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油灌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3821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食用油灌装机,包括机架和能够调节灌装流量的灌装组件,所述灌装组件包括注油筒和设于注油筒内腔中的流量控制组件,注油筒的下端设有锥形灌装头,所述灌装头的内腔为锥形腔,所述锥形腔的下端开设有灌装孔;所述流量控制组件包括流量控制轴和套接在所述流量控制轴下端外部的油封,所述油封的外径大于所述灌装孔的孔径,所述油封设于所述锥形腔内;以及带动流量控制轴在注油筒内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在灌装食用油的过程中,采用降速调节,使得食用油在即将灌满时,灌装速度较低,减少溅油的情况发生。减少溅油的情况发生。减少溅油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油灌装机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灌装机,特别涉及一种食用油灌装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食用油灌装机在灌装过程中始终以较大的流速给油桶灌装,在即将灌满时,食用油易往外溅油,且在灌装结束时,灌装头内的余油较多,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灌装头向下流动,最终滴落到油桶外壁上,需要人工检查、清除,耗时耗力,若是漏检还会给消费者较差的购物体验。
[0003]另外,现有的食用油灌装机的输送机构一般都是通过输送带输送,油桶按照顺序排成一排,输送带将成排的油桶沿灌装机构的排列方向,输送到相对应的灌装机构下,待整排油桶都停到相应的位置后,才能开始灌装;整排油桶灌装完成后,再沿该方向移动,待整排油桶全部离开灌装机构后才能开始下一排油桶的灌装,灌装效率非常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甚至即将或停止灌装时的溅油的食用油灌装机。
[0005]本技术涉及一种食用油灌装机,包括机架和能够调节灌装流量的灌装组件,所述灌装组件包括:
[0006]注油筒,所述注油筒的下端设有中空的锥形灌装头,所述灌装头的内腔为内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锥形腔,所述锥形腔的下端开设有灌装孔;
[0007]设于所述注油筒内腔且与所述注油筒同轴设置的流量控制组件,所述流量控制组件包括流量控制轴和套接在所述流量控制轴下端外部的油封,所述油封的外径大于所述灌装孔的孔径,所述油封设于所述锥形腔内;
[0008]以及带动流量控制轴在注油筒内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
>[0009]本技术中食用油灌装机的有益效果是:驱动机构带动流量控制轴向上移动后,油封打开灌装孔,由于锥形灌装头内腔的锥度,油封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油封的底端和灌装头内腔壁之间的灌油间隙越大,食用油灌装速度越大,反之,灌装速度越小;可以根据食用油桶内灌装油的油量来调节灌装速度,随着食用油灌装量的增加,降低灌装速度,避免完成灌装时往外溅油;比如可以灌装至灌装设定值的1/2至5/6之间时,经过至少一次降速调节,所述降速调节是指降低灌装速度,直至达到灌装设定值。
[0010]进一步,所述灌装组件包括多个,多个所述灌装组件等间距并列的设置于所述机架上,且所述灌装组件能够在所述机架上上下移动。
[0011]进一步,所述机架上设有横梁,所述灌装组件设于所述横梁上,所述横梁的两端分别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可以为螺杆机构、链条机构或带轮机构等。灌装时,利用升降机构带动灌装组件向下移动,甚至使得锥形灌装头插入桶口内部,保证灌油时,食用油不外溅。
[0012]进一步,所述灌装组件还包括夹持机构,在灌装前,夹持机构夹紧所述桶口的外周。
[0013]进一步,所述灌装头与所述注油筒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所述油封的下端外壁为锥形结构,其锥度和所述锥形腔相同以保证油封处于下极限位置时能够将锥形腔密封,停止灌装。
[0015]进一步,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的下端与所述流量控制轴的上端连接。
[0016]进一步,所述灌装组件还包括:
[0017]与所述流量控制轴下端连接的吸油头,所述吸油头与所述流量控制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流量控制轴的中部沿轴向设有余油回收孔,所述吸油头的内孔与所述余油回收孔同轴且连通;
[0018]以及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通过进油管直接或间接与余油回收孔连通。吸油头的内孔与流量控制轴中的余油回收孔连通,负压装置产生负压,便于余油沿吸油头内孔、余油回收孔和进油管回收至负压装置内部。
[0019]进一步,所述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下端通过转接块与所述流量控制轴的上端连接,所述转接块的内部设有油孔,所述余油回收孔与所述油孔连通。连接块的设置,便于驱动气缸对流量控制轴的驱动,同时,能够满足余油回收的需要。
[0020]进一步,所述负压装置包括:
[0021]负压罐,所述负压罐通过进油管与所述油孔连接;
[0022]及真空阀,所述真空阀与所述负压罐连接,能够给所述负压罐抽真空。
[0023]进一步,所述负压灌设于所述机架上。
[0024]进一步,所述灌装机还包括油箱,所述负压罐通过出油管与所述油箱连接;且所述油箱通过注油管为所述注油筒注油。余油直接回收至油箱后,可以继续灌装,减少食用油的浪费。
[0025]进一步,所述注油筒上还设有注油口,所述油箱通过注油管与所述注油口连接。
[0026]进一步,所述油箱设于所述机架上。
[0027]进一步,所述吸油头包括头部,所述头部的外轮廓为上大下小的圆锥台型。使余油沿着头部的外壁在重力的作用下逐渐流向头部的小头端,流动的路线是斜向下的,有向头部中心轴靠近的趋势,当吸油头的内腔产生吸力时,可顺利将余油吸入吸油头的内孔中。
[0028]进一步,所述吸油头还包括与所述头部呈一体结构的杆部,所述杆部与所述流量控制轴的下端固定连接。
[0029]进一步,所述吸油头的内孔为下大上小的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包括下部的大孔段和上部的小孔段,所述大孔段的内径略小于所述头部下头端的直径。便于余油顺利吸入吸油头的内孔中。
[0030]进一步,所述转接块的上端通过连接杆与所述活塞杆连接。
[0031]进一步,所述活塞杆和所述连接杆上套接有弹簧,可以使流量控制轴和气缸的活塞杆存在略微的不同轴,通过柔性的变动来保证流量控制轴的正常工作,增加流量控制轴的使用寿命。
[0032]进一步,还包括安装架,所述气缸的缸体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所述注油筒的上端
通过堵头与所述安装架连接。
[0033]进一步,所述灌装机还包括上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输送机构和上料绞龙,所述上料输送机构能够将所述油桶成列输送,所述上料绞龙的叶片沿输送方向逐渐增厚。油桶在上料绞龙的输入端时,相邻两个油桶之间的间隙较小,不利于后续油桶的灌装,上料绞龙的叶片厚度逐渐增加,能够保证相邻两个油桶在上料绞龙输出端的间距增加,用上料绞龙叶片的厚度控制相邻两个油桶之间的间距,保证灌装时相邻油桶以合理的等间距设置,灌装时不会发生干涉,也能够和灌装机构一一对应;另外,第一输送带和推桶机构相结合使用,一排油桶在灌装的同时,第一输送带已经将另一排空桶输送到灌装机构的侧面等待,待灌装油桶一旦灌满,推桶机构动作推空桶进入灌装机构下方,同时空桶将装满的油桶推至第二输送带上,实现下料,能够大大提高灌装效率。
[0034]进一步,所述上料输送机构包括沿输送方向设置的第一输送带或第一输送链。上料输送机构采用输送带或输送链,保证输送的平稳性。
[0035]进一步,所述推桶机构包括:
[0036]多个并列设置的推板,多个所述推板不少于输送到位的油桶数量;
[0037]及推桶气缸,所述推桶气缸包括至少1个,1个所述推桶气缸推动一个所述推板;或者,1个所述推桶气缸推动多个所述推板。当1个推桶气缸推动多个所述推板时,多个所述推板固定到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食用油灌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和能够调节灌装流量的灌装组件,所述灌装组件包括:注油筒,所述注油筒的下端设有中空的锥形灌装头,所述灌装头的内腔为内径从上到下逐渐减小的锥形腔,所述锥形腔的下端开设有灌装孔;设于所述注油筒内腔且与所述注油筒同轴设置的流量控制组件,所述流量控制组件包括流量控制轴和套接在所述流量控制轴下端外部的油封,所述油封的外径大于所述灌装孔的孔径,所述油封设于所述锥形腔内;以及带动流量控制轴在注油筒内上下移动的驱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油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的下端与所述流量控制轴的上端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油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组件还包括:与所述流量控制轴下端连接的吸油头,所述吸油头与所述流量控制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流量控制轴的中部沿轴向设有余油回收孔,所述吸油头的内孔与所述余油回收孔同轴且连通;以及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通过进油管直接或间接与余油回收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食用油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下端通过转接块与所述流量控制轴的上端连接,所述转接块的内部设有油孔,所述余油回收孔与所述油孔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食用油灌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东伟辛旭峰宫旭洲杜祖波谢建福于福堂宫键太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