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规划用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33202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1 23:09
本申请公开了建筑规划用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先利用无人机上的3D摄像头,在城市高空进行拍摄,利用3D摄像头对城市进行3D数据的获取,在3D数据的采集过程中,可以利用图像标记模块,对建筑重点规划区域进行标记,对标记的区域周围进行重点拍摄,进行3D数据的获取。本申请通过直接在3D建模中进行该区域变动规划,进行区域内小区、地铁、医院、学校和商场的新增或减少,并将每天实时的人流量数据写入到3D建模变动规划的区域内,能够在规划变动的模型区域内实时观看到人流情况,计算实时人流量和变动区域内的上限比例,进行预规划测试分析,能够进行判断规划变更后的3D建筑规划模型情况。更后的3D建筑规划模型情况。更后的3D建筑规划模型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建筑规划用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方法及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规划
,具体为建筑规划用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应用于建筑的建筑规划方法,通常是接到客户端的指示后,设计师必须要亲自到建筑规划用地现场,进行实地测量,将实地测量的结果搭配所设计的建筑,绘制成2维或者3D立体虚拟的影像图文件,为了让所设计的建筑更趋近于真实影像,让客户端更能体会未来完成的建筑与周边景观搭配的样貌,设计师除了绘制所设计建筑外,通常还会在所规划建筑区域的外围,绘制与真实景观相应的景物,例如马路、路树、房舍、河川等等,最后 将这完全虚拟的3D立体虚拟建筑规划,交由客户端确认。
[0003]专利号CN201710044690.4,公开了一种建筑规划方法,包括:主控端自客户端取得建筑规划的委托指令;取得委托指令中建筑规划所指定区域或包含委托指令中建筑规划所指定区域外围的实景影像;将该实景影像交给一后制端,用以将该实景影像建构为3D立体影像模型,并在所建构的3D立体影像模型的特定坐标进行3D立体虚拟建筑物的建构,以整合成一兼具有实景的3D立体影像模型与3D立体虚拟建筑物的3D立体建筑规划影像;将含有实景的3D立体影像模型与虚拟的3D立体虚拟建筑物所构成的该3D立体建筑规划影像,交给客户端确认,如客户端确认无误,则建筑规划完成,如客户端否决,则再交回给后制端,对该3D立体影像模型的特定坐标再次进行3D立体虚拟建筑物的建构。
[0004]但是,现有的建筑规划方法在实行的过程中,只是对建立城市3D立体影像模型,客户确认后确认,则建筑规划完成,但是这种只是建模规划的方式,无法根据规划区域内的具体数据情况,进行准确的选址,以及完成建筑规划后的测试预测,导致建筑规划存在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具有不可预知性,无法提前对风险进行判断分析申请内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建筑规划用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方法及系统,解决了车辆在行进过程中时常发生碰撞以及车辆在停车场停放时,往往会被其他车辆剐蹭,被剐蹭车辆往往不知道是哪辆车碰撞的而蒙受一些不必要的损失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建筑规划用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先利用无人机上的3D摄像头,在城市高空进行拍摄,利用3D摄像头对城市进行3D数据的获取,在3D数据的采集过程中,可以利用图像标记模块,对建筑重点规划区域进行标记,对标记的区域周围进行重点拍摄,进行3D数据的获取;步骤二:无人机主要对城市中的景区、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数据进行获取,获取到景区、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中的建筑间距数据、建筑数量数据、建筑占地数据和人流量数据,在将数据传输到数据终端后,能够利用数据终端对重点规划区域进行3D建模,3D建模包括小区、地铁、医院、学校和商场,并设定不同区域的人流量上限,接着在重点规划区
域内放置人流量传感器,不断的对3D建模区域中的人流量进行实时更新,计算实时人流量和区域内上限比例,再对比例数据进行分析;步骤三:根据3D建模中不同人流量的实时更新,可以直接在3D建模中进行该区域变动规划,进行区域内小区、地铁、医院、学校和商场的新增或减少,并将每天实时的人流量数据写入到3D建模变动规划的区域内,能够在规划变动的模型区域内实时观看到人流情况,计算实时人流量和变动区域内的上限比例,进行预规划测试分析;步骤四:利用预测模块中的评估器对建筑规划区域的建筑间距数据、建筑数量数据、建筑占地数据和人流量数据进行评估,经过评估的数值,可以判断出该区域是否值得规划,利用预测模块中的预测器,可以经过评估的数值对该规划区域出现问题的概率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概率综合评估的数值,能够对该区域的规划进行分析。
[0006]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利用所述的建筑规划用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方法,所述基于建筑规划用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系统如下:包括:数据终端;所述数据终端的输出输入端与探测无人机的输出输入端连接,所述探测无人机表面安装有GPS定位模块和3D摄像头,所述探测无人机的输出输入端与图像采集模块的输出输入端连接,所述图像采集模块的输出输入端与图像标记模块的输出输入端连接,所述图像标记模块的输出端与数据统计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0007]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所述数据统计模块分别对景区数据、居住区数据、商业区数据和工业区数据进行统计,再将景区数据、居住区数据、商业区数据和工业区数据细分为建筑间距数据、建筑数量数据、建筑占地数据和人流量数据。
[0008]在这种技术方案中,通过无人机对城市中的景区、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数据进行获取,获取到景区、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中的建筑间距数据、建筑数量数据、建筑占地数据和人流量数据,并利用建筑间距数据、建筑数量数据、建筑占地数据和人流量数据进行3D立体建模,比起传统建模更加准确,而且在重点规划区域内放置人流量传感器,不断的对3D建模区域中的人流量进行实时更新,能够获取到规划区域内不同小区、地铁、医院、学校和商场的实时人流量,计算实时人流量和区域内上限比例,再对比例数据进行分析,能够得出该区域内是否适合进行建筑规划,从而进行建筑规划的预测分析。
[0009]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所述3D摄像头在进行3D数据的获取后,能够利用数据终端进行城市的3D建模,在3D建模时,根据建筑间距数据、建筑数量数据、建筑占地数据和人流量数据进行制作。
[0010]在这种技术方案中,通过直接在3D建模中进行该区域变动规划,进行区域内小区、地铁、医院、学校和商场的新增或减少,并将每天实时的人流量数据写入到3D建模变动规划的区域内,能够在规划变动的模型区域内实时观看到人流情况,计算实时人流量和变动区域内的上限比例,进行预规划测试分析,能够进行判断规划变更后的3D建筑规划模型情况。
[0011]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所述数据统计模块的输出端与预测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预测模块包括预测器和评估器。
[0012]在这种技术方案中,通过利用预测模块中的评估器对建筑规划区域的建筑间距数据、建筑数量数据、建筑占地数据和人流量数据进行评估,经过评估的数值,可以判断出该区域是否值得规划,利用预测模块中的预测器,可以经过评估的数值对该规划区域出现问题的概率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概率综合评估的数值,能够对该区域的规划进行分析,判断
该区域是否适合建筑规划。
[0013]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所述数据终端的输出输入端与人流量传感器的输出输入端连接。
[0014]作为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一可选方案,所述数据终端的输出端与可视化LED屏的输入端连接。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申请通过无人机对城市中的景区、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数据进行获取,获取到景区、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中的建筑间距数据、建筑数量数据、建筑占地数据和人流量数据,并利用建筑间距数据、建筑数量数据、建筑占地数据和人流量数据进行3D立体建模,比起传统建模更加准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规划用遥感图像处理与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先利用无人机上的3D摄像头,在城市高空进行拍摄,利用3D摄像头对城市进行3D数据的获取,在3D数据的采集过程中,可以利用图像标记模块,对建筑重点规划区域进行标记,对标记的区域周围进行重点拍摄,进行3D数据的获取;步骤二:无人机主要对城市中的景区、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数据进行获取,获取到景区、居住区、商业区和工业区中的建筑间距数据、建筑数量数据、建筑占地数据和人流量数据,在将数据传输到数据终端后,能够利用数据终端对重点规划区域进行3D建模,3D建模包括小区、地铁、医院、学校和商场,并设定不同区域的人流量上限,接着在重点规划区域内放置人流量传感器,不断的对3D建模区域中的人流量进行实时更新,计算实时人流量和区域内上限比例,再对比例数据进行分析;步骤三:根据3D建模中不同人流量的实时更新,可以直接在3D建模中进行该区域变动规划,进行区域内小区、地铁、医院、学校和商场的新增或减少,并将每天实时的人流量数据写入到3D建模变动规划的区域内,能够在规划变动的模型区域内实时观看到人流情况,计算实时人流量和变动区域内的上限比例,进行预规划测试分析;步骤四:利用预测模块中的评估器对建筑规划区域的建筑间距数据、建筑数量数据、建筑占地数据和人流量数据进行评估,经过评估的数值,可以判断出该区域是否值得规划,利用预测模块中的预测器,可以经过评估的数值对该规划区域出现问题的概率进行预测,根据预测的概率综合评估的数值,能够对该区域的规划进行分析。2.建筑规划用遥感图像处理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文胡吉霞张婉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中创智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