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806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茶壶,主要包括:一壶体、一壶嘴盖、一提把、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一传动件;该壶体设有一壶嘴、一开口及一壶盖;其特征在于:    一壶嘴盖,其盖柄铰接于一固定在壶嘴侧壁或壶体的支架上,该壶嘴盖封闭于壶嘴;    一提把,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    第一连接件,其一端与提把的第一端部铰接,另一端与壶体铰接;    第二连接件,其一端与提把的第二端部铰接,另一端与壶体铰接;    一传动件,其一端与第一连接件连结,另一端与壶嘴盖的盖柄铰接。(*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茶壶
本技术涉及茶壶,尤指一种提壶倒茶时,壶嘴盖会自动掀开,放下茶壶时,壶嘴盖会自动封闭壶嘴的茶壶。
技术介绍
习用的茶壶通常设有壶嘴,一般习惯于将茶水从壶嘴倒入茶杯内饮用。此外,茶壶通常也设有壶嘴盖,平时封闭于壶嘴,倒茶时,再把壶嘴盖掀开。本技术所要讨论的范围是壶嘴盖的开合问题。对于壶嘴盖的开合而言,早期的茶壶,无论是掀开或盖上壶嘴盖,都必须用手操作壶嘴盖,颇为不便,而且危险。因为有可能在掀开壶嘴盖时,被壶嘴盖或从壶嘴溢出的蒸气烫伤,故已逐渐淡出市场。为了解决直接动手掀开壶嘴盖的缺点,业者乃积极研究开发,期望能找出一种更为妥善的方法,使壶嘴盖的开合更为方便安全。参见图1、2所示,为业者努力研发的一种茶壶60,其壶体68的提把61上设有一可前后移动的推杆62,该推杆62的杆头63插入壶嘴盖64的盖柄65底面下,该盖柄65则铰接于提把61;另外,一弹片66,其前端固定在提把61上,尾端延伸至推杆杆头63下方。当往前推动推杆62时,杆头63即可撑起盖柄65,迫使壶嘴盖64向上摆动而被掀开,同时杆头63压迫弹片66,以弹片66的弹力固定推杆62,使壶嘴盖64保持于开启状态;当将推杆62往回拉时,杆头63释放盖柄65,使壶嘴盖64借其自重下落封闭壶嘴67。上述茶壶60是利用提把61上的推杆62,控制壶嘴盖64的开合,故使用者在提壶倒茶时,可顺势推动推杆62,将壶嘴盖64掀开,操作颇为方便,同时,因使用者不必接触壶嘴盖64,而能彻底避免被壶嘴盖64或蒸气烫伤-->的危险,显然较直接动手掀开壶嘴盖更为便利安全。然而,因为其推杆62不具有自动复位的功能,故必须往回拉动推杆62,才能使壶嘴盖64落下封闭壶嘴,因此,仍不尽理想,实有进一步改良的必要,以使壶嘴盖64的开合更为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壶,该茶壶可在提壶倒茶时,自动掀开壶嘴盖,而在放下茶壶时,壶嘴盖会自动封闭壶嘴的茶壶。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茶壶,主要包括:一壶体、一壶嘴盖、一提把、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一传动件;该壶体设有一壶嘴、一开口及一壶盖;其特征在于:一壶嘴盖,其盖柄铰接于一固定在壶嘴侧壁或壶体的支架上,该壶嘴盖封闭于壶嘴;一提把,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第一连接件,其一端与提把的第一端部铰接,另一端与壶体铰接;第二连接件,其一端与提把的第二端部铰接,另一端与壶体铰接;一传动件,其一端与第一连接件连结,另一端与壶嘴盖的盖柄铰接。其中:所述提把的二端部各设有分别套置于第一、二连接件上端的一装配槽。所述第一、二连接件分别由二杆件通过扣件铰接而成。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种茶壶,只要提壶倒茶,其壶嘴盖就会自动掀开,当放下茶壶时,其壶嘴盖则会自动封闭壶嘴,完全不用人为操作,非常方便。此外,其提把能折转至壶体的一侧,可减少荼壶的高度,对于节省包装成本非常有利,极具产业利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茶壶的主视图。-->图2、为习用茶壶掀起壶嘴盖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主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壶盖掀开的主剖视图。图6、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参见图3、4所示,一种茶壶10,主要包括:一壶体1、一提把2、二连接件3、4及传动件5;其中:该壶体1,设有一通常被壶盖11封闭的开口(图中未示)、一壶嘴13及一壶嘴盖14,该壶嘴盖14的盖柄由一扣件15,例如铆钉、插销等(以下同)铰接于支架16上,使壶嘴盖14常态下封闭于壶嘴13上;该支架16通常采用点焊或其它连接方式固定于壶嘴13的侧壁(或壶体1)上。生水一般是在取下壶盖11后,从开口注入壶体1内烧煮,而煮沸的开水习惯掀开壶嘴盖14后,从壶嘴13倒入茶杯内饮用,或倒入泡茶器皿中冲泡茶叶。该提把2,设有第一端部21和第二端部22,二端部21、22各有一开口面向壶体1的装配槽23、24,其中,第一装配槽23套置于第一连接件3的上端,第二装配槽24套置于第二连接件4的上端。第二连接件4上端由扣件41与提把2的第二端部22铰接,下端则由扣件42与壶体1、第一连接件3的上端利用扣件31与提把2的第一端部21铰接,下端则以扣件32与壶体1铰接;另外,第一连接件3又与一传动件5连结,该传动件5的另一端则以扣件12与壶嘴盖14的盖柄铰接在一起。由此组成的茶壶10,如图5所示,当手握提把2提起茶壶10倒茶时,由于茶壶10向前倾的关系,其重心乃随之移向前方,于是铰接于提把2二端部-->21、22的二连接件3、4分别以扣件31、32和41、42为支点向后微幅摆动,使连结于第一连接件3的传动件5产生相对运动,同时带动壶嘴盖14以扣件15为支点自动掀开,便于倾倒茶水。因为壶嘴盖14只有在倒荼时才有掀开的必要,而倒荼时自然得提起茶壶10。该茶壶10只要手握提把2提起茶壶10时,壶嘴盖14就会自动掀开,完全不用人为操作壶嘴盖14,因此能在提壶倒茶的同时,自动掀开壶嘴盖14,不但方便,而且符合人们的要求。事实上,纵然不提起茶壶10,只要单独操作提把2,使其向后摆动,壶嘴盖14也会自动掀开。当放下茶壶10时,由于茶壶10重心后移,二连接件3、4会自动复位,并带动传动件5将壶嘴盖14推回封闭壶嘴13的位置上。第一连接件3,其可由第一杆件33与第二杆件34利用扣件35铰接而成(参见图4、6所示),其中,第一杆件33的上端与提把2的第一端部21铰接,第二杆件34的下端与壶体1铰接。同样,第二连接件4也是由第一杆件43与第二杆件44通过扣件45铰接而成,其中,第一杆件43的上端与提把2的第二端部22铰接,第二杆件44的下端与壶体1铰接。因此,提把2的二个第一杆件33、43即能以扣件35、45为支点,而弯折至壶体1的左侧或右侧,使提把2由垂直位置转至水平位置,倒向壶体1的一侧,以降低茶壶10的整体高度(如图6所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而已,非以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举凡运用本技术的原则及技术特征,所作的各种变更及装饰,皆应函盖于本技术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专利保护范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茶壶,主要包括:一壶体、一壶嘴盖、一提把、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及一传动件;该壶体设有一壶嘴、一开口及一壶盖;其特征在于:一壶嘴盖,其盖柄铰接于一固定在壶嘴侧壁或壶体的支架上,该壶嘴盖封闭于壶嘴;一提把,具有第一端部及第二端部;第一连接件,其一端与提把的第一端部铰接,另一端与壶体铰接;第二连接件,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木坤
申请(专利权)人:万林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