酚芳烃衍生物、磷酸猝灭剂、呋喃酮衍生物的复配;其中,以复配组分的总重量计,受阻酚芳烃衍生物所占重量百分比为5-15wt%;磷酸猝灭剂所占重量百分比为10-30wt%;呋喃酮衍生物所占重量百分比为55-85wt%。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受阻酚芳烃衍生物选自β-(4-羟基-3,5-二叔丁基苯基)丙酸正十八碳醇酯、四〔甲基-(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三乙二醇醚-二(3-叔丁基-4-羟基-甲基苯基)丙酸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受阻酚芳烃衍生物为三乙二醇醚-二(3-叔丁基-4-羟基-甲基苯基)丙酸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磷酸猝灭剂选自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双十八烷基季戊四醇双亚磷酸酯、双(2,4-二叔丁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中的至少一种;优选的,磷酸猝灭剂为双(2,4-二叔丁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呋喃酮衍生物为二甲苯基二丁基苯并呋喃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组合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燕黄险波叶南飚李明昆艾军伟彭民乐丁超刘贤文
申请(专利权)人: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