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转动头部的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2275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转动头部的机器人,包括:框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设置若干托盘;以及顶部组件,包括摄像组件和转动部,所述摄像组件用于采集路标信息;其中,所述顶部组件配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端部,所述转动部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并且使所述顶部组件根据所述路标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可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转动头部到的机器人,顶部组件可相应转动,增大了摄像组件的拍摄视角,并且可以避开遮挡物,使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的场景中实现稳定定位。位。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转动头部的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转动头部的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移动机器人已应用于餐饮配送服务中,机器人提供配送服务,需要基于精确的定位导航技术。机器人通常工作于酒店、餐厅等室内环境中,目前通过路标定位是室内移动机器人定位常用的技术手段,定位效果好。通过在机器人上设置摄像组件,实现对路标图像的采集。实际工作中,室内家具、行人等均可能对于摄像组件造成遮挡,导致机器人无法采集到完整的路标图像,从而造成无法定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有鉴于上述的现有状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转动头部的机器人,提升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通过路标定位的能力。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转动头部的机器人,包括:
[0006]框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设置若干托盘;以及
[0007]顶部组件,包括摄像组件和转动部,所述摄像组件用于采集路标信息;
[0008]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移动底盘的两侧并且相对于所述移动底盘倾斜设置,所述顶部组件配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端部,所述转动部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并且使所述顶部组件根据所述路标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可转动。
[0009]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机器人可通过采集路标信息进行定位,在摄像组件采集路标图像的过程中,根据路标位置,顶部组件可相应转动,增大了摄像组件的拍摄视角,并且可以避开遮挡物,使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的场景中实现稳定定位,另一方面,顶部组件配置在倾斜于移动底盘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使机器人移动过程同时转动顶部组件更加稳定。
[0010]其中,所述顶部组件为扁平结构,所述顶部组件包括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连接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机器人向前移动的方向,所述第一面设置第一交互部,所述顶部组件配置为高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在这种情况下,扁平结构的顶部组件,一方面,由于其高于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设置,增大了托盘承装物品的空间,另一方面,尽管设置于倾斜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端部,但不会影响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的平稳性,并且使机器人移动过程同时转动顶部组件更加稳定。
[0011]其中,所述第一面大体垂直于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二面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面连接,所述第二面设置第二交互部,所述第二交互部用于输入控制指令,所述第一交互部显示表情信息。由此,第一
交互部大体朝向机器人的前方,使用户能够更容易观察到机器人的表情信息,用户靠近机器人后,倾斜设置的第二交互部在人机交互时,增大了朝向用户的交互面积,更加便于用户与机器人进行交互动作。
[0012]其中,所述第一交互部和所述第二交互部采用曲面屏。在这种情况下,提升了交互信息显示的完整性,并且提升了用户体验。
[0013]其中,所述摄像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面。在这种情况下,使摄像组件位于机器人的顶部,尽可能降低了遮挡物对于摄像组件的干扰。
[0014]其中,所述转动部由电机驱动。由此,电机对于顶部组件的转动实现精确驱动。
[0015]其中,所述托盘向地面的投影大体位于所述移动底盘向地面的投影区域内。由此,使机器人的重心集中于移动底盘内,提升了移动的稳定性。
[0016]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第二支撑部平行设置。由此,提升了机器人的结构稳定性以及降低了制造的难度。
[0017]其中,所述移动底盘包括前端和后端,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所述前端并向所述后端倾斜延伸,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向地面的投影大体位于所述移动底盘向地面的投影内。由此,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的倾斜方向与机器人的工作状态下前进的方向相反,并且结合顶部组件和托盘,提升了机器人在移动过程中的平稳性。
[0018]其中,所述第一交互部在所述机器人移动过程中显示表情信息,在与用户交互时用于输入控制指令。在这种情况下,第一交互部兼具显示表情以及输入控制指令功能,提升了第一交互部的使用效率。
[0019]根据本技术所提供的具有转动头部的机器人,一方面,机器人可通过采集路标信息进行定位,在摄像组件采集路标图像的过程中,根据路标位置,顶部组件可相应转动,增大了摄像组件的拍摄视角,并且可以避开遮挡物,使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的场景中实现稳定定位,另一方面,顶部组件配置在倾斜于移动底盘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使机器人移动过程同时转动顶部组件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0020]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有转动头部的机器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参考附图,详细地说明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在下面的说明中,对于相同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图,部件相互之间的尺寸的比例或者部件的形状等可以与实际的不同。
[0022]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具有转动头部的机器人100包括移动底盘110、框架120以及顶部组件130。框架120包括第一支撑部121和第二支撑部122。第一支撑部121和第二支撑部122之间设置若干托盘170。顶部组件130 包括摄像组件180和转动部190。摄像组件180用于采集路标信息。其中,第一支撑部121和第二支撑部122设置于移动底盘110的两侧并且相对于移动底盘 110倾斜设置。具体而言,第一支撑部121和第二支撑部122与移
动底盘110可以均呈锐角设置,并且第一支撑部121和第二支撑部122朝向移动底盘110的后端倾斜。顶部组件130配置于第一支撑部121和第二支撑部122的端部。转动部190配置为与第一支撑部121和第二支撑部122连接并且使顶部组件130 根据所述路标的位置相对于第一支撑部121和第二支撑部122可转动。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机器人可通过采集路标信息进行定位,在摄像组件采集路标图像的过程中,根据路标位置,顶部组件可相应转动,增大了摄像组件的拍摄视角,并且可以避开遮挡物,使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的场景中实现稳定定位,另一方面,顶部组件配置在倾斜于移动底盘的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使机器人移动过程同时转动顶部组件更加稳定。
[0023]在一些示例中,摄像组件180可通过采集图像使机器人100获取路标的位置信息。机器人100可以具有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路标的位置控制转动部 190转动,以使摄像组件180转动至最优拍摄角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提升对路标图像的拍摄质量,从而降低后期图像处理所需资源,提升机器人定位效率。
[0024]在一些示例中,路标可以是带有位置信息的二维码标识。
[0025]在一些示例中,摄像组件180可以内置于顶部组件130。由此,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转动头部的机器人,包括移动底盘,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之间设置若干托盘;以及顶部组件,包括摄像组件和转动部,所述摄像组件用于采集路标信息;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移动底盘的两侧并且相对于所述移动底盘倾斜设置,所述顶部组件配置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的端部,所述转动部配置为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连接并且使所述顶部组件根据所述路标的位置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可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转动头部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组件为扁平结构,所述顶部组件包括第一面和与所述第一面连接的第二面,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机器人向前移动的方向,所述第一面设置第一交互部,所述顶部组件配置为高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所述第二支撑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转动头部的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大体垂直于所述第二面,所述第二面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面连接,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鹏张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