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外接循环制冷导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300253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注塑模具外接循环制冷导流结构,包括防护壳、温差发电片、固定壳和制冷组件,所述防护壳上贯穿固定有进液管和出液管,所述防护壳内进液管的端部固定有导流管,且导流管的外侧套设有外壳,所述导流管和外壳之间固定有温差发电片,且顶部的外壳通过第一导管与出液管相互连接,所述固定壳固定安装于防护壳的外壁上,所述储液腔的外壁上固定有第二水泵,且第二水泵的输出口固定连接有回流管的一端,所述储液腔和回流管之间固定连接有循环管。该注塑模具外接循环制冷导流结构,能够方便结构的整体连接定位和拆卸,在使用时进行模具的高效循环制冷,并且能够对模具工作中的热能进行回收利用。中的热能进行回收利用。中的热能进行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注塑模具外接循环制冷导流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模具相关
,具体为一种注塑模具外接循环制冷导流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注塑模具在使用时,为了提高模具内产品的成型质量和稳定成型速率,需要外接制冷装置,进行模具使用冷却时的循环制冷,达到注塑模具稳定使用的作用,通过外接循环制冷装置的使用,能够避免注塑模具使用时的损坏。
[0003]然而现有的外接循环制冷装置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0004]在进行装置的外接使用时,装置的连接定位组装不便,同时不能够对模具内导出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造成使用的缺陷,并且在对制冷液进行循环制冷时,制冷效果不足,易造成制冷液使用时热交换工作阻碍。针对上述问题,急需在原有外接循环制冷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注塑模具外接循环制冷导流结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现有的外接循环制冷装置在进行装置的外接使用时,装置的连接定位组装不便,同时不能够对模具内导出的热量进行回收利用,造成使用的缺陷,并且在对制冷液进行循环制冷时,制冷效果不足,易造成制冷液使用时热交换工作阻碍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模具外接循环制冷导流结构,包括防护壳、温差发电片、固定壳和制冷组件,所述防护壳上贯穿固定有进液管和出液管,且进液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并且进液管和出液管的端部均固定安装有螺纹软管,而且螺纹软管的端部活动安装有连接头,所述防护壳内进液管的端部固定有导流管,且导流管的外侧套设有外壳,并且外壳的内壁中预留有水腔,所述导流管和外壳之间固定有温差发电片,且顶部的外壳通过第一导管与出液管相互连接,所述固定壳固定安装于防护壳的外壁上,且固定壳中固定有储液腔,并且储液腔的中部设置有混合组件,所述储液腔的外壁上固定有第二水泵,且第二水泵的输出口固定连接有回流管的一端,并且回流管的另一端连接于底部的外壳上,而且外壳之间通过第二导管相互连接,所述储液腔和回流管之间固定连接有循环管,且循环管和回流管的连接处安装有三通阀,并且回流管上固定连接有制冷组件。
[0007]优选的,所述螺纹软管与连接头构成卡合的相对旋转结构,且螺纹软管与连接头的转动连接处固定有密封轴承,并且连接头远离螺纹软管的端部设置为螺纹状结构。
[0008]优选的,所述导流管在外壳的内部呈蜿蜒状结构,且导流管与外壳之间同轴分布,并且导流管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之间留有间距。
[0009]优选的,所述水腔在外壳的内壁上等间距均匀分布,且水腔与温差发电片一一对应,并且温差发电片的两侧外壁与导流管的外壁与外壳的内壁之间均为贴合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储液腔与回流管和循环管构成液体旋转结构,且回流管和循环管内部贯通设置,并且循环管与储液腔贯通连接处高度位于储液腔和第二水泵的贯通连接处高度之上。
[0011]优选的,所述第二导管在相邻的外壳之间错位分布,且第二导管与外壳内部的水腔之间贯通连接。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注塑模具外接循环制冷导流结构,能够方便结构的整体连接定位和拆卸,在使用时进行模具的高效循环制冷,并且能够对模具工作中的热能进行回收利用;
[0013]1、只需要通过相对旋转安装结构的螺纹软管和连接头作用,在转动和螺纹连接作用下,方便连接头与模具之间的连接定位,同时储液腔与回流管和循环管之间组成的液体循环流通系统,能够对制冷液进行高效的循环制冷,提高制冷液循环使用时的制冷效果;
[0014]2、在外壳和导流管的组装作用下,该结构在进行制冷液的循环流通时,外壳和导流管外壁的温度存在差值,在温度差的作用下,制冷液进行流通时使得温差发电片工作,将热能转换为电能,进行热能的有效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正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螺纹软管和连接头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固定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温差发电片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防护壳;2、进液管;3、出液管;4、第一水泵;5、螺纹软管;6、连接头;7、导流管;8、外壳;9、水腔;10、温差发电片;11、第一导管;12、固定壳;13、储液腔;14、混合组件;15、第二水泵;16、回流管;17、第二导管;18、循环管;19、三通阀;20、制冷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模具外接循环制冷导流结构,包括防护壳1、进液管2、出液管3、第一水泵4、螺纹软管5、连接头6、导流管7、外壳8、水腔9、温差发电片10、第一导管11、固定壳12、储液腔13、混合组件14、第二水泵15、回流管16、第二导管17、循环管18、三通阀19和制冷组件20,防护壳1上贯穿固定有进液管2和出液管3,且进液管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4,并且进液管2和出液管3的端部均固定安装有螺纹软管5,而且螺纹软管5的端部活动安装有连接头6,防护壳1内进液管2的端部固定有导流管7,且导流管7的外侧套设有外壳8,并且外壳8的内壁中预留有水腔9,导流管7和外壳8之间固定有温差发电片10,且顶部的外壳8通过第一导管11与出液管3相互连接,固定壳12固定安装于防护壳1的外壁上,且固定壳12中固定有储液腔13,并且储液腔13的中部设置有混合组件14,储液腔13的外壁上固定有第二水泵15,且第二水泵15的输出口固定连接有回流管16的
一端,并且回流管16的另一端连接于底部的外壳8上,而且外壳8之间通过第二导管17相互连接,储液腔13和回流管16之间固定连接有循环管18,且循环管18和回流管16的连接处安装有三通阀19,并且回流管16上固定连接有制冷组件20。
[0022]螺纹软管5与连接头6构成卡合的相对旋转结构,且螺纹软管5与连接头6的转动连接处固定有密封轴承,并且连接头6远离螺纹软管5的端部设置为螺纹状结构,方便该结构与模具之间的连接定位,使得该结构的组装和拆卸操作更加便捷。
[0023]导流管7在防护壳1的内部呈蜿蜒状结构,且导流管7与外壳8之间同轴分布,并且导流管7的外壁与外壳8的内壁之间留有间距,水腔9在外壳8的内壁上等间距均匀分布,且水腔9与温差发电片10一一对应,并且温差发电片10的两侧外壁与导流管7的外壁与外壳8的内壁之间均为贴合连接,在导流管7与外壳8进行制冷液的循环流通使用时,能够利用温差发电片10和导流管7与外壳8中具有温度差的制冷作用,利用热能进行产电。
[0024]储液腔13与回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外接循环制冷导流结构,包括防护壳(1)、温差发电片(10)、固定壳(12)和制冷组件(20),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1)上贯穿固定有进液管(2)和出液管(3),且进液管(2)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水泵(4),并且进液管(2)和出液管(3)的端部均固定安装有螺纹软管(5),而且螺纹软管(5)的端部活动安装有连接头(6),所述防护壳(1)内进液管(2)的端部固定有导流管(7),且导流管(7)的外侧套设有外壳(8),并且外壳(8)的内壁中预留有水腔(9),所述导流管(7)和外壳(8)之间固定有温差发电片(10),且顶部的外壳(8)通过第一导管(11)与出液管(3)相互连接,所述固定壳(12)固定安装于防护壳(1)的外壁上,且固定壳(12)中固定有储液腔(13),并且储液腔(13)的中部设置有混合组件(14),所述储液腔(13)的外壁上固定有第二水泵(15),且第二水泵(15)的输出口固定连接有回流管(16)的一端,并且回流管(16)的另一端连接于底部的外壳(8)上,而且外壳(8)之间通过第二导管(17)相互连接,所述储液腔(13)和回流管(16)之间固定连接有循环管(18),且循环管(18)和回流管(16)的连接处安装有三通阀(19),并且回流管(16)上固定连接有制冷组件(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注塑模具外接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川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德赢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