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裂纹自愈的混凝土梁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8930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裂纹自愈的混凝土梁板结构,包括:钢结构围笼,其包括纵筋、箍筋、弯起钢筋;内层混凝土体,浇筑于所述钢结构围笼内部;外层混凝土体,浇筑于所述钢结构围笼外周,形成保护混凝土层;第一毛细管胶囊,其内封装有液态粘结剂,设于所述外层混凝土体内部;所述第一毛细管胶囊设置在所述钢结构围笼的上侧和下侧,且所述第一毛细管胶囊沿所述纵筋通长方向布置;及第二毛细管胶囊,其内封装有液态粘结剂,设于所述外层混凝土体内部;所述第二毛细管胶囊设置在所述钢结构围笼的前侧和后侧,且所述第二毛细管胶囊与所述弯起钢筋的弯折部平行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裂纹自愈的混凝土梁板结构具有裂纹自修复的功能。愈的混凝土梁板结构具有裂纹自修复的功能。愈的混凝土梁板结构具有裂纹自修复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裂纹自愈的混凝土梁板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混凝土结构梁

[0002]尤其是,本技术涉及一种裂纹自愈的混凝土梁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3]混凝土是当今世界用量最大的建筑材料,但受混凝土材料自身特性、外力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裂纹。这些裂纹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各种侵蚀性杂质会通过裂缝进入到内部,从而加速微裂纹扩展为宏观裂纹,进而引发结构件的脆性断裂,严重时甚至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尤其是混凝土梁板,作为主要承重结构,其结构的稳固性关乎到整个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0004]传统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大多需要人工修复,但受修复时间和场地的限制,人工修复的方法并不能及时修复所有裂纹。特别是对于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裂纹,更是难以通过人工的方法进行修复。另外,人工修复还会增加结构的生命周期成本。因此,开发一种具有裂纹自愈合功能的混凝土梁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裂纹自愈的混凝土梁板结构。
[0006]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裂纹自愈的混凝土梁板结构,包括:
[0008]钢结构围笼,其包括纵筋、箍筋、弯起钢筋;
[0009]内层混凝土体,浇筑于所述钢结构围笼内部;
[0010]外层混凝土体,浇筑于所述钢结构围笼外周,形成保护混凝土层;
[0011]第一毛细管胶囊,其内封装有液态粘结剂,设于所述外层混凝土体内部;所述第一毛细管胶囊设置在所述钢结构围笼的上侧和下侧,且所述第一毛细管胶囊沿所述纵筋通长方向布置;及
[0012]第二毛细管胶囊,其内封装有液态粘结剂,设于所述外层混凝土体内部;所述第二毛细管胶囊设置在所述钢结构围笼的前侧和后侧,且所述第二毛细管胶囊与所述弯起钢筋的弯折部平行设置。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毛细管胶囊沿所述纵筋通长方向平行布置多个。
[0014]优选地,所述第二毛细管胶囊在所述钢结构围笼的前侧、后侧平行布置多个。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毛细管胶囊在所述钢结构围笼的上侧和下侧对称布置。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毛细管胶囊在所述钢结构围笼的前侧和后侧对称布置。
[0017]优选地,还包括第三毛细管胶囊,所述第三毛细管胶囊内封装有液态粘结剂,所述第三毛细管胶囊设置在所述内层混凝土体内部,且所述第三毛细管胶囊沿所述纵筋通长方向布置。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三毛细管胶囊对称设置在所述内层混凝土体的上部和下部。
[0019]优选地,所述第三毛细管胶囊设置在距离所述钢结构围笼上、下边缘1/4h~1/3h处,h为所述钢结构围笼的高度。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体现在:
[0021]本技术的一种裂纹自愈的混凝土梁板结构通过在保护混凝土层中设置内部封装有粘结剂的第一毛细管胶囊和第二毛细管胶囊,当混凝土梁板的上下侧和前后侧遭到外力破坏产生裂纹时,第一毛细管胶囊和第二毛细管胶囊会释放出其内部的液态粘合剂,粘合剂在裂纹里固化进而将裂纹粘合在一起,起到裂纹自修复的功能。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裂纹自愈的混凝土梁板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钢结构围笼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胶囊在混凝土梁板的纵截面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胶囊在混凝土梁板的上侧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毛细管胶囊在混凝土梁板的前侧分布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1、钢结构围笼,2、内层混凝土体,3、外层混凝土体,4、第一毛细管胶囊,5、第二毛细管胶囊,6、第三毛细管胶囊,11、纵筋,12、箍筋,13、弯起钢筋,131、弯折部,a、上侧,b、前侧,h,钢结构围笼的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裂纹自愈的混凝土梁板结构,结构如图1~图5所示。一种裂纹自愈的混凝土梁板结构,包括钢结构围笼1、内层混凝土体2、外层混凝土体3、第一毛细管胶囊4和第二毛细管胶囊5。钢结构围笼1包括纵筋11、箍筋12、弯起钢筋13,钢结构围笼1也可根据需要含有其它作用类型的钢筋,如现有技术中的架立筋、腰筋等;内层混凝土体2浇筑于钢结构围笼1内部;外层混凝土体3浇筑于钢结构围笼1外周,形成保护混凝土层;第一毛细管胶囊4内封装有液态粘结剂,第一毛细管胶囊4设于外层混凝土体3内部;第一毛细管胶囊4设置在钢结构围笼1的上侧和下侧,如图3、图4所示;且第一毛细管胶囊4沿纵筋11通长方向布置;第二毛细管胶囊5内封装有液态粘结剂,第二毛细管胶囊5设于外层混凝土体3内部;第二毛细管胶囊5设置在钢结构围笼1的前侧和后侧,如图3、图5所示;且第二毛细管胶囊5与弯起钢筋13的弯折部131平行设置。
[0030]混凝土梁板结构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梁板的上下侧和前后侧(图中箭头a指示方向为上侧,箭头b指示方向为前侧)在受到斜压作用力、剪压作用力或者斜拉作用力时,在其
表面的保护混凝土层容易产生裂纹,产生裂纹的方向大概与本实施例的第一毛细管胶囊4、第二毛细管胶囊5的布置方向相同,因此,本实施例按照图示方向来排布第一毛细管胶囊4和第二毛细管胶囊5。这样,当混凝土梁板结构在外力作用下产生裂纹时,第一毛细管胶囊4和第二毛细管胶囊5会释放出其内部的液态粘合剂,粘合剂在裂纹里固化进而将裂纹粘合在一起,起到裂纹自修复的功能。
[0031]液态粘合剂可以使用现有技术中的环氧树脂等高分子材料,其在密封状态下为液态,当其从密封胶囊中漏出后固化,可将混凝土裂纹粘合在一起,达到裂纹自愈的目的。
[0032]优选地,第一毛细管胶囊4沿纵筋11通长方向平行布置多个,这样修复裂纹的面积更广,可以起到更好的修复作用。
[0033]优选地,第二毛细管胶囊5在钢结构围笼1的前侧、后侧平行布置多个,这样修复裂纹的面积更广,可以起到更好的修复作用。
[0034]更优选地,第一毛细管胶囊4在钢结构围笼1的上侧和下侧对称布置,可以起到更好的修复作用。
[0035]更优选地,第二毛细管胶囊5在钢结构围笼1的前侧和后侧对称布置,可以起到更好的修复作用。
[0036]优选地,本实施例的一种裂纹自愈的混凝土梁板结构还包括第三毛细管胶囊6,第三毛细管胶囊6内封装有液态粘结剂,第三毛细管胶囊6设置在内层混凝土体2内部,且第三毛细管胶囊5沿纵筋11通长方向布置。当混凝土梁板结构遭受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裂纹自愈的混凝土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结构围笼,其包括纵筋、箍筋、弯起钢筋;内层混凝土体,浇筑于所述钢结构围笼内部;外层混凝土体,浇筑于所述钢结构围笼外周,形成保护混凝土层;第一毛细管胶囊,其内封装有液态粘结剂,设于所述外层混凝土体内部;所述第一毛细管胶囊设置在所述钢结构围笼的上侧和下侧,且所述第一毛细管胶囊沿所述纵筋通长方向布置;及第二毛细管胶囊,其内封装有液态粘结剂,设于所述外层混凝土体内部;所述第二毛细管胶囊设置在所述钢结构围笼的前侧和后侧,且所述第二毛细管胶囊与所述弯起钢筋的弯折部平行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裂纹自愈的混凝土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毛细管胶囊沿所述纵筋通长方向平行布置多个。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裂纹自愈的混凝土梁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毛细管胶囊在所述钢结构围笼的前侧、后侧平行布置多个。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勇李文贵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正远岩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