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深圳大学专利>正文

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38213 阅读:5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轨道结构包括轨道主结构、轨道辅结构及导轨组件。轨道主结构上与道路相交叉的部位设有缺口段,轨道辅结构与缺口段相适应并对应设置于缺口段中。导轨组件从缺口段正下方的道路路面延伸到道路的外围路面区域。轨道辅结构可移动地设置于导轨组件上,轨道辅结构能沿着导轨组件移动到缺口段或者移动到外围路面区域。当道路上的交通工具需要经过平交道口时,使道路处于通行状态,此时平交道口处不可通行,这样交通工具便可顺利地穿过缺口段,不会碾压平交道口处的轨道结构,即能保护轨道结构免受车辆碾压,并使道路上的运输工具安全通行,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大大提高了安全性。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轨道交通
,特别是涉及一种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铁路运输需求的迅速增长,为了减小占地,铁路与道路的平面交叉现象也越来越多。随着交通运输需求的增加,穿越铁路与道路的平交道口(后文简称平交道口)处的机动车辆逐渐增多,使得平交道口是铁路运输中的薄弱环节和危险地段。一般地,平交道口处的通行控制方式包括有人或无人看守的设置有信号灯闪烁指示方式,以及人工控制或自动控制的栏木机或伸缩门控制方式。平交道口处的通行控制能实现铁路运营和道路运营的安全错开,然而以上控制方式均无法保护轨道结构免受道路交通工具的影响,当道路的交通工具穿越平交道口时,轨道结构将不可避免地承受碾压,而这种与线路方向垂直的碾压作用并不在轨道结构设计时考虑的荷载范围内,长期作用下可能会使钢轨发生变形、下部轨道结构产生病害,影响铁路轨道的平顺性和乘车舒适性,并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它能够保护轨道结构免受车辆碾压,并使道路上的运输工具安全通行,提高安全性。
[0004]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所述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包括:轨道主结构与轨道辅结构,所述轨道主结构上与道路相交叉的部位设有缺口段,所述轨道辅结构与所述缺口段相适应并对应设置于所述缺口段中;导轨组件,所述导轨组件设置于所述道路路面上,所述导轨组件从所述缺口段正下方的道路路面延伸到所述道路的外围路面区域,所述轨道辅结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轨组件上,所述轨道辅结构能沿着所述导轨组件移动到所述缺口段或者移动到所述外围路面区域。
[0005]上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当轨道主结构上有列车需要通过时,使轨道主结构处于通行状态,也就是驱动轨道辅结构沿着导轨组件移动到处于缺口段中,这样列车便可以在轨道主结构上顺利通行,不会受到缺口段的影响;当道路上的交通工具需要经过平交道口时,使道路处于通行状态,此时轨道主结构的平交道口处不可通行,也就是驱动轨道辅结构沿着导轨组件移出到缺口段外并移动到外围路面区域,这样道路上的交通工具便可以顺利地通过穿过缺口段,不会碾压平交道口处的轨道结构,即能保护轨道结构免受车辆碾压,并使道路上的运输工具安全通行,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轨组件包括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沿着所述道路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相连;所述第二导轨由所述道路的路面延伸到所述道路的外围路面区域。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轨为一个以上,所述第一导轨贯穿经过所述缺口段,所述第二导轨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导轨均与所述第一导轨相连,两个所述第二导轨
分别位于所述轨道主结构的两侧并均延伸到所述外围路面区域。
[000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轨道辅结构包括两个分体结构,所述轨道辅结构的两个钢轨分别对应设于两个所述分体结构上。
[000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体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支承层、调整层、轨道板、轨枕、扣件及所述钢轨;所述调整层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承层上,所述轨道板固定设置于所述调整层上,所述轨枕固定设置于所述轨道板上,所述扣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轨枕上,所述钢轨固定设置于所述扣件上。
[00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分体结构的轨道板面向另一个所述分体结构的轨道板的侧面上设有第一凸块,另一个所述分体结构的轨道板面向其中一个所述分体结构的轨道板的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凸块相应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凸块可分离地插入到所述第一凹槽中。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所述分体结构的支承层面向另一个所述分体结构的支承层的侧面上设有第二凸块,另一个所述分体结构的支承层面向其中一个所述分体结构的支承层的侧面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凸块相应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凸块可分离地插入到所述第二凹槽中。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均为槽型导轨,所述槽型导轨嵌入到所述道路路面内部,所述轨道辅结构的底面上设有沿着所述槽型导轨移动的移动件;所述移动件为万向滚珠,所述万向滚珠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槽型导轨中。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轨道辅结构相连,用于驱动所述轨道辅结构沿着所述导轨组件移动。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还包括感应器件与控制器,所述感应器件与所述驱动机构均和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感应器件用于感应是否有列车运行经过所述缺口段,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轨道辅结构动作。
附图说明
[0015]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两个分体结构向两侧移动的状态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其中一种打开方式的状态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另一种打
开方式的状态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又一种打开方式的状态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其中一个分体结构的俯视图;
[0023]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另一个分体结构的俯视图;
[0024]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其中一个分体结构的侧视图;
[0025]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另一个分体结构的侧视图;
[0026]图10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其中一个分体结构的正视图;
[0027]图1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另一个分体结构的正视图;
[0028]图1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所述的轨道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的移动件与槽型导轨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9]10、轨道主结构;11、缺口段;20、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包括:轨道主结构与轨道辅结构,所述轨道主结构上与道路相交叉的部位设有缺口段,所述轨道辅结构与所述缺口段相适应并对应设置于所述缺口段中;导轨组件,所述导轨组件设置于所述道路路面上,所述导轨组件从所述缺口段正下方的道路路面延伸到所述道路的外围路面区域,所述轨道辅结构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导轨组件上,所述轨道辅结构能沿着所述导轨组件移动到所述缺口段或者移动到所述外围路面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组件包括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所述第一导轨沿着所述道路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导轨与所述第二导轨相连;所述第二导轨由所述道路的路面延伸到所述道路的外围路面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为一个以上,所述第一导轨贯穿经过所述缺口段,所述第二导轨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导轨均与所述第一导轨相连,两个所述第二导轨分别位于所述轨道主结构的两侧并均延伸到所述外围路面区域。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辅结构包括两个分体结构,所述轨道辅结构的两个钢轨分别对应设于两个所述分体结构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铁道平面交叉口处可动的轨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体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支承层、调整层、轨道板、轨枕、扣件及所述钢轨;所述调整层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承层上,所述轨道板固定设置于所述调整层上,所述轨枕固定设置于所述轨道板上,所述扣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轨枕上,所述钢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锐杜博文朱烜杜彦良任伟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