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通用电缆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29429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通用电缆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用于对被测试电缆进行测试,所述系统包括测试转接电缆、控制测试模块、控制总线、嵌入式计算机;所述控制测试模块包括控制单元、测试总线、导通测试单元;所述导通测试单元与测试总线连接,且还通过测试转接电缆与被测试电缆连接;所述测试总线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总线与嵌入式计算机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自动比对电缆N芯导线,其中输入端的一芯对输出端的其他N芯之间,比较准确地确定电缆线芯的连接情况,并且能够比较准确地给出点位,同时成本低,通用性强,操作方便安全,增强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强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强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用电缆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电缆通路性能测试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通用电缆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力、通信、控制等电缆普遍应用于各种电子装备。而应用于航空恶劣的使用环境对电缆电器性能要求很高。为了确保信号传输顺利进行,防止装备之间产生严重危害,必须对大量测试电缆和设备控制电缆进行绝缘检查和通路性能检查。在通路性能检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电缆芯线有短路、断路、错接现象,迫切需要对故障的位置进行定位,以便于彻底查清原因,采取补救措施或者改进设计。
[0003]传统电缆通路测试方法主要利用三用表、示波器等进行手工测试。这种检测手段工作量大,内容枯燥,容易使人疲劳,甚至出现人为差错。为了防止误操作引发事故,测试人员在传统手工检测方法中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但传统测试方法的弊端难以彻底解决。且测试过程繁琐,工作效率低,一般在进行通路测试时,需要2-3人进行。
[0004]对电缆芯线连接的查找,一般都要通过对电缆两端芯线逐一进行通路测试。传统的测试工具就是万用表,而万用表提供的测试导线的距离有限,测试导线两端间总长合计不超过3m,所以超过3米的电缆进行通路测试时,一般都要将电缆的两端拉到一起,才能保证测试探针可以够到测试点。这样就带来一个问题,对于已经敷设好的电缆,特别是长电缆例如10m长的电缆,过长电缆因电缆负载原因,暂无法进行测试,为了进行测试要么把电缆头拉到一起测试,测试完之后再敷设回去,要么就加长测试导线。有些需要进行耐温、防火、绝缘性强要求的导线,不柔软,无法弯曲折叠。这在实际工作中带来很大的不方便。特别是在故障排查过程中,为了保持技术状态,不希望对现有电缆进行移动。
[0005]如何在节约成本,测试安全,结果准确,操作方便的进行电缆通路测试,成为了当前电缆通路测试中急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提出了涉及一种通用电缆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通过测试转接电缆、控制测试模块、控制总线、嵌入式计算机实现了航空领域电缆安全、低成本、通用、准确、方便又快速的测量。
[0007]本专利技术具体实现内容如下: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通用电缆测试系统,用于对被测试电缆进行测试,所述系统包括测试转接电缆、控制测试模块、控制总线、嵌入式计算机;所述控制测试模块包括控制单元、测试总线、导通测试单元;所述导通测试单元与测试总线连接,且还通过测试转接电缆与被测试电缆连接;所述测试总线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总线与嵌入式计算机连接。
[0008]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所述导通测试单元包括总线接口电路、测试电路;所述测试电路依次与总线接口电路、测试总线连接,且测试电路还通过测试转接电缆与被测试电缆连接。
[0009]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DI数字信号输入电路、DO数字信号输出电路;所述DI数字信号输入电路、DO数字信号输出电路分别与测试总线连接,且还通过控制总线与嵌入式计算机连接。
[0010]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所述DI数字信号输入电路、DO数字信号输出电路都包括数据收发电路,所述数据收发电路包括接线板J1、第一AT90CAN128芯片、第二AT90CAN128芯片、CAN收发器TJ1050;所述第一AT90CAN128芯片、第二AT90CAN128芯片分别与接线板J1连接;所述CAN收发器TJ1050与第一AT90CAN128芯片、第二AT90CAN128芯片的TXCAN接线端和RXCAN接线端连接;所述CAN收发器TJ1050的CH接线端和CL接线端分别与测试总线连接。
[0011]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DI数字信号输入电路、DO数字信号输出电路的数据收发电路还包括JTAG调试电路,所述JTAG调试电路与第一AT90CAN128芯片、第二AT90CAN128芯片的RESET接线端连接。
[0012]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所述测试电路包括数据收发电路,所述数据收发电路包括接线板J1、第一AT90CAN128芯片、第二AT90CAN128芯片、CAN收发器TJ1050;所述第一AT90CAN128芯片、第二AT90CAN128芯片分别与接线板J1连接;所述CAN收发器TJ1050与第一AT90CAN128芯片、第二AT90CAN128芯片的TXCAN接线端和RXCAN接线端连接;所述CAN收发器TJ1050的CH接线端和CL接线端分别与总线接口电路和测试转接电缆连接。
[0013]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测试电路的数据收发电路还包括JTAG调试电路,所述JTAG调试电路与第一AT90CAN128芯片、第二AT90CAN128芯片的RESET接线端连接。
[0014]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还包括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输入端连接220V电源,输出端分别与控制单元和测试电路连接。
[0015]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进一步地,还包括人机交互单元,所述人机交互单元包括分别与嵌入式计算机连接的显示器、键盘、鼠标。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通用电缆测试方法,基于通用电缆测试系统,所述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首先将通用电缆测试系统初始化;步骤二:使用导通测试单元对被测试电缆进行导通测试;步骤三:使用控制单元根据实际导通测试的要求,与导通测试单元之间进行DI信号发送和DO信号接收;步骤四:控制单元根据与导通测试单元之间交互的数据判断测试结果;步骤五:进行下一测试;步骤六:当所有测试点都完成对被测试电缆的测试后,保存所有的测试结果,结束测试。
[0017]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将控制单元、测试单元、被测单元模块化,便于系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扩展;(2)实现了低电压激励条件下的通路测试,保证了被测电缆的安全;(3)软件设计采用多测量点的优选算法,提高了测量的速度;(4)测试系统的技术指标可以满足被测对象的需求,测试速度快,安全性好,可靠性高;(5)经过改装转接电缆和修改测试软件可以实现其他电缆的通路测试。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的具体构成模块连接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系统的导通测试单元的具体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AT90CAN128芯片的电路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接线板J1的电路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CAN收发器TJ1050的电路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JTAG调试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软件测试流程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系统完整模块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保护范围的限定。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工作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用电缆测试系统,用于对被测试电缆进行测试,其特征在于,包括测试转接电缆、控制测试模块、控制总线、嵌入式计算机;所述控制测试模块包括控制单元、测试总线、导通测试单元;所述导通测试单元与测试总线连接,且还通过测试转接电缆与被测试电缆连接;所述测试总线与控制单元连接;所述控制单元通过控制总线与嵌入式计算机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用电缆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通测试单元包括总线接口电路、测试电路;所述测试电路依次与总线接口电路、测试总线连接,且测试电路还通过测试转接电缆与被测试电缆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用电缆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DI数字信号输入电路、DO数字信号输出电路;所述DI数字信号输入电路、DO数字信号输出电路分别与测试总线连接,且还通过控制总线与嵌入式计算机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用电缆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DI数字信号输入电路、DO数字信号输出电路都包括数据收发电路,所述数据收发电路包括接线板J1、第一AT90CAN128芯片、第二AT90CAN128芯片、CAN收发器TJ1050;所述第一AT90CAN128芯片、第二AT90CAN128芯片分别与接线板J1连接;所述CAN收发器TJ1050与第一AT90CAN128芯片、第二AT90CAN128芯片的TXCAN接线端和RXCAN接线端连接;所述CAN收发器TJ1050的CH接线端和CL接线端分别与测试总线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通用电缆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JTAG调试电路,所述JTAG调试电路与第一AT90CAN128芯片、第二AT90CAN128芯片的RESET接线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江璐李长胜吴启贵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泛华航空仪表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