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51605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3: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属于有色金属装备技术领域;所述支撑座顶部为矩形平面结构,支撑座上竖直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杆,固定支撑杆右侧沿支撑座中心线方向依次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且固定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上均套接有皮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能适用于各种型号极板,同时4根支撑管,支撑面大,支撑稳定,不会造成极板翻倒落地上,不会造成涂层污染,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方便。操作灵活方便。操作灵活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属于有色金属装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使用锌电积用阴极板涂层,已经在锌电积用阴极板企业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涂层制作过程中需要支撑,才能完成清洗、打磨、喷涂涂层等工艺。现有工艺是将极板放置在涂层废弃金属桶上,完成以上工作。该工艺有几个方面的不足:(1)涂层废弃金属桶支撑面较小,经常造成极板翻倒落在地上,造成涂层污染;(2)不能适用于各种型号极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能适用于各种型号极板,同时4根支撑管,支撑面大,支撑稳定,不会造成极板翻倒落地上,不会造成涂层污染,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方便。
[0004]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座、固定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皮管,所述支撑座顶部为矩形平面结构,支撑座上竖直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杆,固定支撑杆右侧沿支撑座中心线方向依次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且固定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上均套接有皮管。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上均套接的皮管,均高出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至少1mm。
[0007]优选地,所述支撑座底部焊接有沿支撑座两侧延伸出的支撑底板,且支撑底板为矩形结构。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09]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能适用于各种型号极板,同时4根支撑管,支撑面大,支撑稳定,不会造成极板翻倒落地上,不会造成涂层污染,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技术俯视图。
[0012]图中标号为:1-支撑底板、2-支撑座、3-固定支撑杆、4-第一支撑杆、5-第二支撑杆、6-第三支撑杆、7-皮管、8-插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
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0014]如图1-2所示,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座2、固定支撑杆3、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第三支撑杆6、皮管7,所述支撑座2顶部为矩形平面结构,支撑座2上竖直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杆3,固定支撑杆3右侧沿支撑座2中心线方向依次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第三支撑杆6,且固定支撑杆3、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第三支撑杆6上均套接有皮管7。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第三支撑杆6上均套接的皮管7,均高出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第三支撑杆6至少1mm。所述支撑座2底部焊接有沿支撑座2两侧延伸出的支撑底板1,且支撑底板1为矩形结构。
[0016]支撑底座是长方形的,长*宽*高=(5000~10000mm)*(150~250mm)*(10~20mm)。支撑座22是两根槽钢相对焊接而成,长*宽*高=(5000~10000mm)*(120~200mm)*( 120~200mm),支撑座2焊接在支撑底座上,且支撑座2是中空的,且支撑座2中心线与支撑底座中心线重合。固定支撑杆33是直径为20~40mm钢管,长度为800~1200mm,通过支撑座22中心线开设插孔8后插入到支撑座22底面,再直接焊接在支撑座22顶面上。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第三支撑杆6的插孔8是直径为22~42mm圆孔,在支撑座22顶面中心线开孔,有利于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第三支撑杆6从相应的插孔8插入到支撑座2底面,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第三支撑杆6直径为20~40mm钢管,长度为800~1200mm。皮管7为直径为25~45mm,为橡胶材质制成皮管7,长度为400~600mm,皮管7均高出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第三支撑杆6上口1-3mm,避免钢管刮伤阴极板表面。
[0017]在本实施例中,首先将两根槽钢相对焊接,形成横截面为矩形,类似方钢的结构,从而组成支撑座2,再将支撑座2焊接在支撑底座上,保证在使用时,支撑底座平整的地面对支撑座2进行支撑,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移动。再将固定支撑杆3焊接在支撑座2上。按照极板涂层尺寸在支撑座2对应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第三支撑杆6的安装位置分别钻好插孔8。将皮管7分别套在固定支撑杆3、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第三支撑杆6上。同时,固定支撑杆3、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第三支撑杆6形成一组,沿支撑座2中心线方向可设置多组(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组),做两套配套使用,可以根据不同型号的极板移动两套支撑装置的相对位置,同时插入对应支撑杆。当阴极板做涂层时,将阴极板平放在两套支撑装置上,可以达到支撑作用,同时,可以避免涂层在没有固化时被破坏。支撑皮管7避免钢管刮伤阴极板表面。
[0018]固定支撑杆3与第一支撑杆4配对,用于对正反两面有效面积为1.2m2的阴极板形成支撑;固定支撑杆3与第二支撑杆5配对,用于对正反两面有效面积为1.6m2的阴极板形成支撑;固定支撑杆3与第三支撑杆6配对,用于对正反两面有效面积为3.2m2的阴极板形成支撑。
[0019]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能适用于各种型号极板,同时4根支撑管,支撑面大,支撑稳定,不会造成极板翻倒落地上,不会造成涂层污染,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方便。
[0020]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权利要求书所
限定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座、固定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皮管,所述支撑座顶部为矩形平面结构,支撑座上竖直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撑杆,固定支撑杆右侧沿支撑座中心线方向依次竖直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且固定支撑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友华韩朝云邓远久丁旭张志江黄成彦吴红林吴昊王思成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驰宏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