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内饰框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185116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7 22:1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框成型模具,属于汽车内饰模具技术领域。该汽车内饰框成型模具包括模具组件和注塑组件,所述模具组件包括下模具、上模具和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设置于所述下模具和所述上模具之间,所述注塑组件包括注塑嘴、分流器、调节板和调节螺栓,所述分流器贯穿设置于所述上模具内,所通过设置下模具、上模具、导向件、注塑嘴、分流器、调节板和调节螺栓,并开设成型腔和入料槽,通过调节板调节入料槽朝向成型腔内注入原料的通道大小来控制流量,从而控制两股熔融原料接触面存在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产生严重熔接线,提高产品质量,同时溢流槽能够用于排出杂质和气体,避免影响产品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内饰模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内饰框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1、越来越多的汽车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而汽车内饰件是汽车中的重要部件,在生产汽车内饰件时会使用到模具,不同的汽车内饰件所需要的模具形状也不相同,汽车内饰是通过将内饰原材料加热融化以后加入至模具里面,由模具将原材料压制成型之后冷却得到的成品,通过模具可以使汽车内饰批量且快速的生产。

2、目前在对汽车内饰框注塑成型模具适用过程中,往往由注塑嘴注入熔融原料,而为了提高效率和产品质量需要在成型腔内两端同时注入原料,保证高温熔融状态原料快速填充满成型腔,然而同样速率注塑的原料,在两股熔融流动的原料接触时,接触面较平整而容易产生明显的熔接线,大大影响了产品质量,且注入原料过程中成型腔内气体被挤压做工产生高温,容易导致接触到熔融原料被烧焦,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框成型模具,旨在改善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框成型模具包括模具组件和注塑组件。

3、所述模具组件包括下模具、上模具和导向件,所述导向件设置于所述下模具和所述上模具之间。

4、所述注塑组件包括注塑嘴、分流器、调节板和调节螺栓,所述分流器贯穿设置于所述上模具内,所述注塑嘴连通设置于所述分流器顶部,所述下模具开设有成型腔和入料槽,所述调节板延伸进所述入料槽内,所述调节板开设有条形孔,所述调节螺栓贯穿所述条形孔螺纹连接于所述下模具,所述下模具开设有溢流槽且连通所述成型腔。

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上模具包括第一模具板和第二模具板,所述第一模具板底部设置有斜拉槽块,所述斜拉槽块滑动连接有开口模块,所述开口模块滑动贯穿所述第二模具板。

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第一模具板和第二模具板,并在第一模具板底部设置斜拉槽块和开口模块,开口模块延伸至成型腔内对产品形成开口,在需要取料时,第一模具板带动斜拉槽块移动,斜拉槽块带动开口模块移动,由于开口模块倾斜布置,所以开口模块斜着离开第二模具板,而开口模块沿着斜拉槽块侧槽滑动,从而能够顺利滑动上移,斜着离开产品的开口,避免直上直下式移动,对开口的磨损。

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导向件包括导向柱和滑筒,所述导向柱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模具板,所述第二模具板和所述上模具均贯穿设置有所述滑筒,所述导向柱和所述滑筒内壁间隙配合。

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导向柱和滑筒,导向柱和滑筒内壁间隙配合,用于导向模具之间的对齐稳定移动。

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下模具上开设有与所述入料槽相连通的容纳槽,所述调节板滑动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

1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开设容纳槽,用于在移动调节板调节位置时进行容纳。

1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分流器表面设置有电阻丝,所述电阻丝沿着所述分流器走向分布。

1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电阻丝,用于给分流器加热,保证原料的熔融状态。

1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一模具板开设有排气腔,所述分流器和所述电阻丝均位于所述排气腔内。

1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开设排气腔,用于排出电阻丝发出过程中的多余热气。

1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下模具和所述上模具均贯穿设置有若干冷却循环管。

1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冷却循环管,用于给模具给通入冷却循环水进行加速冷却成型。

1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下模具内设置有若干顶针且连通所述成型腔。

1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设置顶针,用于顶出内饰框。

19、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框成型模具,通过设置下模具、上模具、导向件、注塑嘴、分流器、调节板和调节螺栓,并开设成型腔和入料槽,通过调节板调节入料槽朝向成型腔内注入原料的通道大小来控制流量,从而控制两股熔融原料接触面存在差异,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产生严重熔接线,提高产品质量,同时溢流槽能够用于排出杂质和气体,避免影响产品成型质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内饰框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框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120)包括第一模具板(121)和第二模具板(122),所述第一模具板(121)底部设置有斜拉槽块(1211),所述斜拉槽块(1211)滑动连接有开口模块(1212),所述开口模块(1212)滑动贯穿所述第二模具板(1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框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130)包括导向柱(131)和滑筒(132),所述导向柱(131)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模具板(121),所述第二模具板(122)和所述上模具(120)均贯穿设置有所述滑筒(132),所述导向柱(131)和所述滑筒(132)内壁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框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10)上开设有与所述入料槽(112)相连通的容纳槽(114),所述调节板(230)滑动设置于所述容纳槽(114)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框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器(220)表面设置有电阻丝(221),所述电阻丝(221)沿着所述分流器(220)走向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框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模具板(121)开设有排气腔(1214),所述分流器(220)和所述电阻丝(221)均位于所述排气腔(1214)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框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10)和所述上模具(120)均贯穿设置有若干冷却循环管(14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框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10)内设置有若干顶针且连通所述成型腔(11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内饰框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框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120)包括第一模具板(121)和第二模具板(122),所述第一模具板(121)底部设置有斜拉槽块(1211),所述斜拉槽块(1211)滑动连接有开口模块(1212),所述开口模块(1212)滑动贯穿所述第二模具板(1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框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130)包括导向柱(131)和滑筒(132),所述导向柱(131)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模具板(121),所述第二模具板(122)和所述上模具(120)均贯穿设置有所述滑筒(132),所述导向柱(131)和所述滑筒(132)内壁间隙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内饰框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具(110)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尤鹏周建锋杨顺华贺丙佳孙敏王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德赢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