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吸收、可降解缝合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9360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吸收、可降解缝合线,其制备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可降解基材60~80份、聚乙醇酸5~15份、聚乙丙交酯5~15份、壳聚糖10~20份、聚乙二醇1~5份、润滑剂2~3份、抗菌剂1~3份。具有优秀的抗拉强度和韧性,也具有良好的可吸收、可降解性,同时具有优秀的抗菌抑菌性及亲水性。优秀的抗菌抑菌性及亲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吸收、可降解缝合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为一种可吸收、可降解缝合线。

技术介绍

[0002]手术缝合线是指在外科手术当中,或者是外伤处置当中,用于结扎止血、缝合止血以及组织缝合的特殊线,一般可分为可吸收线和不可吸收线两大类,其中可吸收缝合线根据材质及吸收程度不同又分为:羊肠线、化学合成线、纯天然胶原蛋白缝合线。
[0003]聚乳酸是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生物可降解材料,是采用可再生植物(如木薯、玉米)提炼出的淀粉类物质合成的高分子聚酯材料,原料来源丰富且可再生,制成的缝合线有蚕丝般的手感,降解生成的产物能迅速被人体组织吸收,但聚乳酸缝合线亲水性差,细胞粘附性弱。此外,聚乳酸的结晶能力差,降低了聚乳酸缝合线的强度和韧性。聚乳酸缝合线在体内的降解速度也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吸收、可降解缝合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吸收、可降解缝合线,按重量份计,其制备原料包括以下组分:可降解基材60~80份、聚乙醇酸5~15份、聚乙丙交酯5~15份、壳聚糖10~20份、聚乙二醇1~5份、润滑剂2~3份、抗菌剂1~3份。
[000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可降解基材为改性聚乳酸,改性聚乳酸制备方法如下:
[0007]向锥形瓶中加入聚乳酸、聚己内酯、二氯甲烷溶剂,搅拌使聚乳酸、聚己内酯充分溶解于二氯甲烷溶剂得到溶解液;将所得溶解液转移至培养皿中,放入恒温干燥箱中使溶剂缓慢挥发,待溶剂挥发完全后,即得所述改性聚乳酸。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聚乳酸为左旋聚乳酸,所述左旋聚乳酸的特性粘度为1.00~2.50dL/g。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聚己内酯的粘均分子量为40000~60000。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聚乳酸与聚己内酯的重量比为(12~16):1。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聚乙醇酸的特性粘度为0.50~1.50dL/g。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聚乙丙交酯为粘均分子量10~25万的聚乙丙交酯和粘均分子量1~8万的聚乙丙交酯的混合,重量比为(4~6):1。
[0013]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聚乙二醇的羟值为150-300mgKOH/g。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抗菌剂包括甘露醇、肉桂醛、丁子香酚的一种或任意几种的混合。
[0015]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吸收、可降解缝合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制备缝合线纤维:将可降解基材、聚乙醇酸、聚乙丙交酯、壳聚糖、聚乙二醇、润
滑剂、抗菌剂混合均匀,用双螺杆挤出机挤出,水冷,风干,切粒得到母粒;将母粒熔融,脱泡,通过喷丝板得到初级纤维;将初级纤维在水浴中拉伸,得到缝合线纤维;
[0017]S2、干燥灭菌:将缝合线纤维使用环氧乙烷进行进一步干燥灭菌得到可吸收、可降解缝合线。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9]1、通过共混改性,聚己内酯作为成核剂能够提高聚乳酸的结晶能力和结晶速度,从而提高分子间的作用力,使缝合线具有更高的耐热性和力学性能,同时不影响缝合线的可降解性。
[0020]2、聚己内酯为的粘均分子量为40000~60000时,缝合线具有更高的柔韧性。
[0021]3、共混改性中所述聚乳酸与聚己内酯的重量比为(12~16):1,有利于消除聚乳酸与聚己内酯因相容性不好对结晶过程带来的不利影响。
[0022]4、聚乙醇酸的特性粘度为0.50~1.50dL/g,促进了水分子渗入到聚乙醇酸的非晶区使其溶胀,利于水解反应的进行,进一步破坏了缝合线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缝合线中降解速度较慢的聚乳酸等其它成分的降解。
[0023]5、粘均分子量10~25万的聚乙丙交酯和粘均分子量1~8万的聚乙丙交酯的重量比为(4~6):1;增强缝合线不同取向的微纤维的链缠结,抑制了微纤维的相对滑动,从而提高缝合线的拉伸强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结合以下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法的详述以及包括的实施例可进一步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及科学术语均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如果现有技术中披露的具体术语的定义与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任何定义不一致,则以本专利技术中提供的术语定义为准。
[0025]在本文中使用的,除非上下文中明确地另有指示,否则没有限定单复数形式的特征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的特征。还应理解的是,如本文所用术语“由

制备”与“包含”同义,“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所陈述的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组合物、步骤、方法、制品或装置。此外,当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时,使用“优选的”、“优选地”、“更优选的”等是指,在某些情况下可提供某些有益效果的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然而,在相同的情况下或其他情况下,其他实施方案也可能是优选的。除此之外,对一个或多个优选实施方案的表述并不暗示其他实施方案不可用,也并非旨在将其他实施方案排除在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之外。
[0026]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可吸收、可降解缝合线,按重量份计,制备原料包括以下组分:可降解基材60~80份、聚乙醇酸5~15份、聚乙丙交酯5~15份、壳聚糖10~20份、聚乙二醇1~5份、润滑剂2~3份、抗菌剂1~3份。
[0027]为了提高缝合线的力学强度,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降解基材为改性聚乳酸,通过共混改性,聚己内酯作为成核剂能够提高聚乳酸的结晶能力和结晶速度,从而提高分子间的作用力,使缝合线具有更高的耐热性和力学性能,同时不影响缝合线的可降解性。共混改性方法如下:
[0028]按重量份,向锥形瓶中加入10~20份聚乳酸、0.8~1.2份聚己内酯、500份二氯甲
烷溶剂,搅拌3~4h,使聚乳酸、聚己内酯充分溶解于二氯甲烷溶剂得到溶解液,将溶解液转移至培养皿中,放入恒温干燥箱中使溶剂缓慢挥发,干燥箱温度设置为25~30℃,溶剂挥发完全后,即得所述改性聚乳酸。
[0029]为了提高聚乳酸的生物兼容性,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共混改性中所述聚乳酸为左旋聚乳酸。在一些更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左旋聚乳酸特性粘度为1.00~2.50dL/g,如果特性粘度过高,不利于聚己内酯分散均匀,也降低了搅拌效率;如果特性粘度过高,则不利于聚己内酯诱导聚乳酸结晶。
[0030]为了改善缝合线的柔韧性,在一些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专利技术人意外的发现,当所述聚己内酯为的粘均分子量为40000~60000时,缝合线具有更高的柔韧性。这可能是由于聚己内酯的分子量会影响聚乳酸和聚己内酯接触面的内聚力和黏附力,进而影响聚乳酸的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吸收、可降解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按重量份计,制备原料包括以下组分:可降解基材60~80份、聚乙醇酸5~15份、聚乙丙交酯5~15份、壳聚糖10~20份、聚乙二醇1~5份、润滑剂2~3份、抗菌剂1~3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吸收、可降解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可降解基材为改性聚乳酸,改性聚乳酸的制备方法如下:向锥形瓶中加入聚乳酸、聚己内酯、二氯甲烷溶剂,搅拌使聚乳酸、聚己内酯充分溶解于二氯甲烷溶剂得到溶解液;将所得溶解液转移至培养皿中,放入恒温干燥箱中使溶剂缓慢挥发,待溶剂挥发完全后,即得所述改性聚乳酸。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吸收、可降解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为左旋聚乳酸,所述左旋聚乳酸的特性粘度为1.00~2.50dL/g。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吸收、可降解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己内酯的粘均分子量为40000~60000。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任意一种可吸收、可降解缝合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乳酸与聚己内酯的重量比为(12~16):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坤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桐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