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体径向约束结构及其柱塞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008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液压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缸体径向约束结构及其柱塞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高速旋转时柱塞泵缸体和配流盘会发生瞬间接触摩擦的问题,提供一种缸体径向约束结构,包括相互贴合的第一保持架和第二保持架,第一保持架和第二保持架均呈环形,两个保持架的侧面具有朝相反方向凸起的弯曲部,第一保持架上的弯曲部与第二保持架上的弯曲部处于相对位置且一一对应设置,两个弯曲部之间具有容纳空腔,还包括位于容纳空腔内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延伸至容纳空腔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柱塞泵缸体另一端增加径向约束,使柱塞泵缸体在两端受径向约束,进而保证油膜的稳定性,减少可能的瞬间接触摩擦。减少可能的瞬间接触摩擦。减少可能的瞬间接触摩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缸体径向约束结构及其柱塞泵


[0001]本技术属于液压系统的柱塞泵
,尤其涉及一种缸体径向约束结构及其柱塞泵。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柱塞泵技术中,驱动轴驱动缸体旋转时,驱动位置靠近缸体的脖颈处,而缸体的一端被抵住配流盘上旋转。靠近配流盘的一端驱动轴与缸体之间具有间隙,结合图1所示,驱动轴6 与柱塞泵缸体7通过花键连接,连接点位于柱塞泵缸体7的一端,另一端驱动轴6与柱塞泵缸体7之间具有间隙,由于斜盘式轴向柱塞泵有径向分力产生,再加上负荷的变化,使得柱塞泵缸体7 在径向力作用下引起微倾斜,伴随着高速旋转,柱塞泵缸体7会产生抖动,使配流盘与柱塞泵缸体7接触面之间的油膜厚度不均匀,影响油膜的润滑作用。在载荷突变、振动过大的情况下,油膜会被破坏,造成柱塞泵缸体7和配流盘之间的油膜瞬间变薄,甚至发生短促的接触摩擦,使得配流盘和柱塞泵缸体7上出现明显的摩擦划痕,严重影响柱塞泵缸体7和配流盘的寿命。因此,亟需提供一种高速旋转时可抑制径向抖动的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约束柱塞泵缸体高速旋转时不发生径向抖动的缸体径向约束结构。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0005]一种缸体径向约束结构,包括相互贴合的第一保持架和第二保持架,第一保持架和第二保持架均呈环形,两个保持架的侧面具有朝相反方向凸起的弯曲部,第一保持架上的弯曲部与第二保持架上的弯曲部处于相对位置且一一对应设置,两个弯曲部之间具有容纳空腔,还包括位于容纳空腔内的支撑件,所述支撑件的两端延伸至容纳空腔外侧。
[0006]在上述的缸体径向约束结构中,所述弯曲部呈弧形,所述支撑件呈球形,支撑件可在容腔内顺畅地转动。
[0007]在上述的缸体径向约束结构中,所述支撑件设有至少三个。
[0008]在上述的缸体径向约束结构中,支撑件的中心所形成的圆的圆心位于第一保持架的轴心线上,且支撑件沿第一保持架周向均匀分布。
[0009]一种具有缸体径向约束结构的柱塞泵,包括驱动连接的驱动轴和柱塞泵缸体,所述驱动轴和柱塞泵缸体之间还设有上述的缸体径向约束结构。
[0010]在上述的柱塞泵中,所述支撑件一端压设在驱动轴上,另一端压设在柱塞泵缸体内表面。
[0011]在上述的柱塞泵中,还包括固定连接在驱动轴表面的挡圈,滑动支撑件可使挡圈压设在第一保持架或第二保持架的侧面。
[0012]在上述的柱塞泵中,所述挡圈的外径大于支撑件的中心所形成的圆的直径。
[0013]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4]1、通过在柱塞泵缸体另一端增加径向约束,使柱塞泵缸体在两端受径向约束,减小柱塞泵缸体因在一端受径向约束(即驱动轴驱动连接)而另一端悬臂引起的倾斜,增加了柱塞泵缸体的稳定性,进而保证油膜的稳定性,减少可能的瞬间接触摩擦,达到延长配流盘和柱塞泵缸体寿命的作用。
[0015]2、约束结构中的挡圈外径大于支撑件中心所形成的圆的直径,使得柱塞泵缸体在转动过程中在径向力作用下产生的倾斜很小,进而使得振动减小,减轻了缸体振动对配流盘油膜的扰动,改善缸体-配流盘摩擦副的润滑状态,达到延长配流盘和柱塞泵缸体寿命的作用。
[0016]3、支撑件采用球形结构,例如可选用钢球,从而保证支撑件与柱塞泵缸体和驱动轴均为点接触,易于定心,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较高的精度,便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现有技术中柱塞泵的剖视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柱塞泵的剖视图;
[0019]图3是本技术柱塞泵的立体图;
[0020]图4是本技术缸体径向约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第一保持架1、第二保持架2、弯曲部3,容纳空腔4、支撑件5、驱动轴6、柱塞泵缸体7、挡圈8。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3]实施例1
[002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缸体径向约束结构,结合图4所示,包括相互贴合的第一保持架1和第二保持架2,第一保持架1和第二保持架2均呈环形,两个保持架的侧面具有朝相反方向凸起的弯曲部3,第一保持架1上的弯曲部3与第二保持架2上的弯曲部3 处于相对位置且一一对应设置,两个弯曲部3之间具有容纳空腔 4,还包括位于具有朝相反方向凸起的弯曲部3内的支撑件5,所述支撑件5的两端延伸至容纳空腔4外侧。
[0025]本技术,使用时,将第一保持架1和第二保持架2贴合,使得具有朝相反方向凸起的弯曲部3形成容纳空腔4,将支撑件5 放于容纳空腔4内,组装形成环状径向约束结构。将该结构装配至驱动轴6上时,支撑件5处于驱动轴表面与柱塞泵缸体中心孔内壁之间,支撑件5在两个圆柱面之间的径向运动被约束,在尺寸公差的设定上必须确保支撑件5可以自由地沿轴向运动。柱塞泵缸体本约束结构为柱塞泵缸体7在另一端增加了径向约束,使柱塞泵缸体7在两端受径向约束,减小柱塞泵缸体7因在一端受径向约束(即驱动轴驱动连接)而另一端悬臂引起的倾斜,增加了柱塞泵缸体7和油膜的稳定性,减少可能的瞬间接触摩擦,达到延长配流盘和柱塞泵缸体7寿命的作用。
[0026]优选地,弯曲部3呈弧形,支撑件5呈球形,支撑件5转动连接在容纳空腔4内。支撑件5采用球形结构,例如可选用钢球,从而保证支撑件5安装后与柱塞泵缸体7和驱动轴6均为点接触,易于定心,以较低的成本实现较高的精度,便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0027]优选地,支撑件5至少设有三个,支撑件5的中心所形成的圆的圆心位于第一保持
架1的轴心线上,且支撑件5沿第一保持架1周向均匀分布。使得约束结构安装于柱塞泵后径向受力均匀,保证支撑的稳定性。
[0028]实施例2
[0029]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具有缸体径向约束结构的柱塞泵,结合图 2-3所示,包括驱动连接的驱动轴6和柱塞泵缸体7,驱动轴6和柱塞泵缸体7之间还设有实施例1中记载的缸体径向约束结构。而且支撑件5位于驱动轴表面与柱塞泵缸体7的中心孔内表面之间,支撑件5在径向受到约束,在轴向可以自由地移动。柱塞泵缸体。还包括固定连接在驱动轴6表面的挡圈8,挡圈8压设在第一保持架1和第二保持架2的侧面。
[0030]本技术,使用时,柱塞泵缸体7一端是驱动轴6,另一端被抵住配流盘(图中未画出)旋转。在驱动轴6的表面设置挡圈8,在挡圈8内放置径向约束结构,使得径向约束结构的支撑件5柱塞泵缸体位于驱动轴6的表面与柱塞泵缸体7的中心孔内表面之间,支撑件5在径向受到约束,在轴向可以自由移动,此处轴向自由移动应当理解为在尺寸公差的设定范围内进行自由移动,而不是无限制的自由移动。进而使柱塞泵缸体7在两端受径向约束,减小柱塞泵缸体7因在一端受径向约束(即驱动轴6驱动连接),而另一端悬臂引起的倾斜,增加了柱塞泵缸体7的稳定性,也增加了油膜的稳定性,减少可能的瞬间接触摩擦,达到延长配流盘和柱塞泵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缸体径向约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贴合的第一保持架(1)和第二保持架(2),第一保持架(1)和第二保持架(2)均呈环形,两个保持架的侧面具有朝相反方向凸起的弯曲部(3),第一保持架(1)上的弯曲部(3)与第二保持架(2)上的弯曲部(3)处于相对位置且一一对应设置,两个弯曲部(3)之间具有容纳空腔(4),还包括位于容纳空腔(4)内的支撑件(5),所述支撑件(5)的两端延伸至容纳空腔(4)外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体径向约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部(3)呈弧形,所述支撑件(5)呈球形,支撑件(5)转动连接在容纳空腔(4)内。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缸体径向约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5)设有至少三个。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缸体径向约束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件(5)的中心所形成的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党建毅朱日明高魏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赛克思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