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车连杆挡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43897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57
一种携车连杆挡片结构,其运用在一携车连杆,该携车连杆包括一管体、两个滑套、两个固定钩片及两个挡片;各挡片分别包括:一用于连接该滑套的组接部、该连接部以及一弯折部;在该连接部与该弯折部上分别设有一凹槽,并且该弯折部上的凹槽为中心朝辐射方向形成一强化区,通过该强化区补强该弯折区的结构刚性。通过该强化区补强该弯折区的结构刚性。通过该强化区补强该弯折区的结构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携车连杆挡片结构


[0001]本技术关于一种携车连杆挡片结构,主要针对携车连杆挡片设置一补强区,并在其上组设有连接孔,据此达到强化连杆挡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自行车携车连杆,其结构大致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472701号所示,该携车连杆主要是由两个管体、两个滑套、两个固定钩片及两个挡片所组成;其中,该两管体相互滑套嵌扣,并可依自行车前管与座垫立杆的距离伸缩调整;该两个滑套滑设嵌扣于相对管体外侧自由端外径缘上作内外轴向滑移,且内缩滑移至预定位置时可受管体端缘内套置的扣片所形成卡扣缘卡扣定位,并可通过按压该扣片的卡扣缘,使滑动而得松脱及向外滑移;而该固定钩片是分别穿伸于滑套内径缘一侧,再固接于相对管体的外径缘处,并于钩持那端缘处形成一插槽;该挡片则分别固接于相对滑套的另一侧内径缘,使挡片可随滑套内外滑移,且于外端缘形成一插块,当挡片随滑套向内滑移时,其端缘恰可与固定钩持部的端缘形成一开口,以供自行车前管或座垫立杆容入,再通过向外推移的方式,使挡片的插块得以插扣定位于固定钩片的插槽中,而能轻易将前管及座垫立杆予以钩持锁固,同时达到操作迅速简易的功效。
[0003]1.如图1所示,挡片60类似一“ㄣ”形状的板片,在转折端61上设有两个用于连接的螺丝的穿孔62、63;但是在内侧的穿孔63的设计恰落在转折端61附近,这样容易造成挡片60在使用时有断裂的疑虑;
[0004]2.现有结构为了减轻挡片60的重量,会让内侧的穿孔63设置成一锥形孔的造型,但是锥形孔除会让挡片厚度变薄外,其加工必须通过特制的刀具切削成形,造成成本上升的缺点。
[0005]如何改善现有的携车连杆的挡片的缺点,乃相关从业者积极解决的课题。
现有技术
[0006]60:挡片
[0007]61:转折端
[0008]62:穿孔
[0009]63:穿孔。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携车连杆挡片结构,即改善现有结构容易断裂、加工成本高的缺点。
[0011]可以达到上述目的的结构,其运用在一携车连杆,该携车连杆包括一管体、两个滑套、两个固定钩片及两个挡片,该管体具有一内套管及一外套管,该内套管与该外套管滑动连接且该内套管置于该外套管内部,两个该滑套组合在该内套管与该外套管的一开放端,
该滑套用于控制该挡片,两个该固定钩片一端连接在该管体的自由端,两个该固定钩片为一勾状结构,两个该固定钩片设有用于连接两个该挡片的一结合部,两个该挡片分别与两个该滑套连接,通过两个该滑套的位置进而使两个该挡片的连接部搭接于前述的结合部;
[0012]两个该挡片分别包括:一用于连接该滑套的组接部、该连接部以及一弯折部;在该连接部与该弯折部上分别设有一凹槽,并且该弯折部上的凹槽为中心朝辐射方向形成一强化区,通过该强化区补强该弯折区的结构刚性。
[001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两个该固定钩片及两个该挡片上设有一防护胶片,使两个该固定钩片及两个该挡片包覆在这些防护胶片内部。
[001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各挡片的强化区与凹槽是由冲床冲压所形成。
[001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两个该挡片的强化区的另一侧形成一突出的补强部,该补强部与该凹槽相适配。
[001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该强化区呈一圆弧状,并朝上、下方分别形成一圆弧翼片。
[0017]通过上述的结构,本技术可以提供的功效简述如下:
[0018]1.本技术在于弯折部设置辐射方向形成一圆弧状的强化区,能防止剪应力沿着弯折部的壁面破裂,达到该强化区补强该弯折区的结构刚性的功效;
[0019]2.强化区能采用冲床冲压成形,大幅增加产量与简化制程,节省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现有结构的立体图;
[0021]图2是本技术的携车连杆整体结构立体图;
[0022]图3是图2的A部分的结构分解图,说明固定钩片与挡片组装方式;
[0023]图4是图2的B部分的结构分解图,说明固定钩片与挡片组装方式;
[0024]图5是该挡片的立体图;
[0025]图6是该挡片的结构图,其中,在挡片在相对于强化区另一侧设有一补强部。
[0026]附图标记说明
[0027]100:携车连杆
[0028]10:管体
[0029]11:内套管
[0030]12:外套管
[0031]20:滑套
[0032]111、121:伸缩导沟
[0033]30:固定钩片
[0034]31:勾端
[0035]311:结合部
[0036]32:防护胶套
[0037]33:搭接部
[0038]40:挡片
[0039]41:连接部
[0040]411:接合槽
[0041]412:凹槽
[0042]42:防护胶片
[0043]43:组接部
[0044]44:弯折部
[0045]441:凹槽
[0046]45:强化区
[0047]451: 圆弧翼片
[0048]452:补强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49]请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携车连杆挡片结构其运用在一携车连杆100,该携车连杆100包括一管体10、两个滑套20、两个固定钩片30及两挡片40。
[0050]请参阅图2,该管体10定义成一内套管11及一外套管12,该内、外套管11、12可相互套合,该内套管11与该外套管12滑动连接且该内套管11置于该外套管12的内部,该内套管11的外缘以及外套管12的内缘设有相互引导滑动的伸缩导沟111、121,该内套管11与外套管12之间具有一供卡扣(图未绘出)及定位功效的定位塞(图未绘出),使得内套管11与外套管12可滑动位移。
[0051]请参阅图2,两个该滑套20套设于内、外套管11、12的开放端,该滑套20还设有一按压单元(图未绘出),通过该滑套20由中心穿设的该按压单元使得滑套20达到制动、解除制动的功能,让内、外套管11、12具有推动滑移功能。
[0052]请参阅图2、图3、图4所示,两个该固定钩片30其分别设于管体10的自由端,该固定钩片30其一金属片弯折形成一钩状体并于勾端31包覆有防护胶套32,该勾端31设有一结合部311,于相对勾端31一侧具有一搭接部33,将搭接部33穿伸滑设于滑套20,并与管体10外缘锁合固定,使得滑套20在固定钩片30的搭接部33上滑动位移。
[0053]请参阅图2至图6所示,两个该挡片40分别设于管体10的自由端相对固定钩片30一侧,该挡片40的一连接部41包覆有防护胶片42,该连接部41具有对应固定钩片30的结合部311的接合槽411,相对结合端41的另一侧则穿伸滑设于滑套20,并通过连接元件穿入滑套20的组接孔(图未绘出),让滑套20与挡片40锁合固定,并且该挡片40随着滑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携车连杆挡片结构,其运用在一携车连杆,该携车连杆包括一管体、两个滑套、两个固定钩片及两个挡片,该管体具有一内套管及一外套管,该内套管与该外套管滑动连接且该内套管置于该外套管内部,两个该滑套组合在该内套管与该外套管的一开放端,该滑套用于控制该挡片,两个该固定钩片一端连接在该管体的自由端,两个该固定钩片为一勾状结构,两个该固定钩片设有用于连接两个该挡片的结合部,两个该挡片分别与两个该滑套连接,通过两个该滑套的位置进而让两个该挡片的连接部搭接于前述的结合部;其特征在于:各挡片分别包括:一用于连接该滑套的组接部、该连接部以及一弯折部;在该连接部与该弯折部上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秋桂
申请(专利权)人:高铁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