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向阀阀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667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换向阀阀芯结构,包括圆柱体一,圆柱体一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圆柱体二和圆柱体三,圆柱体二、圆柱体三与圆柱体一之间分别设有圆柱体四、圆柱体五,圆柱体二、圆柱体三的端面分别向外侧凸出一段圆柱体六、圆柱体七,圆柱体一的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径向贯穿的油孔一和油孔二,圆柱体二、圆柱体三上分别设置径向贯穿的油孔三、油孔四,圆柱体六的轴向设置有油孔五,圆柱体七的轴向设置油孔六,油孔一、油孔二、油孔三、油孔四与圆柱体一、圆柱体二、圆柱体三的圆柱面交接位置处设置四个环形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避免高压油口侧的液压油渗漏到工作油口,使得与工作油口连接的执行元件不会因为内部渗漏的液压油而影响当前状态。状态。状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向阀阀芯结构
[
][0001]本技术涉及液压元件
,具体地说是一种换向阀阀芯结构。
[
技术介绍
][0002]换向阀作为控制油路通断和换向的一种液压元件,应用非常普遍,常见的换向阀为滑阀式结构,其阀芯在阀体内滑动,通过切换阀芯换向,使得不同油口之间连通或者关闭。然而,由于阀芯与阀体为滑动配合,使得高压油口侧的液压油会通过滑动面的间隙渗漏到低压油口侧,如果低压油口侧连接了执行元件,随着渗漏的液压油不断积累,则会改变执行元件现有的位置。因此,这对于执行元件有严格位置要求的场合不能适用。
[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换向阀阀芯结构,能够避免高压油口侧的液压油渗漏到工作油口,使得与工作油口连接的执行元件不会因为内部渗漏的液压油而影响当前状态。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换向阀阀芯结构,包括设置于中间部位的圆柱体一1,所述圆柱体一1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圆柱体二2和圆柱体三3,所述圆柱体二2与圆柱体一1之间设置有圆柱体四4,所述圆柱体三3与圆柱体一1之间设置有圆柱体五5,所述圆柱体四4、圆柱体五5的直径均小于圆柱体一1的直径,所述圆柱体二2的端面一21向外侧凸出一段圆柱体六6,所述圆柱体三3 的端面二31向外侧凸出一段圆柱体七7,所述圆柱体六6、圆柱体七7的直径均小于圆柱体一1的直径,所述圆柱体一1的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径向贯穿的油孔一11和油孔二12,所述圆柱体二2上设置径向贯穿的油孔三22,所述圆柱体三3上设置径向贯穿的油孔四32,所述圆柱体六6的轴向设置有油孔五61,所述油孔五61与油孔一11、油孔三22贯穿,所述圆柱体七7的轴向设置油孔六71,所述油孔六71与油孔二12、油孔四32贯穿,所述油孔一11、油孔二 12与圆柱体一1的圆柱面交接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环形油槽一13、环形油槽二14,所述油孔三22与圆柱体二2的圆柱面交接位置处设置有环形油槽三23,所述油孔四32与圆柱体三3的圆柱面交接位置处设置有环形油槽四33。
[0005]进一步地,所述圆柱体二2、圆柱体三3的直径均与圆柱体一1的直径相同,且圆柱体二2、圆柱体三3的长度均小于圆柱体一1的长度。
[0006]进一步地,所述圆柱体六6外圆周设置有弹簧支撑台阶一8,所述圆柱体七 7外圆周设置有弹簧支撑台阶二9。
[0007]进一步地,所述油孔五61、油孔六71的外端口分别设置有闷头一62、闷头二72。
[0008]进一步地,所述圆柱体一1、圆柱体二2、圆柱体三3、圆柱体四4、圆柱体五5、圆柱体六6、圆柱体七7、弹簧支撑台阶一8、弹簧支撑台阶二9为同轴一体式结构。
[0009]本技术同现有技术相比,结构新颖、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对结构进行改进设计后,能够实现将高压油口侧的渗漏油通过阀芯上设置的油孔流回到阀体的T口,而不直接流到工作油口,这样与工作油口连接的执行元件则不会因为内部渗漏的液压油而影响其当
前状态,从而非常适用于对执行元件的位置有要求的场合,值得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0010]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2]图3是图2中Ⅰ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是本技术的应用结构示意图一;
[0014]图5是图4中Ⅱ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5]图6是本技术的应用结构示意图二;
[0016]图中:1、圆柱体一 11、油孔一 12、油孔二 13、环形油槽一 14、环形油槽二 2、圆柱体二 21、端面一 22、油孔三 23、环形油槽三 3、圆柱体三 31、端面二 32、油孔四 33、环形油槽四 4、圆柱体四 5、圆柱体五 6、圆柱体六 61、油孔五 62、闷头一 7、圆柱体七 71、油孔六 72、闷头二 8、弹簧支撑台阶一 9、弹簧支撑台阶二 100、阀芯 101、阀体 102、封盖 103、弹簧一 104、弹簧二 105、弹簧受。
[具体实施方式][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以下进一步说明:
[0018]如附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换向阀阀芯结构,包括设置于中间部位的圆柱体一1,圆柱体一1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圆柱体二2和圆柱体三3,圆柱体二2、圆柱体三3的直径均与圆柱体一1的直径相同,且圆柱体二2、圆柱体三3的长度均小于圆柱体一1的长度,圆柱体二2与圆柱体一1之间设置有圆柱体四4,圆柱体三3与圆柱体一1之间设置有圆柱体五5,圆柱体四4、圆柱体五5的直径均小于圆柱体一1的直径,圆柱体二2的端面一21向外侧凸出一段圆柱体六6,圆柱体三3的端面二31向外侧凸出一段圆柱体七7,圆柱体六6、圆柱体七7的直径均小于圆柱体一1的直径,圆柱体一1的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径向贯穿的油孔一11和油孔二12,圆柱体二2上设置径向贯穿的油孔三22,圆柱体三3上设置径向贯穿的油孔四32,圆柱体六6的轴向设置有油孔五61,油孔五61与油孔一11、油孔三22贯穿,圆柱体七7的轴向设置油孔六 71,油孔六71与油孔二12、油孔四32贯穿,油孔一11、油孔二12与圆柱体一1的圆柱面交接位置处分别设置有环形油槽一13、环形油槽二14,油孔三22 与圆柱体二2的圆柱面交接位置处设置有环形油槽三23,油孔四32与圆柱体三 3的圆柱面交接位置处设置有环形油槽四33。
[0019]其中,圆柱体六6外圆周设置有弹簧支撑台阶一8,圆柱体七7外圆周设置有弹簧支撑台阶二9;油孔五61、油孔六71的外端口分别设置有闷头一62、闷头二72;圆柱体一1、圆柱体二2、圆柱体三3、圆柱体四4、圆柱体五5、圆柱体六6、圆柱体七7、弹簧支撑台阶一8、弹簧支撑台阶二9为同轴整体式设计为一体式结构。
[0020]本技术所述的阀芯结构具体为:其中间部位设置直径为D、长度为L的圆柱体一1,其左右两侧分别设置一个直径为D、长度小于L的圆柱体二2和圆柱体三3,圆柱体一1、圆柱体二2、圆柱体三3之间设置直径小于D的圆柱体四4和圆柱体五5连接;圆柱体二2的端面一21凸出一段直径小于D的圆柱体六6;圆柱体三3的端面二31凸出一段直径小于D的圆柱体七7;圆柱体六6 上设置弹簧支撑台阶一8,圆柱体七7上设置弹簧支撑台阶二9。圆柱体一
1的左右两边分别设置径向贯穿的油孔一11和油孔二12,圆柱体二2上设置径向贯穿的油孔三22,圆柱体三3上设置径向贯穿的油孔四32;圆柱体六6的轴向设置油孔五61与油孔一11和油孔三22贯穿;圆柱体七7的轴向设置油孔六71 与油孔二12和油孔四32贯穿;油孔五61和油孔六71分别设置闷头一62和闷头二72堵死;油孔一11、油孔二12、油孔三22、油孔四32与圆柱体一1、圆柱体二2、圆柱体三3的圆柱面交接位置处设置四个环形油槽。
[0021]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为本技术阀芯结构应用结构示意图。阀芯安装在阀体的轴向腔孔内,并可左右滑动;阀体的P口连接液压源,阀体的A/B 口连接差动缸,阀体的T口与油箱相通;当阀芯两端没有电磁力、液压力等外力作用时,阀芯在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向阀阀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中间部位的圆柱体一(1),所述圆柱体一(1)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圆柱体二(2)和圆柱体三(3),所述圆柱体二(2)与圆柱体一(1)之间设置有圆柱体四(4),所述圆柱体三(3)与圆柱体一(1)之间设置有圆柱体五(5),所述圆柱体四(4)、圆柱体五(5)的直径均小于圆柱体一(1)的直径,所述圆柱体二(2)的端面一(21)向外侧凸出一段圆柱体六(6),所述圆柱体三(3)的端面二(31)向外侧凸出一段圆柱体七(7),所述圆柱体六(6)、圆柱体七(7)的直径均小于圆柱体一(1)的直径,所述圆柱体一(1)的左右两边分别设置有径向贯穿的油孔一(11)和油孔二(12),所述圆柱体二(2)上设置径向贯穿的油孔三(22),所述圆柱体三(3)上设置径向贯穿的油孔四(32),所述圆柱体六(6)的轴向设置有油孔五(61),所述油孔五(61)与油孔一(11)、油孔三(22)贯穿,所述圆柱体七(7)的轴向设置油孔六(71),所述油孔六(71)与油孔二(12)、油孔四(32)贯穿,所述油孔一(11)、油孔二(12)与圆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敏翁明堂邱琳蓁
申请(专利权)人:涌镇液压机械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