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充电电路以及用于该电路的充电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31107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34
公开了电池充电电路和充电方法以及可再充电池的充电方法,该电池充电电路包括耦接在输入节点与系统节点之间的第一晶体管和耦接在系统节点与电池节点之间的第二晶体管,为负载提供系统电压,并为一电池充电,流过第二晶体管的电流为充电电流,该充电方法包括:以具有第一数值的充电电流对电池进行预充电,直到电池电压逐渐增大至第一阈值;以具有第二数值的充电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电池电压继续增大,其中第一数值小于第二数值;充电电流从第二数值逐渐减小,直到电池电压增大至第二阈值;以及电池电压保持不变且充电电流继续减小至终端电流。至终端电流。至终端电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充电电路以及用于该电路的充电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涉及一种电子电路,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充电电路以及用于该电池充电电路的充电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池供电设备的设计变得越来越紧凑,功耗功能越来越多,留给电池的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局限,且大部分电池均不可拆卸,因此电池供电设备的工作时长,即工作效率变成了头等大事。为了提高设备的便携性,实现设备的可穿戴,大家经常会使用更大电池容量的辅助充电设备,比如智能手机的移动电源、用于耳塞和电子烟的充电盒等。
[0003]由于便携性设备性能的增大需求和电池大小和容量之间的冲突,辅助供电设备需要更紧凑的设计(尺寸更小)和更高的效率(操作时间更长),充电盒之类的设备也同样如此。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充电电路及用于该电路的电池充电方法。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用于电池充电电路的充电方法,该电池充电电路包括耦接在输入节点与系统节点之间的第一晶体管和耦接在系统节点与电池节点之间的第二晶体管,为负载提供系统电压,并为一电池充电,流过第二晶体管的电流为充电电流,该充电方法包括:在第一充电阶段,以具有第一数值的充电电流对电池进行预充电,直到电池电压逐渐增大至第一阈值;在第二充电阶段,以具有第二数值的充电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电池电压继续增大,其中第一数值小于第二数值;在第三充电阶段,充电电流从第二数值逐渐减小至第三数值,直到电池电压增大至第二阈值,其中第三数值大于第一数值;以及在第四充电阶段,充电电流继续减小至第四数值,电池电压保持第二阈值不变。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电池充电电路,接收输入电压为系统负载提供系统电压,并为一电池充电,该电池充电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耦接在输入节点和系统节点之间;以及第二晶体管,耦接在系统节点和电池节点之间,其中第二晶体管被配置为在第一充电阶段运行于预充电模式,在第二充电阶段运行于恒流充电模式,在第三充电阶段运行于电流减小充电模式,在第四充电阶段运行于恒压充电模式。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可再充电池的充电方法,包括:在第一充电阶段,以具有第一数值的充电电流对电池进行预充电,直到电池电压增大至第一阈值;在第二充电阶段,以具有第二数值的充电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电池电压继续增大,其中第一数值小于第二数值;在第三充电阶段,充电电流从第二数值逐渐减小,直到电池电压增大至第二阈值;以及在第四充电阶段,充电电流继续减小至终端电流,电池电压保持第二阈值不变。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输入电压与系统电压之间的差值减小,电池充电过程被扩展为预充电阶段、恒流充电阶段、电流减小充电阶段以及恒压充电阶段。其中在电流减小充电
阶段,流入电池的充电电流减小,电池电压持续增加,直至电池电压达到电池电压阈值时,才进入恒压充电阶段。不仅改善了充电曲线,还可以减小静态电流,实现了更紧凑的设计和更低的BOM成本,具有杰出的效率性能。
附图说明
[0009]为了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将根据以下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
[0010]图1为集成了电源路径管理的电池充电电路100;
[0011]图2为传统的电池充电过程中的电压电流关系示意图;
[0012]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池充电过程中的电压电流关系示意图;
[0013]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电池充电方法的流程图300。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应当注意,这里描述的实施例只用于举例说明,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透彻理解,阐述了大量特定细节。然而,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不必采用这些特定细节来实行本专利技术。在其他实例中,为了避免混淆本专利技术,未具体描述公知的电路、材料或方法。
[0015]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实施例”、“一个示例”或“示例”的提及意味着: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被包含在本专利技术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实施例中”、“一个示例”或“示例”不一定都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可以以任何适当的组合和、或子组合将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组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元件。这里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列出的项目的任何和所有组合。
[0016]使用在耳塞充电盒中的电池供电设备包括具有集成电源路径管理的线性充电电路。图1为集成了电源路径管理的电池充电电路100的电路图。如图1所示,电池充电电路100从交流适配器或者USB接口获取功率,供电给系统负载101,同时为一电池102充电。系统负载101包括LDO、MCU等用电设备。
[0017]电源路径管理功能用于自动选择输入电源、电池或两者来为系统负载101提供连续的供电。如图1所示,电池充电电路100包括耦接在输入节点IN和系统节点SYS之间的晶体管Q1,以及耦接在系统节点SYS与电池节点BATT之间的晶体管Q2。示意性地,图1中晶体管Q1的导通电阻为300mΩ,晶体管Q2的导通电阻为100mΩ。
[0018]在传统的应用中,电池供电结构100的输入端为USB接口,输入端接收的输入电压Vin为5V,系统电压Vsys为4.65V,电池101充满后的电池电压V
BATT
为4.4V。传统应用下电池充电过程包括三个充电阶段:预充电阶段(Pre-charge)、恒流充电阶段(CC)以及恒压充电阶段(CV)。
[0019]图2为传统的电池充电过程中的电压电流关系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预充电阶段,先用小电流I
PRE
对完全耗尽的电池102进行预充电,电池电压V
BATT
开始增大。当电池电压V
BATT
增大到大于第一阈值V
BAT_PRE
时,进入恒流充电阶段。
[0020]在恒流充电阶段,充电电流I
CHG
为恒定值,如图2所示,恒等于电流参考I
CC
,对电池102进行快速充电,电池电压V
BATT
继续增大。当电池电压V
BATT
增大到第二阈值V
BAT_REG
时,进入恒压充电阶段。
[0021]在恒压充电阶段,充电电流I
CHG
逐渐减小,保持电池电压V
BATT
恒等于电池电压阈值V
BATT_REG
,直到充电电流I
CHG
减小到终端电流I
TERM
时,恒压充电结束,电池102基本充满。
[0022]在以上充电过程中,图1所示的晶体管Q1和晶体管Q2在三个充电阶段均工作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池充电电路的充电方法,该电池充电电路包括耦接在输入节点与系统节点之间的第一晶体管和耦接在系统节点与电池节点之间的第二晶体管,接收输入电压为负载提供系统电压,并为一电池充电,流过第二晶体管的电流为充电电流,该充电方法包括:在第一充电阶段,以具有第一数值的充电电流对电池进行预充电,直到电池电压逐渐增大至第一阈值;在第二充电阶段,以具有第二数值的充电电流对电池进行充电,电池电压继续增大,其中第一数值小于第二数值;在第三充电阶段,充电电流从第二数值逐渐减小至第三数值,直到电池电压增大至第二阈值,其中第三数值大于第一数值;以及在第四充电阶段,充电电流从第三数值继续减小至第四数值,电池电压保持第二阈值不变。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方法,其中在第一至第四充电阶段中第一晶体管工作在欧姆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方法,其中第二晶体管在第三充电阶段工作于欧姆区。4.一种电池充电电路,接收输入电压为系统负载提供系统电压,并为一电池充电,该电池充电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耦接在输入节点和系统节点之间;以及第二晶体管,耦接在系统节点和电池节点之间,其中第二晶体管被配置为在第一充电阶段运行于预充电模式,在第二充电阶段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海港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芯源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