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圆类环形薄壁件加工工艺及其薄壁件装夹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2145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圆类环形薄壁件加工工艺及其薄壁件装夹工装,利用薄壁件装夹工装对非圆类环形薄壁件装夹,进行侧壁加工,通过内外环分别进行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加工过程中不会产生颤动,且提高待加工件表面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圆类环形薄壁件加工工艺及其薄壁件装夹工装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圆类环形薄壁件加工工艺及其薄壁件装夹工装,属于数控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把零件毛坯下料厚度加厚30mm,制作工艺台,先加工零件上下面至120mm
±
0.2,找正圆心,在零件的上表面均匀分布钻8-Φ10.5孔.深25mm,攻M12螺纹。把零件安装在工装板上,用沉头M12螺丝固定,在数控加工中心上找正零件,建立坐标系,工装板压紧在数控加工中心工作台上,用T50R6开粗内型,每刀切身0.5,余量留0.3mm,在用T50R6半精内型,每刀切身0.45,余量留0.05mm,在用T50R6精加工内型,余量0。用Φ50R6开粗外形,余量3.mm,在用Φ50R6直接精加工,余量0.4mm,切深0.3mm,转数S1800/分,进给F1600/分,在用T100面铣刀切短零件侧壁余量0.1。钳工打磨壁厚0.65
±
0.05。
[0003]这种加工工艺是直接精加工,零件毛料增加30mm,制作工艺台,钛合金材料比较贵,增加成本,防止在加工过程零件外壁颤抖,开粗余留3mm余量,可以尽量减少零件外壁颤抖,但是精加工余量大,刀片磨损大,中途还要更换刀片,会出现很深的接刀痕迹,在精加工余量留0.4mm,这样给钳工带来很大的工作强度,众所周知钛合金是难加工的材料,钳工打磨很长费时间,而且零件不能过热,且壁厚很尺寸精度不好保证,需要反复打磨和检验才能达到图纸要求,成本高,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非圆类环形薄壁件加工工艺及其薄壁件装夹工装,利用薄壁件装夹工装对非圆类环形薄壁件装夹,进行侧壁加工,通过内外环分别进行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加工过程中不会产生颤动,且提高待加工件表面质量,提高工作效率。
[0005]为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非圆类环形薄壁件加工工艺,加工步骤如下:1)外型定位:将待加工工件放置在薄壁件装夹工装的工装底板上,将外环压板固定在工装底板上,对待加工工件的外毛坯压紧,对待加工工件的内侧壁进行加工;2)内型加工:2.1)粗内型:采用T50R6开粗内型,每刀切身0.5,余量留0.3mm;2.2)半精内型:用T50R6半精内型,每刀切身0.45,余量留0.05mm;2.3)精内型:用T50R6精加工内型,余量0,内型加工到位;3)内型定位:先依次将薄壁件装夹工装的撑紧块的每个可拆分部放置于待加工工件内型处,各相邻可拆分部的相邻端面贴合,组成环形,并将撑紧块与工装底板固定连接,对待加工工件内环进行支撑,再将薄壁件装夹工装的内环压板放置在撑紧块的内环,内环压板与工装底板固定连接;4)外型加工:4.1)粗开外型:用Φ50R6开粗外形,余量0.3.mm;4.2)半精外型:用Φ50R6直接半精加工,余量0.05mm;
4.3)精外型:用Φ50R6直接精加工,余量0.0mm,切深0.3mm,转数S1800/分,进给F1600/分,中途不换刀片,再用Φ20R0清根。
[0006]非圆类环形薄壁件装夹工装,工装底板上设有外环压板区和内环压板区,内环压板区上放置有内环压板,内环压板的外圆周设有撑紧块,外环压板区上固定连接有外环压板。
[0007]所述的内环压板区上从圆心到外圆依次设置有内环压板定位孔、导柱定位孔和撑紧块定位孔,内环压板定位孔位于内环压板区的圆心处,导柱定位孔以内环压板定位孔为圆心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撑紧块定位孔以内环压板定位孔为圆心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0008]所述的内环压板区上通过螺栓I固定连接有内环压板,内环压板上圆周均匀分布有导柱,导柱下端与内环压板区的导柱定位孔固定连接。用螺栓I压紧内环压板,导柱保持内环压板在下坠的过程中与底面平行,保持均匀受力,内环压板压紧随型外壁撑紧块的力是向四周均匀压紧零件,螺栓II压紧随型外壁撑紧块防止零件向上的力,上盖压板压紧零件固定在随型外壁撑紧块上,外环压板压紧零件外毛坯,固定在工装底板上。
[0009]所述的撑紧块由若干个可拆分部组成,每个可拆分部上均设有螺孔,螺孔上贯穿有螺栓II,螺栓II下端与内环压板区的撑紧块定位孔固定连接。
[0010]所述的外环压板区外圆周设有凹槽,凹槽对称设置在外圆压板区的相对外圆周面上,用于放置待测工件的手持部。
[0011]所述的撑紧块上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若干个上盖压板,上盖压板压紧待加工零件。
[0012]所述的外环压板区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外环压板定位孔,外环压板通过螺栓III与外环压板定位孔固定连接,所述的外环压板的夹紧面为阶梯型,外环压板的位置与上盖压板的位置对应,夹紧面朝向上盖压板。
[0013]所述的内环压板为圆锥台,中心处通过螺栓I与内环压板区的内环压板定位孔固定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带来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薄壁件装夹工装对待加工工件进行定位装夹,避免加工过程中产生颤动,提高加工精度,节约工作人员劳动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0015]对待加工工件的外形和内形的加工余量进行限定,提高加工后工件的表面质量,省掉钳工打磨壁厚尺寸工序,减少人工工作量。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非圆类环形薄壁件装夹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待加工工件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撑紧块结构示意图。
[0019]图4内环压板结构示意图。
[0020]图5外环压板结构示意图。
[0021]图6工装底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非圆类环形薄壁件加工工艺,加工步骤如下:1)外型定位:将待加工工件放置在薄壁件装夹工装的工装底板7上,将外环压板6固定在工装底板7上,对待加工工件的外毛坯压紧,对待加工工件的内侧壁进行加工;2)内型加工:2.1)粗内型:采用T50R6开粗内型,每刀切身0.5,余量留0.3mm;2.2)半精内型:用T50R6半精内型,每刀切身0.45,余量留0.05mm;2.3)精内型:用T50R6精加工内型,余量0,内型加工到位;3)内型定位:先依次将薄壁件装夹工装的撑紧块3的每个可拆分部放置于待加工工件内型处,各相邻可拆分部的相邻端面贴合,组成环形,并将撑紧块3与工装底板7固定连接,对待加工工件内环进行支撑,再将薄壁件装夹工装的内环压板4放置在撑紧块3的内环,内环压板4与工装底板7固定连接;内环压板4通过导柱5固定其垂直方向,内环压板4中心处通过螺栓I8与内环压板区7-2的内环压板定位孔7-2-1固定连接。
[0023]4)外型加工:4.1)粗开外型:用Φ50R6开粗外形,余量0.3.mm;4.2)半精外型:用Φ50R6直接半精加工,余量0.05mm;4.3)精外型:用Φ50R6直接精加工,余量0.0mm,切深0.3mm,转数S1800/分,进给F1600/分,中途不换刀片,再用Φ20R0清根。
[0024]如图1-图6所示,薄壁件装夹工装的结构为:工装底板7上设有外环压板区7-1和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非圆类环形薄壁件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如下加工步骤: 1)外型定位:将待加工工件放置在薄壁件装夹工装的工装底板(7)上,将外环压板(6)固定在工装底板(7)上,对待加工工件的外毛坯压紧,对待加工工件的内侧壁进行加工;2)内型加工:2.1)粗内型:采用T50R6开粗内型,每刀切身0.5,余量留0.3mm;2.2)半精内型:用T50R6半精内型,每刀切身0.45,余量留0.05mm;2.3)精内型:用T50R6精加工内型,余量0,内型加工到位;3)内型定位:先依次将薄壁件装夹工装的撑紧块(3)的每个可拆分部放置于待加工工件内型处,各相邻可拆分部的相邻端面贴合,组成环形,并将撑紧块(3)与工装底板(7)固定连接,对待加工工件内环进行支撑,再将薄壁件装夹工装的内环压板(4)放置在撑紧块(3)的内环,内环压板(4)与工装底板(7)固定连接;4)外型加工:4.1)粗开外型:用Φ50R6开粗外形,余量0.3.mm;4.2)半精外型:用Φ50R6直接半精加工,余量0.05mm;4.3)精外型:用Φ50R6直接精加工,余量0.0mm,切深0.3mm,转数S1800/分,进给F1600/分,中途不换刀片,再用Φ20R0清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非圆类环形薄壁件加工工艺的薄壁件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非圆类环形薄壁件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工装底板(7)上设有外环压板区(7-1)和内环压板区(7-2),内环压板区(7-2)上放置有内环压板(4),内环压板(4)的外圆周设有撑紧块(3),外环压板区(7-1)上固定连接有外环压板(6)。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圆类环形薄壁件装夹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内环压板区(7-2)上从圆心到外圆依次设置有内环压板定位孔(7-2-1)、导柱定位孔(7-2-2)和撑紧块定位孔(7-2-3),内环压板定位孔(7-2-1)位于内环压板区(7-2)的圆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勇翼单春富刘景东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百祥机械加工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