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形炉水封槽清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85951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环形炉水封槽清渣装置,壳体、第一腔体、第一升降系统、第二腔体、第二升降系统和出渣口,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联通,设置在壳体内部。第一升降系统设置在第一腔体内,第一升降系统通过升降动作,实现与第一腔体下端口处的闭合,第二升降系统设置在第二腔体内,第二升降系统通过升降动作,实现与第二腔体下端口处的闭合。该装置可实现自动化清渣,完全代替人工,降低了环形炉清渣成本、提高了清渣效率和效果。高了清渣效率和效果。高了清渣效率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环形炉水封槽清渣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炉渣清理
,具体为一种环形炉水封槽清渣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冶金行业中,环形加热炉被广泛应用于圆棒、方坯等坯料的穿管或锻前加热。此类环形再加热炉一般采用燃气烧嘴燃烧的烟气直接加热坯料。在坯料炉膛加热的过程中,这种加热方式难免会使坯料氧化,将产生大量的氧化皮,氧化铁皮通过扒渣,炉渣会大量进入水封槽,然后经过人工或自动冲渣系统进行清理,如果积渣太多而不清理会造成水封槽和水封刀的损坏,同时会影响炉底的正常运转。
[0003]目前环形加热炉水封槽主要清渣方法为人工清理,人力成本相对较高,清渣效率和效果都非常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形炉水封槽清渣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原有清渣工作的清渣成本高、清渣效率和效果差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一种环形炉水封槽清渣装置,包括:壳体(100)、第一腔体(200)、第一升降系统(300)和出渣口(600),
[0007]其中,第一腔体(200)设置在壳体(100)内部,第一升降系统(300) 设置在第一腔体(200)内,第一升降系统(300)通过升降动作,完成与第一腔体(200)下端口处闭合与打开,出渣口(600)设置在壳体(100)下方。
[0008]更加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环形炉水封槽清渣装置还包括第二腔体(400) 与第二升降系统(500),第二腔体(400)上端口与第一腔体(200)连接,第二腔体(400)下端口与出渣口(600)连接,第二升降系统(500)设置在第二腔体(400)内,第二升降系统(500)通过升降动作,完成与第二腔体(400)下端口处闭合与打开。
[0009]更加优选的,所述的第一腔体(200)的下端口表面为具有一定向下倾斜角度平面结构,所述的第二腔体(400)的下端口表面为具有一定向下倾斜角度平面结构。
[0010]更加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升降系统(300)包括第一渣斗(310)、第一传动装置(320)、第一动力装置(330),
[0011]第一渣斗(310)设置在第一腔体(200)内部,与第一腔体(200)的下端口处配合,第一传动装置(320)一端连接第一渣斗(310),一端连接第一动力装置(330),第一动力装置(330)作用于第一传动装置(320)带动第一渣斗(310)上下运动,以实现第一渣斗(310)与第一腔体(200) 下端口的闭合与打开。
[0012]更加优选的,所述的第二升降系统(500)包括第二渣斗(510)、第二传动装置(520)、第二动力装置(530),
[0013]第二渣斗(510)设置在第二腔体(400)内部,与第二腔体(400)的下端口处配合,第
二传动装置(520)一端连接第二渣斗(510),一端连接第二动力装置(530),第二动力装置(530)作用于第二传动装置(520)带动第二渣斗(510)上下运动,以实现第二渣斗(510)与第二腔体(400) 下端口的闭合与打开。
[0014]更加优选的,所述的第一传动装置(320)包括第一链条(321)、第一链轮(322)、第二链轮(323),
[0015]第一链条(321)设置在第一链轮(322)与第二链轮(323)上,第一链条(321)一端连接第一动力装置(330),另一端连接第一渣斗(310)。
[0016]更加优选的,所述的第一动力装置(330)包括第一气缸(331)、第一配重(332)、第二链条(333),
[0017]第二链条(333)设置在第二链轮(323)上,一端连接第一气缸(331),一端连接第一配重(332),第一配重(332)还与第一链条(321)连接。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升降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00-壳体、200-第一腔体、300-第一升降系统、400-第二腔体、第500-二升降系统、600-出渣口、310-第一渣斗、320-第一传动装置、330-第一动力装置、321-第一链条、322-第一链轮、323-第二链轮、331-第一气缸、332
-ꢀ
第一配重、333-第二链条、510-第二渣斗、520-第二传动装置、530-第二动力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
[0024]一种环形炉水封槽清渣装置,包括:壳体100、第一腔体200、第一升降系统300、第二腔体400、第二升降系统500和出渣口600。第一升降系统包括第一渣斗310、第一传动装置320、第一动力装置330,第二升降系统 500包括第二渣斗510、第二传动装置520、第二动力装置530。第一传动装置320则包括第一链条321、第一链轮322、第二链轮323,第一动力装置 330包括第一气缸331、第一配重332、第二链条333。
[0025]第一腔体200与第二腔体400上下连通,分别设置在壳体100内部。壳体100下方与出渣口600连接,第二腔体400的下端口与出渣口600连通。
[0026]第一腔体200的下端口表面为向下倾斜结构,第二腔体400的下端口表面也为向下倾斜结构。此种设计的好处在于,清渣时,炉渣会更好向下移动完成清渣过程。
[0027]第一升降系统300了具体结构为:第一渣斗310设置于第一腔体200内,通过升降运动,完成与第一腔体200下端口的闭合与打开。第一链条321位于第一链轮322与第二链轮323上,一端连接第一配重332,一端连接第一渣斗310。第二链条位于第二链轮323上,一端
连接第一配重332,一端连接第一气缸331。
[0028]清渣时,伴有炉渣的废水流进第一腔体200中,第一气缸331向下运动,拉动第一配重332。受重力影响,第一腔体200中的炉渣水将推动第一渣斗 310向下运动,第一渣斗310与第一腔体200产生漏水口,炉渣水则进入到第二腔体内部。
[0029]第二升降系统500采用与第一升降系统300完全相同的机械结构设计。
[0030]采用两套完全相同的升降系统与腔体结构配合的优势在于,避免了单一系统在打开清渣时,水封槽中混有炉渣的废水一贯而下,造成水资源浪费。通过两套相同且相连的系统闭合顺序的控制,从而进一步限定清渣流量,在实现同样清渣效果的同时,避免了水资源浪费。
[0031]该技术具体的清渣流程如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环形炉水封槽清渣装置,包括:壳体(100)、第一腔体(200)、第一升降系统(300)和出渣口(600),其中,第一腔体(200)设置在壳体(100)内部,第一升降系统(300)设置在第一腔体(200)内,第一升降系统(300)通过升降动作,完成与第一腔体(200)下端口处闭合与打开,出渣口(600)设置在壳体(100)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环形炉水封槽清渣装置,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二腔体(400)与第二升降系统(500),第二腔体(400)上端口与第一腔体(200)连接,第二腔体(400)下端口与出渣口(600)连接,第二升降系统(500)设置在第二腔体(400)内,第二升降系统(500)通过升降动作,完成与第二腔体(400)下端口处闭合与打开。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环形炉水封槽清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腔体(200)的下端口表面为具有一定向下倾斜角度平面结构,所述的第二腔体(400)的下端口表面为具有一定向下倾斜角度平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环形炉水封槽清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升降系统(300)包括第一渣斗(310)、第一传动装置(320)、第一动力装置(330),第一渣斗(310)设置在第一腔体(200)内部,与第一腔体(200)的下端口处配合,第一传动装置(320)一端连接第一渣斗(310),一端连接第一动力装置(330),第一动力装置(330)作用于第一传动装置(320)带动第一渣斗(310)上下运动,以实现第一渣斗(310)与第一腔体(200)下端口的闭合与打开。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环形炉水封槽清渣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二升降系统(500)包括第二渣斗(510)、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滨
申请(专利权)人:博宁热工工程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