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简铭专利>正文

多组分原料特别是谷物类混合饮品智能制备装置及工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6187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组分原料饮品智能制备装置及工艺,属于智能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谷物类混合饮品尤其是小米咖啡的智能制备装置及工艺,包括多组分原料混配装置、注入泵组、液压系统,多组分原料混配装置、注入泵组、液压系统依次排列设置在可移动车体承载机座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各个部件集成化,减少液压驱动设备的个数,根据要灌装的口味要求条件的不同分别进行相应的配方组分调整,可以适应于不同口味或不同组分配方的生产要求,大大增加了适应性,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特别是小米咖啡的混配要求,同时能够较为精确的进行灌装计量剂量控制。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可设置在移动车体上,这样就大大增加了运输的灵活性,能适应于不同的生产地域。产地域。产地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组分原料特别是谷物类混合饮品智能制备装置及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组分原料饮品智能制备装置及工艺,属于智能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谷物类混合饮品的智能制备装置及工艺,尤其是涉及小米和咖啡的混合类饮品智能制备装置及工艺。属于IPC分类体系中的液体包装和灌装
,具体来说涉及的分类号为B65D23/00、B65B65/00和B65B43/00。

技术介绍

[0002]液体包装技术和灌装技术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成熟技术,普遍认为其同纺织技术一样,难以有所突破,沦为将被淘汰的低端技术,技术市场也随之将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但随之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纤维
中,尤其是随着高性能纤维,如碳纤维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发展,传统纺织
反而迎来了上述高性能纤维技术的反哺,出现了一大批黑科技,如智能穿戴、多功能织物;使得传统纺织技术出现了新的技术增长趋势;与传统的纺织
相似,在液体包装技术和灌装技术中,目前现有技术普遍采用配比确定的混合原液进行液体封装和灌装,即便进行组分配比调整,也仅仅只能采用有限的几种配比组合,很难满足多种组分配比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组分原料混合饮品智能制备装置,包括多组分原料混配装置、注入泵组、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分原料混配装置、所述注入泵组、所述液压系统依次排列设置在可移动车体承载机座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组分原料混合饮品智能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组分原料混配装置包括第一混配罐和第二混配罐,所述第一混配罐和第二混配罐之间采用混配罐隔板隔开,所述第一混配罐和第二混配罐外部设置第一备用储罐和第二备用储罐,所述第一混配罐和所述第一备用储罐之间通过第一管道在侧壁连通,所述第二混配罐和所述第二备用罐之间通过第二管道在侧壁连通,所述各混配罐和各备用罐通过若干罐体支座固定在所述可移动车体承载机座,所述各混配罐和各备用罐外部设有防护框。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组分原料混合饮品智能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配罐上设有第一混配罐盖,所述第一混配罐盖在第一混配罐盖体升降机构的驱动下对所述第一混配罐进行启闭,所述第一混配罐盖上部设置第一搅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搅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第一搅拌器的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二混配罐采用与所述第一混配罐相同的设置方式,所述第一备用储罐和所述第二备用罐上分别设有第一备用罐盖和第二备用罐盖。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组分原料混合饮品智能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混配罐盖体升降机构包括第一伸缩机构,所述第一伸缩机构固定设置在所述可移动车体承载机座上,所述第一伸缩杆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伸缩机构中,所述第一伸缩杆上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通过第一连接支板带动所述第一混配罐盖实现升降;所述第二混配罐的盖体升降机构采用与所述第一混配罐盖体升降机构相同的设置方式。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组分原料混合饮品智能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泵组包括第一注入泵单元和第二泵入单元,所述第一注入泵单元和所述第二泵入单元并排设置在注入泵组支架上,所述第一注入泵单元和所述第二泵入单元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注入泵单元包括第一液压驱动机构,所述第一液压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注入泵组支架上方,所述第一液压驱动机构的液压驱动活塞杆连接第一多组分原料注入泵的第一活塞杆,所述第一多组分原料注入泵通过第一多组分原料注入泵支架固定在所述注入泵组支架的上支板下方,所述第一多组分原料注入泵泵体固定在所述第一多组分原料注入泵支架下方,所述第一多组分原料注入泵呈竖直状态,所述第一多组分原料注入泵泵体下端设置第一多组分原料注入泵进口,上端设置第一多组分原料注入泵出口;所述第一多组分原料注入泵泵体内设置活塞。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组分原料混合饮品智能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入泵单元还包括第二多组分原料注入泵,所述第二多组分原料注入泵固定设置在所述注入泵组支架的上支板下方,并且位于所述第一多组分原料注入泵的邻近位置或并排设置,所述第二多组分原料注入泵的结构和设置方式与所述第一多组分原料注入泵的结构和设置方式相同,所述第一多组分原料注入泵的第一活塞杆上端通过第一销轴枢转连接第一注入泵联动杆的一端,所述第二多组分原料注入泵的第二活塞杆上端通过第二销轴枢转连接第一注入泵联动杆的中部,所述第一注入泵联动杆的一端开设联动杆前枢转孔,所述第一注入泵联动杆的中部开设联动杆中部枢转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锐刘简铭
申请(专利权)人:刘简铭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