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焦的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33850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提出一种可调焦的发光装置,包括固定壳,固定壳包括腔体,腔体由固定壳的一端延伸至固定壳的另一端,腔体的一端为出光口另一端为光源固定端;腔体中有发光光源,发光光源包括发光区,发光光源固定在光源固定端,发光区朝向出光口;发光光源与出光口之间有固定装置;与固定装置连接的第一滑动装置;固定壳的侧壁有第一滑动槽,第一滑动槽沿腔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由固定壳的外壁延伸至腔体,第一滑动装置滑动在第一滑动槽中;固定壳外侧有第一调节装置,第一调节装置与第一滑动装置连接;与固定装置连接的透镜组。本方案通过第一滑动装置与第一滑动槽相结合,调整了透镜组与发光光源之间的距离,实现了对光进行调焦的功能。焦的功能。焦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焦的发光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照明
,具体地说,涉及可调焦的发光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装饰领域,为了营造装饰氛围,发光装置通常需要对出射的光束进行调焦。然而在现有的舞台灯、装饰灯等装饰领域的灯具虽然都采用了调焦镜头调焦,但它们的体积较大且成本较高。所以在轻型化、小型化的调焦灯具依然存在市场空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传统技术的不足之处,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专利技术一种便于组装、小体积并且可调焦的发光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固定壳,所述固定壳包括腔体,所述腔体由固定壳的一端延伸至固定壳的另一端,所述腔体其中一端为出光口,所述腔体的另一端为光源固定端;还包括位于腔体中的发光光源,所述发光光源包括发光区,所述发光光源固定在光源固定端,所述发光区朝向出光口设置;还包括位于发光光源与出光口之间的固定装置;还包括与固定装置连接的第一滑动装置;所述固定壳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沿腔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滑动槽由固定壳的外壁延伸至腔体,所述第一滑动装置滑动设置在第一滑动槽中;还包括设置在固定壳外侧的第一调节装置,所述第一调节装置与第一滑动装置连接;还包括与固定装置连接的透镜组。
[000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还包括沿滑动槽方向穿过调节装置的螺栓,所述调节装置设置有与螺栓相配合的螺纹,还包括位于固定壳侧壁的固定台,所述螺栓与固定台连接。
[000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圆环,所述透镜组在设置在圆环中。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为环形,所述凸出部的尺寸小于透镜组的尺寸。
[000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准直透镜,所述准直透镜覆盖在出光口上。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发光光源包括波长转换装置,和位于波长转换装置与光源固定端之间的激光二极管;所述发光光源还包括光回收装置,所述光回收装置包括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围绕波长转换装置设置,所述反射面为球面,所述波长转换装置与球面的圆心重合,所述发光区设置在反射面上。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发光光源还包括定位底座,所述定位底座的一端与波长转换装置连接,所述定位底座固定在光源固定端,所述定位底座连接有波长转换装置的一端设置有圆形区域,所述圆形区域向定位底座远离波长转换装置的一端凹陷形成第一凹槽,所述激光二极管设置在第一凹槽中,所述波长转换装置覆盖在第一凹槽上。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定位底座还包括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为
定位底座连接波长转换装置的一端向第一凹槽凹陷形成,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径大于第一凹槽的内径,所述光回收装置和波长转换装置设置在第二凹槽中。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还包括散射片,所述散射片覆盖在通孔上。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壳的侧壁还设置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滑动槽与第一滑动槽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滑动槽沿腔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滑动槽由固定壳的外壁延伸至腔体,所述第二滑动槽中设置有第二滑动装置,第二滑动装置与固定装置连接,所述第二滑动装置还连接有设置在固定壳外侧的第二调节装置,所述第二调节装置设置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沿滑动槽方向穿过第二调节装置,所述第二调节装置设置有与第二螺栓相配合的螺纹,还包括位于固定壳侧壁的第二固定台,所述第二螺栓与第二固定台连接。
[0014]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通过通过第一调节装置与第一滑动装置相配合使用,调整了透镜组与光源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了对光进行调焦的功能;对固定壳进行设计,使得各个元件在固定壳内部可以实现精准定位方便了安装;并且由于本装置中的大部分元件都安装在固定壳的内部,使得整个装置的体积可以减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可调焦的发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可调焦的发光装置的侧视图。
[0018]图3是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0019]图4是另一种可调焦的发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
[0021]由于市场上的调焦灯具都存在着体积较大、成本较高的缺陷,针对这些缺陷,我们在这里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如图1-4所示,一种可调焦的发光装置,包括固定壳101,在本装置中,为了方便整个装置的体积可以小型化,我们选择对固定壳101进行设计,使得本装置中的大部分元件可以放置在固定壳101内部,以减少整个装置的体积。所述固定壳包括腔体102,所述腔体102由固定壳101的一端延伸至固定壳101的另一端,所述腔体102其中一端为出光口102a,所述腔体102的另一端为光源固定端102b;还包括位于腔体102中的发光光源111,所述发光光源111包括发光区111a,所述发光光源111固定在光源固定端102b,所述发光区111a朝向出光口102a设置;还包括位于发光光源111与出光口102a之间的固定装置103;还包括与固定装置103连接的第一滑动装置104;所述固定壳101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滑动槽105,所述第一滑动槽105沿腔体102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滑动槽105由固定壳101的外壁延伸至腔体102,所述第一滑动装置104滑动设置在第一滑动槽105中;还包括设置在固定壳101外侧的第一调节装置106,所述第一调节装置106与第一滑动装置104连接;还包括与固定装置103连接的透镜组112。将固定壳101通过机床加工一条贯通固定壳101的腔体102,以方便将本装置所需要的元件固定在固定壳101的内部。其中腔体102的一端为出光口102a而相对的另一端为光源固定端102b,其中发光光源111装配在光源固定端
102b;发光光源111的发光区111a发出的光为本方案中需要被调焦的光121。想要对光121进行调焦,其中最重要的是控制发光光源111与透镜组112之间的距离,只有控制这两者之间的距离才能使得光121的焦点能够得以改变。这里所说的透镜组优选双凸透镜与平面凹透镜相结合的配置,双凸透镜的一面与平面凹透镜的凹面紧密贴合,这种配置还可以兼具消色差的功能,符合我们的预期。而为了能够让我们随意移动透镜组112,我们首先需要固定透镜组112,所以选用固定装置103与透镜组112连接,并对透镜组112进行固定。而想要使得透镜组112能够移动就需要增加一个元件来调节透镜组112的位置,考虑到滑动移动的方式是比较方便实现的,所以增加一个第一滑动装置104,将第一滑动装置104与固定装置103连接,第一滑动装置104在调节固定装置103位置时也就间接调节了透镜组112的位置。但仅仅有第一滑动装置104是不够的,还需要给与第一滑动装置104活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焦的发光装置,包括固定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壳包括腔体,所述腔体由固定壳的一端延伸至固定壳的另一端,所述腔体其中一端为出光口,所述腔体的另一端为光源固定端;还包括位于腔体中的发光光源,所述发光光源包括发光区,所述发光光源固定在光源固定端,所述发光区朝向出光口设置;还包括位于发光光源与出光口之间的固定装置;还包括与固定装置连接的第一滑动装置;所述固定壳的侧壁设置有第一滑动槽,所述第一滑动槽沿腔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滑动槽由固定壳的外壁延伸至腔体,所述第一滑动装置滑动设置在第一滑动槽中;还包括设置在固定壳外侧的第一调节装置,所述第一调节装置与第一滑动装置连接;还包括与固定装置连接的透镜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焦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滑动槽方向穿过调节装置的螺栓,所述调节装置设置有与螺栓相配合的螺纹,还包括位于固定壳侧壁的固定台,所述螺栓与固定台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焦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圆环,所述透镜组在设置在圆环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调焦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为环形,所述凸出部的尺寸小于透镜组的尺寸。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焦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准直透镜,所述准直透镜覆盖在出光口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焦的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光源包括波长转换装置,和位于波长转换装置与光源固定端之间的激光二极管;所述发光光源还包括光回收装置,所述光回收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毅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蓝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