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式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0477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10 09: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框架、罐体以及用于与罐体内盛装的介质进行热量交换的温控系统,框架包括平行设置且固定于罐体两端的端框,固定于两个端框之间的侧梁,温控系统包括热交换管路、第一模块、第二模块以及第三模块,第一模块、第二模块以及第三模块通过各自壳体分散布置于罐体的外部、且位于框架的围合范围内。温控系统的设置保证罐体具有制冷和加热两种温度模式,集装箱可以适应更加广泛的运输要求;温控系统拆分为多个单独的模块,充分利用罐体的外部和框架之间的空间安装温控系统,从而可将罐体的尺寸可以设计的更大,使集装箱具有更大的装载空间。使集装箱具有更大的装载空间。使集装箱具有更大的装载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罐式集装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集装箱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罐式集装箱。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物流行业发展,罐式集装箱在食品、化工行业应用逐步增多,部分装载货物对温度要求高,而罐式集装箱在全球化运输时,环境温度变化大,这就需要罐箱自身带有温度管理系统。例如在跨海长途运输中,当运输距离跨越南北半球时,由于气温变化较大,且对于温度变化敏感的易变性和危险品运输却在不断增多与发展。为了控制罐式集装箱内的温度,现有技术中,都是通过对罐式集装箱搭配制冷和制热系统。
[0003]现有技术中将制冷和制热系统安装与同一机壳内,由于机壳内的部件较多,机壳必然需要足够大的安装体积,导致机壳的尺寸较大,安装机壳时,需要占据很大安装空间。在现有技术中罐式集装箱的框架的尺寸是标准尺寸,为了安装制冷制热系统的机壳,需要牺牲罐体的尺寸,从而减小了标准罐式集装箱的装载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制冷和制热功能的罐式集装箱,在保证罐式集装箱的制冷和制热的功能的基础上,使集装箱内具有更大的装载空间。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框架、固定于框架内的罐体以及用于与罐体内盛装的介质进行热量交换的温控系统,所述框架包括平行设置且固定于罐体两端的端框,以及平行于罐体的长度方向且固定于两个端框之间的侧梁,所述温控系统包括热交换管路、第一模块以及第三模块。
[0007]热交换管路内填充导热介质,通过导热介质与罐体内盛装的介质进行热量交换,所述热交换管路固定于罐体的外壁上;第一模块设置有用于导热介质流经的导热通道,所述导热通道通过管道连接于热交换管路的两个自由端,所述第一模块还设置有冷媒通道,所述冷媒通道中填充有冷媒,所述第一模块通过冷媒吸收热交换管路内的导热介质中的热量;第二模块通过管道连接于第一模块的冷媒通道,所述第二模块用于对冷媒冷却散热;第三模块串接于热交换管路中,用于驱动导热介质流动以及对导热介质加热;所述第一模块、第二模块以及第三模块分别安装于不同的壳体内,所述第一模块、第二模块以及第三模块通过各自壳体分散布置于罐体的外部、且位于框架的围合范围内。
[0008]可选地,所述第一模块的壳体固定于端框上且靠近端框边缘处的位置。
[0009]可选地,所述第二模块的壳体安装于端框顶部的侧梁上。
[0010]可选地,所述第三模块的壳体和第二模块的壳体固定于不同的侧梁上。
[0011]可选地,所述第一模块、第二模块以及第三模块通过各自壳体固定于罐体的同一端。
[0012]可选地,所述温控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第一模块、第二模块以及第三模块工作的
第四模块,所述第四模块的外侧设置有用于固定和安装第四模块的机箱,所述第四模块通过机箱固定于端框上且靠近端框边缘处的位置。
[0013]可选地,所述第四模块包括中央控制单元、接触器、GPS定位模块以及设置于罐体内的温度检测模块,所述接触器、无线模块以及温度检测模块均与中央控制单元电连接,所述第一模块、第二模块以及第三模块均连接于中央控制单元。
[0014]可选地,所述第一模块包括压缩机、膨胀阀以及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具有用于冷媒流经的冷端以及用于导热介质流经的热端;所述冷端的出口连接压缩机的进口,所述冷端的进口连接膨胀阀的出口;所述压缩机的出口连接第二模块的进口,所述膨胀阀的进口连接第二模块的出口,所述热端与所述热交换管路的两个自由端连通而供导热介质循环流通。
[0015]可选地,所述第二模块包括用于对冷媒冷却的风冷冷凝器以及冷凝调节阀,所述冷凝调节阀用于调节第二模块输出的冷媒的温度,以适应全球运输多变的冷凝环境,所述冷凝调节阀具有两个进口和一个出口;所述冷凝调节阀的一个进口连接于风冷冷凝器的出口;所述冷凝调节阀的另一个进口连接于第一模块的冷媒通道的出口,所述冷凝调节阀的出口连接于第一模块的冷媒通道的进口,所述风冷冷凝器的进口连接于第一模块的冷媒通道的出口。
[0016]可选地,所述第三模块包括串接于热交换管路中用于驱动导热介质流动的水泵、以及对导热介质加热的电加热器。
[0017]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为:
[0018]本专利技术通过温控系统的设置保证罐体具有制冷和加热两种温度模式,集装箱可以适应更加广泛的运输要求;将温控系统拆分为多个单独的模块,单独的模块的体积比整个温控系统的体积小,单独的模块的安装空间的要求小于整个温控系统一体安装所需的空间,多个模块单独安装于不同的位置时,可以充分利用罐体的外部和框架之间的空间,从而可将罐体的尺寸可以设计的更大,使集装箱具有更大的装载空间。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罐式集装箱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图1的左视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罐式集装箱实施例的控制原理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温控系统实施例的控制原理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温控系统实施例的连接结构图。
[0024]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1、压缩机;12、风冷冷凝器;13、冷凝调节阀; 14、储液罐;15、干燥过滤器;16、视镜;17、膨胀阀;18、蒸发器;21、水泵;22、电加热器;23、手阀;24、膨胀箱;25、循环回路、26、靶式流量开关;3、框架;31,端框;32侧梁;4、罐体;5、热交换管路;a、第一模块;b、第二模块;c、第三模块;d、第四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
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6]为了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7]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框架3、固定于框架3内的罐体4以及用于与罐体4内盛装的介质进行热量交换的温控系统。
[0028]框架3包括平行设置且固定于罐体4两端的端框31,以及平行于罐体4 的长度方向且固定于两个端框31之间的侧梁32。
[0029]罐体4的主体部分为圆柱形,罐体内盛装的介质为液体介质。罐体4上设置有用于向罐体内注入液体的注液口、以及用于放液的排液口,罐体4的两端固定于框架的端框31上,罐体4处于框架3的围合范围内。
[0030]温控系统包括热交换管路5、第一模块a、第二模块b以及第三模块c。
[0031]热交换管路5内填充导热介质,通过导热介质与罐体4内盛装的介质进行热量交换,热交换管路5固定于罐体4的外壁上;导热介质可以为水为水溶液、导热油等介质本实施例中的导热介质为乙二醇水溶液。通过导热介质与罐体4内的介质的热量交换实现对罐体4内盛装的介质的制冷。热交换管路5固定于罐体4的外周壁或内周壁上,热交换管路5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罐式集装箱,包括框架、固定于框架内的罐体以及用于与罐体内盛装的介质进行热量交换的温控系统,所述框架包括平行设置且固定于罐体两端的端框,以及平行于罐体的长度方向且固定于两个端框之间的侧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系统包括:热交换管路,其内填充导热介质,通过导热介质与罐体内盛装的介质进行热量交换,所述热交换管路固定于罐体的外壁上;第一模块,其设置有用于导热介质流经的导热通道,所述导热通道通过管道连接于热交换管路的两个自由端,所述第一模块还设置有冷媒通道,所述冷媒通道中填充有冷媒,所述第一模块通过冷媒吸收热交换管路内的导热介质中的热量;第二模块,其通过管道连接于第一模块的冷媒通道,所述第二模块用于对冷媒冷却散热;及第三模块,其串接于热交换管路中,用于驱动导热介质流动以及对导热介质加热;所述第一模块、第二模块以及第三模块分别安装于不同的壳体内,所述第一模块、第二模块以及第三模块通过各自壳体分散布置于罐体的外部、且位于框架的围合范围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的壳体固定于端框上且靠近端框边缘处的位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块的壳体安装于端框顶部的侧梁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模块的壳体和第二模块的壳体固定于不同的侧梁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块、第二模块以及第三模块通过各自壳体固定于罐体的同一端。6.如权利要求1所述罐式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系统还包括用于控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玮陆晔飞周青王碧辉陆琳艺朱红军张金珠陆钧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集安瑞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