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49639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3: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挡矸装置,属于煤矿开采领域,目的是解决现有挡矸板在冲击作用下易损坏的问题,提供安全性,延长使用寿命。包括挡矸板、立柱、传递杆和减震器;沿竖向,减震器位于传递杆上方;在立柱上设置有安装窗口;传递杆插接于安装窗口内并与立柱铰接;传递杆包括位于立柱一侧的连接段和立柱另一侧的传递段;连接段与挡矸板相铰接,传递段与减震器的一端相连接,减震器与传递杆相连接的另一端斜向上延伸并与立柱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挡矸装置,降低了煤、杆对挡矸板的冲击,降低了挡矸板受冲击变形、破坏等风险,延长了挡矸板的使用寿命,保证了挡矸板的防护性能,不经保护机尾设施及电缆,还能保证下出口作业人员的安全,降低了安全风险。低了安全风险。低了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挡矸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煤矿开采领域,具体的是挡矸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煤矿开采中,通常在大倾角综采工作面刮板输送机下货口与运输巷桥式转载机机尾T型交接处设置挡矸板起到挡矸防护的作用,挡矸板两侧直接与对应立柱相连接,且防护性能差,易变形,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如,当采煤机落煤、工作面的片帮、漏顶等情况出现的大块煤、矸,受工作面坡度影响,下行冲击力大,容易损坏下出口挡煤(矸)板,毁坏机尾设施及电缆,既增加工人检修工作量,又严重影响生产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挡矸装置,解决现有挡矸板在冲击作用下易损坏的问题,提供安全性,延长使用寿命。
[0004]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挡矸装置,包括挡矸板、位于挡矸板两侧的立柱,所述立柱与挡矸板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传递杆和减震器;沿竖向,所述减震器位于传递杆上方;
[0005]在立柱上设置有安装窗口;所述传递杆插接于安装窗口内并与立柱铰接;所述传递杆包括位于立柱一侧并与挡矸板相邻的连接段和位于立柱另一侧的传递段;所述连接段与挡矸板相铰接,传递段与减震器的一端相连接,减震器与传递杆相连接的另一端斜向上延伸并与立柱相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段与传递段之间设置有大于90
°
且小于180
°
的夹角。
[0007]进一步的,所述立柱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传递杆的传递段的下方,且限位块与挡矸板分居立柱两侧。
[0008]进一步的,在限位块与传递杆的传递段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块,所述缓冲块安装于所述限位块。
[0009]进一步的,所述减震器包括伸缩弹簧和伸缩油缸;所述伸缩油缸的活塞杆端与传递杆铰接,伸缩油缸的缸体端与立柱铰接;所述伸缩弹簧与伸缩油缸同轴,且伸缩弹簧套装于伸缩油缸外周,伸缩弹簧一端与传递杆铰接,另一端与伸缩油缸缸体的外壁固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油缸包括缸体、活塞和活塞杆;所述缸体包括侧壁和位于一端的左端壁和位于另一端的右端壁;并由侧壁、左端壁和右端壁包围形成盛油腔体,在缸体上设置有为盛油腔体注油的注油孔;
[0011]所述活塞设置于缸体内;且沿着缸体轴向,所述活塞与缸体的侧壁滑动配合;并由活塞将所述盛油腔体分隔成与A腔体和B腔体;在活塞上设置有连通A腔体和B腔体的缓冲油孔;
[0012]所述缸体的左侧壁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活塞杆一端穿过安装孔与活塞固定连接,并在活塞杆的外壁与安装孔的孔壁之间设置有油封结构。
[0013]进一步的,一根立柱沿其竖向配置两套所述连接机构。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的挡矸装置,通过采用减震器进行缓冲,以及传递杆铰接于立柱,其连接段与挡矸板相铰接,传递段与减震器铰接的杠杆原理,降低了煤、杆对挡矸板的冲击,降低了挡矸板受冲击变形、破坏等风险,延长了挡矸板的使用寿命,保证了挡矸板的防护性能,不经保护机尾设施及电缆,还能保证下出口作业人员的安全,降低了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
[0017]图3为伸缩油缸示意图。
[0018]图中,挡矸板1、立柱2、安装窗口21、传递杆3、连接段31、传递段32、减震器4、伸缩弹簧41、伸缩油缸42、缸体421、活塞422、活塞杆423、注油孔424、A腔体425、B腔体426、缓冲油孔427。限位块6、缓冲块7。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如下:
[0020]挡矸装置,包括挡矸板1、位于挡矸板1两侧的立柱2,所述立柱2与挡矸板1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传递杆3和减震器4;沿竖向,所述减震器4位于传递杆3上方;
[0021]在立柱2上设置有安装窗口21;所述传递杆3插接于安装窗口21内并与立柱2铰接;所述传递杆3包括位于立柱2一侧并与挡矸板1相邻的连接段31和位于立柱2另一侧的传递段32;所述连接段31与挡矸板1相铰接,传递段32与减震器4的一端相连接,减震器4与传递杆3相连接的另一端斜向上延伸并与立柱2相连接。
[0022]本技术公开的挡矸装置,通过传递杆3铰接于立柱2,其连接段31与挡矸板1相铰接,传递段32与减震器4铰接,一方面,在挡矸板1受煤、矸的冲击下,挡矸板1将冲击力通过传递杆3传递给减震器4,减震器4将冲击力传递给立柱2,缓减了对挡矸板1的冲击。另一方面,将挡矸板1与立柱2之间传统的固定连接方式改进为活动连接,在挡矸板1受煤、矸的冲击下,其可以绕传递杆3与立柱2的铰接点抬起,从而缓解了煤、矸对挡矸板1和立柱2的冲击,降低了挡矸板1受冲击变形、破坏等风险,利于延长挡矸板1的使用寿命,而当煤、矸的冲击作用消失后,挡矸板1在自重作用下,自动复位,继续投入后续防护工作,降低安全风险,提高挡矸板1的防护性能。
[0023]优选的,所述连接段31与传递段32之间设置有大于90
°
且小于180
°
的夹角。
[0024]为了在传递杆3下方对传递杆3进行限位,缩小传递杆3的传递段32向下运动的范围,优选的,所述立柱2上设置有限位块6,所述限位块6位于传递杆3的传递段32的下方,且限位块6与挡矸板1分居立柱2两侧。
[0025]限位块6的设置,限定了传递杆3的传递段32向下转动的运动范围,从而限定了挡矸板1在煤矸等冲击下沿竖向抬离的高度,避免挡矸板1沿竖向抬离过高后,在自重作用下下落产生过大冲击力,造成减震器4等破坏。
[0026]为了缓解传递杆3冲击限位块6的冲击力,优选的,在限位块6与传递杆3的传递段32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块7,所述缓冲块7安装于所述限位块6。
[0027]缓冲块7为橡胶等具有弹性的制品,其硬度远小于传递杆3和限位块6的硬度,当传递杆3与之接触时,两者呈柔性接触,降低了传递杆3与限位块6硬性碰撞可能造成的相关零部件的损坏,以及产生的噪声。
[0028]减震器4可以为单独的弹簧,但是,为了提高减震性能,如图2所示,所述减震器4包括伸缩弹簧41和伸缩油缸42;所述伸缩油缸42的活塞杆端与传递杆3铰接,伸缩油缸42的缸体端与立柱2铰接;所述伸缩弹簧41与伸缩油缸42同轴,且伸缩弹簧41套装于伸缩油缸42外周,伸缩弹簧41一端与传递杆3铰接,另一端与伸缩油缸42缸体的外壁固定连接。该结构,通过伸缩油缸42的设置,减缓了伸缩弹簧41的复位速度,能更有效的避免冲击。而通过伸缩弹簧41套装于伸缩油缸42外,两者同轴设置,不仅可以提高减震器4稳定性,还节约零部件布置空间。
[0029]为了使伸缩油缸42在伸缩时,产生阻尼作用,限制伸缩弹簧41压缩或反弹时的反作用力,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伸缩油缸42包括缸体421、活塞422和活塞杆423;所述缸体421包括侧壁和位于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挡矸装置,包括挡矸板(1)、位于挡矸板(1)两侧的立柱(2),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与挡矸板(1)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传递杆(3)和减震器(4);沿竖向,所述减震器(4)位于传递杆(3)上方;在立柱(2)上设置有安装窗口(21);所述传递杆(3)插接于安装窗口(21)内并与立柱(2)铰接;所述传递杆(3)包括位于立柱(2)一侧并与挡矸板(1)相邻的连接段(31)和位于立柱(2)另一侧的传递段(32);所述连接段(31)与挡矸板(1)相铰接,传递段(32)与减震器(4)的一端相连接,减震器(4)与传递杆(3)相连接的另一端斜向上延伸并与立柱(2)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挡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31)与传递段(32)之间设置有大于90
°
且小于180
°
的夹角。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挡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上设置有限位块(6),所述限位块(6)位于传递杆(3)的传递段(32)的下方,且限位块(6)与挡矸板(1)分居立柱(2)两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挡矸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限位块(6)与传递杆(3)的传递段(32)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块(7),所述缓冲块(7)安装于所述限位块(6)。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挡矸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兴洪辜清松李超孙光全张科全李铁成陈志强李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川煤华荣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