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下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65049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池包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下壳体,包括下壳体主体,所述下壳体主体的上表壁内凹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前后壁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滑块,相对两个所述滑块之间连接有加强托板,所述下壳体主体的外侧壁对称连接有安装耳,所述加强托板的上表壁粘接有第二缓冲层,所述安装槽的内部两侧壁对称开设有插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滑块和滑槽的配合,可实现加强托板的移动,能够根据待安装电池包的大小自由调整安装槽内两个加强托板的相对位置,便于更好的托住电池包,能够更有效地对电池包进行保护,灵活性强,不易被淘汰。易被淘汰。易被淘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下壳体


[0001]本技术属于电池包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下壳体。

技术介绍

[0002]基于环保和节能的要求,新能源汽车得以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目前最普遍的新能源汽车为电动汽车,其中,电池包是电动汽车重要的一部分,可为电动汽车提供动力源。
[0003]但是目前现有的电池包下壳体存在一定的缺陷,传统电池包下壳体的加强结构灵活性较差,不可进行移动,无法根据需要改变位置托住电池包,此外,传统电池包下壳体未设置有效的缓冲结构,在电池包壳体受到碰撞时,壳体内部电池包容易损坏,进而影响其续航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下壳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传统加强结构灵活性较差,无法改变位置托住电池包的问题,此外,未设置有效的缓冲结构,在电池包壳体受到碰撞时,电池包容易损坏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下壳体,包括下壳体主体,所述下壳体主体的上表壁内凹形成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前后壁对称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滑块,相对两个所述滑块之间连接有加强托板,所述下壳体主体的外侧壁对称连接有安装耳。
[0006]优选的,所述加强托板的上表壁粘接有第二缓冲层,所述安装槽的内部两侧壁对称开设有插槽,所述插槽的内部插设有与其相适配的插块,同侧所述插块的外端连接有第一缓冲层。
[0007]优选的,所述安装耳的上表壁对称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为圆形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底部等间距开设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的内部固定有滤网。
[0009]优选的,所述下壳体主体的上表壁四个拐角位置处对称连接有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的长度不超过下壳体主体高度的二分之一。
[0010]优选的,所述第一缓冲层的高度等于安装槽的深度,所述第二缓冲层的上端面高度不超过安装槽深度的二分之一位置。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2](1)本技术通过滑块和滑槽的配合,可实现加强托板的移动,能够根据待安装电池包的大小自由调整安装槽内两个加强托板的相对位置,便于更好的托住电池包,能够更有效地对电池包进行保护,灵活性强,不易被淘汰。
[0013](2)本技术通过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的配合,可有效对电池包进行保护,在电池包壳体受到碰撞时,壳体内部的缓冲层可有效缓冲过大的冲击力,避免电池包损坏,保证了电池包后续正常的续航能力,其中,通过插块和插槽的配合,实现第一缓冲层的插设固定,便于其后续的更换,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5]图2为本技术下壳体主体的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加强托板的侧视图;
[0017]图4为图1中的A部放大图;
[0018]图中:1、下壳体主体;2、安装耳;3、滑块;4、插块;5、第一缓冲层;6、安装孔;7、加强托板;8、散热孔;9、第二缓冲层;10、安装槽;11、滤网;12、定位柱;13、滑槽;14、插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下壳体,包括下壳体主体1,下壳体主体1的上表壁内凹形成安装槽10,安装槽10内部前后壁对称开设有滑槽13,滑槽1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滑块3,通过滑块3在滑槽13内的滑动,可实现加强托板7的移动,能够根据待安装电池包的大小自由调整安装槽10内两个加强托板7的相对位置,便于更好的托住电池包,能够更有效地对电池包进行保护,灵活性强,不易被淘汰,相对两个滑块3之间连接有加强托板7,下壳体主体1的外侧壁对称连接有安装耳2。
[0021]进一步地,加强托板7的上表壁粘接有第二缓冲层9,安装槽10的内部两侧壁对称开设有插槽14,插槽14的内部插设有与其相适配的插块4,同侧插块4的外端连接有第一缓冲层5,在电池包壳体受到碰撞时,壳体内部第一缓冲层5和第二缓冲层9可有效缓冲过大的冲击力,避免电池包损坏,保证了电池包后续正常的续航能力,其中,在第一缓冲层5需要更换时,只需外拔第一缓冲层5,将插块4从插槽14内拔出,而后换上新的缓冲层即可,操作简便,省时省力。
[0022]进一步地,安装耳2的上表壁对称开设有安装孔6,安装孔6为圆形结构,开设有安装孔6的安装耳2可保证电池包下壳体与电池包上壳体连接的稳定性。
[0023]进一步地,安装槽10的内部底部等间距开设有散热孔8,散热孔8的内部固定有滤网11,散热孔8可及时将电池包产生的热量散去,避免热量积累,其中固定的滤网11可有效避免灰尘经由散热孔8进入壳体内部。
[0024]进一步地,下壳体主体1的上表壁四个拐角位置处对称连接有定位柱12,定位柱12的长度不超过下壳体主体1高度的二分之一,在电池包下壳体与电池包上壳体连接时,可将定位柱12插设进电池包上壳体上预留的定位孔内,便于快速准确进行电池包下壳体与电池
包上壳体的连接。
[0025]进一步地,第一缓冲层5的高度等于安装槽10的深度,第二缓冲层9的上端面高度不超过安装槽10深度的二分之一位置,第一缓冲层5完整贴合安装槽10的内部侧壁,能够有效对电池包进行保护。
[0026]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该技术在使用时,可将电池包置于安装槽10内,利用加强托板7托住电池包,通过滑块3在滑槽13内的滑动,可实现加强托板7的移动,能够根据待安装电池包的大小自由调整安装槽10内两个加强托板7的相对位置,便于更好的托住电池包,灵活性强,不易被淘汰,此外,在电池包壳体受到碰撞时,壳体内部第一缓冲层5和第二缓冲层9可有效缓冲过大的冲击力,避免电池包损坏,保证了电池包后续正常的续航能力,其中,在第一缓冲层5需要更换时,只需外拔第一缓冲层5,将插块4从插槽14内拔出,而后换上新的缓冲层即可,操作简便,省时省力,另外,开设有安装孔6的安装耳2可保证电池包下壳体与电池包上壳体连接的稳定性。
[00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下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壳体主体(1),所述下壳体主体(1)的上表壁内凹形成安装槽(10),所述安装槽(10)内部前后壁对称开设有滑槽(13),所述滑槽(13)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与其相适配的滑块(3),相对两个所述滑块(3)之间连接有加强托板(7),所述下壳体主体(1)的外侧壁对称连接有安装耳(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下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托板(7)的上表壁粘接有第二缓冲层(9),所述安装槽(10)的内部两侧壁对称开设有插槽(14),所述插槽(14)的内部插设有与其相适配的插块(4),同侧所述插块(4)的外端连接有第一缓冲层(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下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澎耿耀杨大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悦达新能源电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