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脑瘫儿童用康复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5486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9 1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康复锻炼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脑瘫儿童用康复辅助装置,包括U型结构的底座,底座远离其开口的一端顶部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两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顶部的固定杆,固定杆的顶部活动套接有中空结构的第一压杆,第一压杆的另一端活动套接有第二压杆,第一压杆的下方设置有与支撑杆滑动连接的推杆,推杆的另一端滑动套接有第一固定杆,两组推杆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底部固定有与底座顶部固定的第一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了在辅助脑瘫儿童进行行走康复锻炼的同时,能够很好的防止脑瘫患者在训练过程中摔倒,避免对脑瘫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使用起来更加安全。使用起来更加安全。使用起来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脑瘫儿童用康复辅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康复训练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脑瘫儿童用康复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小儿脑性瘫痪又称小儿大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和语言障碍等症状,儿童脑瘫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以运动学和神经生理学为基础,使用器具或者治疗者徒手手技或利用儿童自身的力量,通过主动和被动运动,使全身和局部功能达到恢复和治疗的方法,但是脑瘫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康复训练疗法包含抓物训练、持物训练、起坐训练、摇摆训练、扶行训练、原地运动训练和行走训练等,在进行相关的康复训练是都需要使用到相关的训练辅具,现有的行走训练装置在对脑瘫儿童进行辅助训练时,往往需要有人在一旁看守,避免患者摔倒;因此,需要一种无需大人在一旁看收可以自主控制的行走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脑瘫儿童用康复辅助装置,解决需要人看守,不能自由控制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脑瘫儿童用康复辅助装置,包括U型结构的底座,所述底座远离其开口的一端顶部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两组固定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在底座顶部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顶部活动套接有中空结构的第一压杆,所述第一压杆(5)的另一端活动套接有第二压杆,所述第一压杆的下方设置有与支撑杆滑动连接的推杆,所述推杆的另一端滑动套接有第一固定杆,两组所述推杆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底部固定有与底座顶部固定的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底端固定有第一连接杆,且第一连接杆与第一固定杆垂直,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有弧形结构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另一端固定有橡胶层,所述橡胶层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在底座底部的第一万向轮。
[0006]优选的,所述支撑杆靠近底座开口的一侧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滑动套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另一端固定有U型结构的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相互的一侧均固定有绑带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压杆远离第一固定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套筒,且第一套筒与第二压杆垂直,两组第一套筒相互靠近的一端均活动套接有第二固定杆,第二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有弧形结构的夹持板,夹持板的另一端固定有固定带。
[0008]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靠近开口处的两侧底端均固定有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
杆的底部活动套接有固定在底座顶部的第二支撑杆,且第二支撑杆为中空结构,第二支撑杆沿其长度方向等距开设有若干插接孔,插接孔活动套接有插接杆,且第一支撑杆下方设置有固定在底座底部的第二万向轮。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部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二滑槽,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有固定在底座底部的第三固定杆,且第三固定杆与第一固定杆之间通过第二弹簧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支撑杆靠近推杆的一侧设置有沿其长度方向开设的第三滑槽与推杆靠近其的一端滑动连接,且第三滑槽的底部卡合固定有引导轨,且引导轨倾斜向下设置。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2]本技术通过第二固定板、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和绑带可以将不同高度的脑瘫儿童固定在合适的高度,避免脑瘫儿童患者在使用时摔倒,更加的安全;同时,通过固定杆、第一压杆、推杆、以及第一固定杆控制第一连接杆与固定板,从而控制橡胶层是否与第一万向轮接触,防止脑瘫患者在训练过程中摔倒,避免对脑瘫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使用起来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脑瘫儿童用康复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脑瘫儿童用康复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引导轨与第二连接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标号:1、底座;2、支撑杆;3、固定机构;4、固定杆;5、第一压杆;6、推杆;7、第一固定杆;8、第一连接杆;9、固定板;10、橡胶层;11、第一万向轮;12、第二万向轮;13、第二连接杆;14、第一弹簧;15、第二固定板;16、第一套筒;17、第二固定杆;18、夹持板;19、固定带;20、第一支撑杆;21、第二支撑杆;22、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参照图1-3,一种脑瘫儿童用康复辅助装置,包括U型结构的底座1,底座1远离其开口的一端顶部固定有支撑杆2,支撑杆2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两组固定机构3,固定机构3包括固定在底座1顶部的固定杆4,固定杆4的顶部活动套接有中空结构的第一压杆5,第一压杆5的另一端活动套接有第二压杆,第一压杆5的下方设置有与支撑杆2滑动连接的推杆6,推杆6的另一端滑动套接有第一固定杆7,两组推杆6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13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杆13的底部固定有与底座1顶部固定的第一弹簧14,第一固定杆7的底端固定有第一连接杆8,且第一连接杆8与第一固定杆7垂直,第一连接杆8的另一端固定有弧形结构的固定板9,固定板9的另一端固定有橡胶层10,橡胶层10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在底座1底部的第一万向轮11;患者在进行行走时,抬腿时带动第一压杆5沿着固定杆4向下转动,推杆6向下压,推杆6带动第二连接杆13以及第一弹簧14一同向下运动,同时,推杆6沿着第三滑槽与引导轨将第一固定杆7向着远离底座1的方向推出,从而带动第一连接杆8与固定板9沿同一方向远
离,从而使得橡胶层10与第一万向轮11分离,使得患者在跨步行走时,第一万向轮11与第二万向轮12能够自由转动,辅助患者行走,在患者停止行走时,在第二弹簧22回复力的作用下将第一固定杆7拉回至原位,同时推杆6在第一弹簧14的作用下也回复至原来位置,从而第一连接杆8带动固定板9与橡胶层10重新与第一万向轮11接触,使得第一万向轮11与第二万向轮12固定,防止脑瘫患者在训练过程中摔倒,避免对脑瘫患者造成二次伤害,使用起来更加安全。
[0019]进一步的,支撑杆2靠近底座1开口的一侧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滑动套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另一端固定有U型结构的第二固定板15,第二固定板15相互的一侧均固定有绑带;通过第一滑槽与第一滑块调整第二固定板15的高度,并且通过绑带将患者的上半身与第二固定板15固定,避免上半身无法控制导致患者摔倒或者出现一些其他的意外情况,更加安全。
[0020]尤其是,第二压杆远离第一固定杆7的一端固定有第一套筒16,且第一套筒16与第二压杆垂直,两组第一套筒16相互靠近的一端均活动套接有第二固定杆17,第二固定杆17的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脑瘫儿童用康复辅助装置,包括U型结构的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远离其开口的一端顶部固定有支撑杆(2),所述支撑杆(2)的两侧对称固定有两组固定机构(3),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固定在底座(1)顶部的固定杆(4),所述固定杆(4)的顶部活动套接有中空结构的第一压杆(5),所述第一压杆(5)的另一端活动套接有第二压杆,所述第一压杆(5)的下方设置有与支撑杆(2)滑动连接的推杆(6),所述推杆(6)的另一端滑动套接有第一固定杆(7),两组所述推杆(6)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1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13)的底部固定有与底座(1)顶部固定的第一弹簧(14),所述第一固定杆(7)的底端固定有第一连接杆(8),且第一连接杆(8)与第一固定杆(7)垂直,所述第一连接杆(8)的另一端固定有弧形结构的固定板(9),所述固定板(9)的另一端固定有橡胶层(10),所述橡胶层(10)的另一侧设置有固定在底座(1)底部的第一万向轮(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瘫儿童用康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2)靠近底座(1)开口的一侧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滑槽,第一滑槽滑动套接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的另一端固定有U型结构的第二固定板(15),第二固定板(15)相互的一侧均固定有绑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脑瘫儿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相王医疗健康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