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部件用引线及电气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5209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气部件用引线具有短条状导体、以及将该短条状导体的两面包覆的一对绝缘膜,在将短条状导体的弹性模量设为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气部件用引线及电气部件
[0001]本申请是基于2017年7月7日提出的中国国家申请号201780003233.9申请(电气部件用引线及电气部件)的分案申请,以下引用其内容。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气部件用引线及电气部件。

技术介绍

[0003]伴随电子仪器的小型化的要求,强烈要求作为其电源使用的电池的小型化、轻量化。另一方面,也要求针对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化、高能效化。为了满足这样的要求,对在袋体的内部封入有电极及电解液等的非水电解质电池(例如锂离子电池等)的期待提高。
[0004]在如上所述的非水电解质电池中,为了将电流引出至外部,通常从袋体延伸出引线。作为引线,除了仅由铝等金属制的引线导体构成的引线以外,还已知将引线导体由热塑性树脂的绝缘层包覆的引线。而且,例如在通过袋体的开口端部的内表面将引线夹着的状态下对其开口端部进行热封,由此引线安装于袋体。
[0005]在如上所述的通过热封将引线导体安装于袋体的方法中,有可能绝缘层由于热封时的热量而熔融,引线导体与袋体的金属层短路。因此,提出了通过将绝缘层设为包含由交联聚烯烃构成的交联层,从而能够避免绝缘层的熔融(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
[000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02016号公报
[0007]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25973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电气部件用引线具有短条状导体、以及将该短条状导体的两面包覆的一对绝缘膜,在电气部件用引线中,在将上述短条状导体的弹性模量设为D
m
[Pa],将每1mm宽度的截面二阶矩设为I
m
[m4/1mm],且将上述一对绝缘膜的平均弹性模量设为D
i
[Pa],将每1mm宽度的截面二阶矩设为I
i
[m4/1mm]的情况下,由下述算式(2)表示的绝缘膜的每1mm宽度的弹性恢复力R[N
·
m2/1mm]相对于由下述算式(1)表示的短条状导体的每1mm宽度的形状保持力H[N
·
m2/1mm]之比(R/H)小于或等于0.15,
[0009]H=D
m
×
I
m
···
(1)
[0010]R=D
i
×
I
i
···
(2)。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电气部件具有该电气部件用引线。
附图说明
[0012]图1用于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式所涉及的锂离子电池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是将一部分剖切而示出的示意性的斜视图。
[0013]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0014]图3A用于对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电气部件用引线中的短条状导体及绝缘
膜的截面二阶矩进行说明,是从长度方向观察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0015]图3B是仅表示图3A的电气部件用引线的短条状导体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0016]图3C是仅表示图3A的电气部件用引线的绝缘膜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0017]图4A是用于对在回弹角度的评价中使用的引线进行说明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0018]图4B是图4A的引线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0019]图5A是用于对回弹角度的评价方法的一个工序进行说明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0020]图5B是用于对图5A的下一个工序进行说明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0021]图6是表示回弹角度的测定结果、与一对绝缘膜的每1mm宽度的弹性恢复力R相对于短条状导体的每1mm宽度的形状保持力H的比(R/H)之间的关系的图形。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公开所要解决的课题][0023]具有上述现有的引线的非水电解质电池,大多在将上述引线折弯的状态下收容于电子仪器。因此,在上述电子仪器的制造时,有时上述非水电解质电池所具有的引线在引线导体由绝缘层包覆的部位被折弯,在维持该折弯形状的情况下送至下游工序。因此,在设想为将引线折弯而使用的情况下,期望不易发生回弹而能够适当地维持折弯形状的引线。
[0024]在这里,引线导体是铝等金属,在进行了折弯时塑性变形,产生试图保持折弯形状的力。另一方面,绝缘层是树脂等,因此在进行了折弯时弹性变形,产生试图从折弯形状复原为原来的形状的力。在该2个力中的、由绝缘层的弹性变形引起的试图从折弯形状复原为原来的形状的力更强地作用的情况下,发生上述引线无法保持弯曲形状,稍微复原为原来的形状的现象(回弹)。但是,回弹是由诸如金属制引线导体及树脂制绝缘层这样的材质不同的2个部件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复杂的现象,因此难以准确地预测在引线导体及绝缘层中应用何种部件就能够充分地抑制回弹。
[002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在进行折弯使用时不易发生回弹,能够适当地维持弯曲形状的电气部件用引线及电气部件。
[0026][专利技术的效果][0027]根据上述专利技术,能够提供在进行折弯使用时不易发生回弹,能够适当地维持弯曲形状的电气部件用引线、以及作业效率优异的电气部件。
[0028][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说明][0029]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电气部件用引线具有短条状导体、以及将该短条状导体的两面包覆的一对绝缘膜,在该电气部件用引线中,在将上述短条状导体的弹性模量设为Dm[Pa],将每1mm宽度的截面二阶矩设为I
m
[m4/1mm],且将上述一对绝缘膜的平均弹性模量设为D
i
[Pa],将每1mm宽度的截面二阶矩设为I
i
[m4/1mm]的情况下,由下述算式(2)表示的绝缘膜的每1mm宽度的弹性恢复力R[N
·
m2/1mm]相对于由下述算式(1)表示的短条状导体的每1mm宽度的形状保持力H[N
·
m2/1mm]之比(R/H)小于或等于0.15,
[0030]H=D
m
×
I
m
···
(1)
[0031]R=D
i
×
I
i
···
(2)。
[0032]在这里,在引线中发生回弹的原因被认为是,如上所述与由短条状导体的塑性变形引起的试图保持折弯形状的力相比,由绝缘膜的弹性变形引起的试图从折弯形状复原为
原来的形状的力更强地作用。因此,认为如果将由短条状导体的塑性变形引起的力增大,相反将由绝缘膜的弹性变形引起的力减小,则抑制回弹而容易维持引线的折弯形状。在这里,引线是否能够维持折弯形状,即回弹的发生容易性,被认为不仅依赖于短条状导体、绝缘膜的材质,还依赖于它们的厚度、形状。因此,本专利技术人发现,能够通过由将电气部件用引线的短条状导体的弹性模量及每1mm宽度的截面二阶矩设为参数的上述算式(1)表示的每1mm宽度的形状保持力,判断该电气部件用引线的短条状导体对回弹带来的影响。另外,本专利技术人发现,能够通过由将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部件用引线,其具有短条状导体、以及将该短条状导体的两面包覆的一对绝缘膜,在该电气部件用引线中,在将上述短条状导体的弹性模量设为D
m
,且将上述一对绝缘膜的平均弹性模量设为D
i
的情况下,上述短条状导体的弹性模量D
m
大于或等于50GPa而小于或等于300GPa,而且,各绝缘膜的平均弹性模量D
i
均大于或等于100MPa而小于或等于1400MP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气部件用引线,其中,上述电气部件用引线的180
°
折弯后的弯曲恢复角度小于或等于20
°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气部件用引线,其中,上述短条状导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村友多佳西川信也福田丰宫泽圭太郎冈田智之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