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5839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软包电池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包括壳体、第一夹块、第二夹块和压紧件。通过两个夹块将极耳夹紧,不需要在极耳上面打孔,即不用破坏电芯原有结构。通过夹块压接的方式可以保证与软包电芯极耳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保证尽量小的接触电阻,提高测试精度,在大电流放电时,也不会使接触点发热严重。两个夹块上分别设有一接线端,电压传感器和电流导线分别连接在两个接线端上,使电芯电压采集同电流导线隔离开,可以减少接触电阻导致的电压采集误差。壳体采用绝缘材料,通过外部绝缘,可以保证同测试设备中的托盘绝缘,提高安全系数。提高安全系数。提高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软包电池测试
,具体涉及一种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软包电池具有设计灵活、重量轻、内阻小、不易爆炸、循环次数多、能量密度高等特点,提升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国内外著名动力电池生产厂家如孚能、LG等,均重点生产软包电芯。
[0003]软包电芯极耳通常采用铝(正极)和镍(负极),无论是铝还是镍,极耳都很软,易弯折。在对软包电池进行测试的时候,要将电压传感器线和电流导线同极耳联接,一般会采用在极耳上面打孔,然后通过螺栓将电压传感器线和电流导线同极耳固定。由于极耳易弯折,很难控制电流导线的线鼻子同极耳的接触面积和接触电阻,这会导致在进行软包电芯测试时,恒压充电电压不稳、内阻测试受接触电阻影响误差很大、大电流充放电时固定点温升很高。
[0004]另外,出于承重的考虑,有些测试设备中放置被测软包电芯的托盘是白钢导电材质,电流导线重量比较大,弯折的极耳很容易同白钢托盘接触,存在安全隐患。
[0005]鉴于上述缺陷,本技术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
[0007]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
[0008]提供一种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包括:
[0009]壳体,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0010]第一夹块,其固定设置,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夹板和第一接线端,所述第一夹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接线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伸出所述壳体;
[0011]第二夹块,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夹板和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二夹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接线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伸出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夹板和所述第一夹板之间形成有供软包电芯的极耳插入的夹合空间,所述第二开口与该夹合空间相连通;
[0012]压紧件,其连接于所述壳体上;
[0013]进行夹紧操作时,压紧件推动第二夹板向第一夹板靠拢;
[0014]进行极耳拆装操作时,压紧件远离第一夹板,进而使第二夹板和第一夹板之间的夹合空间足以使极耳伸入或拆出。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0016]进一步地,所述压紧件包括顶紧螺钉,所述顶紧螺钉穿过所述壳体的侧壁伸入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
[0017]进一步地,所述压紧件包括顶紧螺钉和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固定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所述顶紧螺钉与所述螺纹套螺纹连接,顶紧螺钉通过螺纹套伸入壳体内。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线端和所述第二接线端上分别设有用于接线的螺纹孔。
[0019]进一步地,所述的两个螺纹孔间隔设置。
[0020]进一步地,第一接线端和所述第二接线端相对反向倾斜设置。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线端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分别连接电压传感器、电流导线,或电流导线、电压传感器。
[0022]进一步地,所述壳体采用绝缘材料制成。
[002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分别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两相对端。
[0024]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5]1.本技术的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其通过两个夹块将极耳夹紧,不需要在极耳上面打孔,即不用破坏电芯原有结构。
[0026]2.本技术的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通过夹块压接的方式可以保证与软包电芯极耳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保证尽量小的接触电阻,提高测试精度,在大电流放电时,也不会使接触点发热严重。
[0027]3.本技术的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电压传感器和电流导线分别连接在两个接线端上,使电芯电压采集同电流导线隔离开,可以减少接触电阻导致的电压采集误差。
[0028]4.本技术的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的外部绝缘,可以保证同测试设备中的托盘绝缘,提高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003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4]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除非另有
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36]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7]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包括壳体1、第一夹块2、第二夹块3和压紧件4。壳体1上设有第一开口5和第二开口6。第一夹块2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夹板22和第一接线端21,第一夹板22设于壳体1内,第一接线端21通过第一开口5伸出壳体1,第一夹块2固定设置,在一优选的方案中,第一夹块22与壳体1固定连接。第二夹块3包括相连接的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夹块,其固定设置,包括相连接的第一夹板和第一接线端,所述第一夹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接线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伸出所述壳体;第二夹块,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夹板和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二夹板设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接线端通过所述第一开口伸出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夹板和所述第一夹板之间形成有供软包电芯的极耳插入的夹合空间,所述第二开口与该夹合空间相连通;压紧件,其连接于所述壳体上;进行夹紧操作时,压紧件推动第二夹板向第一夹板靠拢;进行极耳拆装操作时,压紧件远离第一夹板,进而使第二夹板和第一夹板之间的夹合空间足以使极耳伸入或拆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块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软包电芯极耳的联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件包括顶紧螺钉,所述顶紧螺钉穿过所述壳体的侧壁伸入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4.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国权梁洋刘子玉徐淑军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