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湖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异质集成二极管的SiCMOSFET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1495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异质集成二极管的SiC 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漏极、N+衬底、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异质集成二极管的SiC MOSFET器件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
,具体为一种异质集成二极管的SiC MOSFET器件。

技术介绍

[0002]电力电子技术是实现电能变换的一项关键技术,广泛应用于几乎所有的与电能使用相关的领域。在电力电子技术中,电力电子器件是实现电能变换的关键核心元件。近年来,随着第三代半导体材料(SiC、GaN等)不断发展成熟,第三代半导体器件也开始逐渐应用于各种电力电子装备中,比如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在新一代的半导体器件中,SiC MOSFET是其中发展最为成熟且在市场上最被接受的功率开关器件。然而,SiC MOSFET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双极性退化的问题,尤其采用其体二极管作为续流二极管使用时,双极性退化问题将会更加严重。在绝大部分的电力电子应用系统中,通常都需要续流通道来导通SiC MOSFET关断时的反向电流,因此续流二极管在电力电子应用系统具有很大的应用需求。
[0003]虽然SiC MOSFET的体二极管不适合作为续流二极管使用,但需要说明的是,SiC MOSFET在导通时具有双向通流的能力,也即可以采用额外的SiC MOSFET形成续流通道。不过,该方法会增加电力电子应用系统中的功率半导体成本,且该方法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需要十分严格的死区时间控制,否则很容易引起“桥臂直通”的现象,损坏电力电子应用系统。事实上,常见的做法是在SiC MOSFET上反并联一个二极管作为续流通道,但该方法仍然会增加系统成本,且由于元件互连,会在电路中引入额外的杂散参数,降低系统的动态性能。
[0004]众所周知,近年来多种新型的SiC MOSFET结构相继被专利技术出来,但都是在传统的SiC MOSFET元胞之间额外引入二极管结构。如专利技术专利 201810991192.5中提供一种碳化硅MOSFET器件及其制造方法,通过在普通碳化硅UMOSFET结构的基础上,通过形成不连续的沟槽栅极结构,并于两沟槽栅极结构之间引入两碳化硅深P注入区,同时于两碳化硅深P注入区之间引入金属或多晶硅。该金属或多晶硅与碳化硅N外延直接接触,形成具有整流特性的肖特基接触或者异质结接触,该改进对传统碳化硅UMOSFET基本特性有大幅优化作用的同时,实现了多子整流器件的集成,优化了器件第三象限工作性能。虽然该专利实现了续流二极管的单片集成,但其所形成的异质结在两相邻的沟槽栅之间,必然加宽了原有的碳化硅传统MOSFET元胞尺寸,也即需要占用传统MOSFET的芯片面积来实现续流二极管,使得原有的碳化硅UMOSFET的有效面积降低,器件的通流能力随之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异质集成二极管的SiC MOSFET器件结构,在平面栅MOSFET上集成异质结二极管,不仅同时实现MOSFET正向导通特性和异质结二极管的反向续流特性,而且不需要占用额外的芯片面积,同时其制备工艺和SiC MOSFET具有高度的兼容性,无需增加制备成本的同时获得高性能的器件特性。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异质集成二极管的SiC MOSFET器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漏极(12)、N+衬底(11)、N-外延层(10)、P阱区(8)的元胞结构;所述P阱区(8)的表面设置有金属源极(1);所述N-外延层(10)的表面设置有半导体异质结结构;所述半导体异质结结构正面与金属源极(1)连接;所述半导体异质结结构的两侧设置有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位于金属源极(1)和N-外延层(10)之间;所述P阱区(8)中具有N阱区(7);位于所述元胞结构最外侧的P阱区(8)中还具有P+区(6),所述P+区(6)和N阱区(7)的引出端均与金属源极(1)相连。
[0007]优选的,所述半导体异质结结构包括半导体填充层(3)和N型JFET区(9);所述半导体填充层(3)底部通过N型JFET区(9)与N-外延层(10)连接,所述半导体填充层(3)与N型JFET区(9)形成异质结接触;所述半导体填充层(3)的引出端与金属源极(1)相连。
[0008]优选的,所述栅极结构包括多晶硅栅极(2)、隔离介质(4)和栅氧(5),所述多晶硅栅极(2)与金属源极(1)之间设置有隔离介质(4),所述多晶硅栅极(2)与半导体填充层(3)、N阱区(7)、P阱区(8)、N型JFET区(9)之间设置是有栅氧(5)。
[0009]优选的,所述半导体填充层(3)为Si或者Ge材料。
[001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在平面栅MOSFET的JFET区上形成异质结,构造出一个异质结二极管作为续流使用,由于平面栅MOSFET工作时,续流二极管处于不导通的状态,而续流二极管工作时平面栅MOSFET处于关断的状态,因此,通过在不同工作时刻复用JFET区,在不额外占用MOSFET有效芯片面积的同时,实现了在MOSFET中集成续流二极管的功能,可以节省一个半导体器件的成本,本专利技术结构的制备工艺和传统的SiC MOSFET制备工艺高度兼容,不会导致额外的制造成本。
[0011]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SiC MOSFET中集成异质结二极管,可以避免其体二极管触发导通而引起的双极性退化问题,提高SiC MOSFET器件的可靠性。
[0012]3、通过集成化的芯片设计,可以免去器件间的外部互连线,极大地减小寄生参数,有利于提高SiC MOSFET的动态工作性能。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和常规SiC MOSFET的I-V曲线对比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和常规SiC MOSFET的反向恢复特性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本部分的描述仅是示范性和解释性,不应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0015]如图1所示,一种异质集成二极管的SiC MOSFET器件,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漏极12、N+衬底11、N-外延层10、P阱区8的元胞结构;P阱区8的表面设置有金属源极1;N-外延层10的表面设置有半导体异质结结构;半导体异质结结构正面与金属源极1连接;半导体异质结结构的两侧设置有栅极结构;栅极结构位于金属源极1和N-外延层10之间;P阱区8中具
有N阱区7;位于元胞结构最外侧的P阱区8中还具有P+区6,P+区6和N阱区7的引出端均与金属源极1相连。
[0016]在本实施例中,半导体异质结结构包括半导体填充层3和N型JFET区9;半导体填充层3底部通过N型JFET区9与N-外延层10连接,半导体填充层3与N型JFET区9形成异质结接触;半导体填充层3的引出端与金属源极1相连。其中,异质结二极管由阳极金属1、半导体填充层3、半导体填充层3与N型JFET区9接触界面形成异质结、N型JFET区9、N-外延层10、N型衬底11和漏极12构成。
[0017]在本实施例中,栅极结构包括多晶硅栅极2、隔离介质4和栅氧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质集成二极管的SiC 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有漏极(12)、N+衬底(11)、N-外延层(10)、P阱区(8)的元胞结构;所述P阱区(8)的表面设置有金属源极(1);所述N-外延层(10)的表面设置有半导体异质结结构;所述半导体异质结结构正面与金属源极(1)连接;所述半导体异质结结构的两侧设置有栅极结构;所述栅极结构位于金属源极(1)和N-外延层(10)之间;所述P阱区(8)中具有N阱区(7);位于所述元胞结构最外侧的P阱区(8)中还具有P+区(6),所述P+区(6)和N阱区(7)的引出端均与金属源极(1)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异质集成二极管的SiC MOSFET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异质结结构包括半导体填充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世维王俊刘航志俞恒裕彭子舜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