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大章专利>正文

具蜂巢状图案的转印轮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7834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蜂巢状图案的转印轮具,是于一滚轮的表面上形成有一陶瓷层,该陶瓷层的表面上成形有多个六边形图案单元,且该图案单元紧连排列,使各图案单元的每一侧边均与另一图案单元的相邻侧边连接,另有一轮轴穿经该滚轮的轴心,并自该滚轮上对应轴心位置的两端部穿出;所以,由于滚轮上形成有抗腐蚀性较铁材佳的陶瓷层,因此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轮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又由于图案单元是呈六边形,因此当利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轮具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制程技术时,可辅助转印出平整且均匀的配向膜。(*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转印轮具,尤指一种具蜂巢状图案的转印轮具
技术介绍
一具有图案的轮具可供许多不同的
所应用,例如利用轮具于雷射光面贴纸、防伪标签上转印图案,或是用于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 display,简称LCD)制程技术的网目(Anilox)轮,通常是先在一滚轮上成形有所需的图案单元,再利用该滚轮将图案单元转印在目标物上;其中该应用于LCD制程技术的网目轮,其主要是应用于涂布配向膜时,先将聚酰亚胺(Polyimide,简称PI)液散布并抹平于该网目轮上,使PI液流入图案单元中而得以均匀地被分布在网目轮上,如此即可利用此网目轮将PI液均匀地印刷在一光感型树脂(Asahi Kasei photosensitiveresin,简称APR)板上,接着再以转印滚筒将APR板上的PI液印刷至玻璃基板上而成为配向膜。而一般具有图案单元的轮具均是利用铁材滚轮表面加以研磨,将其表面上的不光滑物质加以去除后,再以抛光处理让滚轮表面呈现出略镜面的效果,接着再以模具于滚轮表面压铸出所欲转印的图案单元,最后再将滚轮表面清洗干净,即可完成一具有图案单元的轮具。然由于铁材滚轮的抗腐蚀性较弱,因此多次使用后,即会造成图案单元因铁材被腐蚀而变形,因而缩短了轮具的使用寿命;此外,由于铁材滚轮的材料特性以及模具压铸方式的限制,因此仅能在滚轮上形成圆-->形或四边形的图案单元,然而对于LCD制程技术中用以辅助涂布配向膜的网目轮而言,圆形或四边形的图案单元常使PI液无法均匀地分布在网目轮上,因而使PI液无法被均匀地印刷在APR板上,造成后续将APR板上的PI液印刷至玻璃基板上时,不但无法印刷出平整均匀的配向膜,且所能转印出的配向膜厚度仅能至400埃(angstrom;)。由上述可知,现有的具有图案单元的轮具仍有其必须克服的缺陷,而有待进一步检讨,并谋求可行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使轮具有较佳的使用寿命,且更适合用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display,简称LCD)的制程技术上,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具蜂巢状图案的转印轮具,其具有较佳的抗腐蚀能力,且极适合用在LCD制程技术上。为达成前述目的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手段为,令前述转印轮具包括:一金属滚轮,其表面上形成有一陶瓷层,又该陶瓷层的表面上成形有多个呈六边形的图案单元,且该图案单元紧连排列,使各图案单元的每一侧边均与另一图案单元的相邻侧边连接;一轮轴,穿经该滚轮的轴心,并自该滚轮上对应轴心位置的两端部穿出。其中,该图案单元呈蜂巢状。利用上述技术手段,由于滚轮上形成有抗腐蚀性较铁材佳的陶瓷层,因此本技术的轮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此外,当本技术的轮具应用于LCD制程技术时,六边形的图案单元可使聚酰亚胺(Polyimide,简称PI)液极均匀地分布在本技术的轮具上,令PI液可被均匀地印-->刷在光感型树脂(Asahi Kasei photosensitive resin,简称APR)板上,而得以于玻璃基板上转印出平整均匀且为所需厚度的配向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放大244倍的局部表面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陶瓷层剖面暨侧视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 滚轮11 陶瓷层111 图案单元20 轮轴具体实施方式关于本技术具蜂巢状图案的转印轮具的一较佳实施例,请参阅图1所示,包括一金属滚轮10和一轮轴20。上述金属滚轮10的表面上形成有一陶瓷层11,请配合参阅图2所示,该陶瓷层11的表面上成形有多个呈任意的六边形的图案单元111,且该图案单元111紧连排列,使各图案单元111的每一侧边均与另一图案单元111的相邻侧边连接;于本实施例中,在陶瓷层11与金属滚轮10表面之间进一步具有一辅助附着层(图中未示),该辅助附着层的作用在于:由于陶瓷颗粒与铁之间的附着力不佳,若仅单独喷涂陶瓷颗粒,陶瓷层11将可能因附着力不佳而剥落,故藉由先喷涂上辅助附着层,可增加陶瓷-->层11的附着力,又该辅助附着层的材料中,70~80%是由镍(Ni)组成,余下的20~30%则是由碳化钨钴(WC-Co)、碳化铬(Cr3C2)、碳化铬镍铬(Cr3C2-NiCr)与铬(Cr)组成,而该陶瓷颗粒的材料中,95%是由氧化铬(Cr2O3)组成,原因是氧化铬可容易地被雷射所切割,而陶瓷颗粒的材料中余下的5%,则是由氧化铝(Al2O3)、氧化钛(TiO2)、氧化锆(ZrO2)与三氧化二钇(Y2O3)所组成,作用是在于提高陶瓷层11的抗腐蚀性以及提高陶瓷层11被雷射切割的容易度;其中,所述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此外,各图案单元111为等边六边形,且任两斜向相邻的图案单元111之间呈60度夹角,而呈现出有如蜂巢状的图案。上述轮轴20穿经该滚轮10的轴心,并自该滚轮10上对应轴心位置的两端部穿出。另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各图案单元111是由一凹穴构成,该凹穴是以雷射直接照射在陶瓷层11上而成形;且当将本技术的轮具应用在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中的转印配向膜至玻璃基板上的制程步骤中,由于配向膜的膜厚是影响LCD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而配向膜的膜厚则是由本技术的轮具上所附着的聚酰亚胺(Polyimide,简称PI)液的量所控制,又各凹穴的宽度与深度则是影响PI液的装填是否足够、PI液在转印时能否完全转印至光感型树脂(AsahiKasei photosensitive resin,简称APR)板上的要素;所以,转印配向膜用的转印轮具结构相当重要。-->请配合参阅上表所示,例如若设计一具有300网线数(Line Per Inch;LPI)的轮具,且每个凹穴的宽度为76至80微米(micron),深度为18至30微米,而凹穴与凹穴之间的间距为5至9微米,则所转印出的配向膜厚度为1200至1800埃(angstrom;);若设计一具有500网线数的轮具,且每个凹穴的宽度为43至47微米,深度为11至16微米,而凹穴与凹穴之间的间距为4至8微米,则所转印出的配向膜厚度为500至900埃。由此可知,不同密度与不同大小、深度的图案单元111,可适用于不同大小或不同用途的LCD制程。由上述可知,本技术藉由在金属滚轮表面形成有陶瓷层,使本技术的轮具的抗腐蚀性较习用的滚轮佳,又该些成形于陶瓷层上的六角形图案单元可有效地提高转印物的均匀度,且藉由改变图案单元的宽度与深度,当应用在LCD制程中转印配向膜时,对于所转印出的配向膜厚度尤其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技术虽已于前述实施例中所揭露,但并不仅限于前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内容,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任何变化与修改,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蜂巢状图案的转印轮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金属滚轮,其表面上形成有一陶瓷层,又该陶瓷层的表面上成形有多个呈六边形的图案单元,且该图案单元紧连排列,使各图案单元的每一侧边均与另一图案单元的相邻侧边连接; 一轮轴,穿经该滚轮 的轴心,并自该滚轮上对应轴心位置的两端部穿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蜂巢状图案的转印轮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金属滚轮,其表面上形成有一陶瓷层,又该陶瓷层的表面上成形有多个呈六边形的图案单元,且该图案单元紧连排列,使各图案单元的每一侧边均与另一图案单元的相邻侧边连接;一轮轴,穿经该滚轮的轴心,并自该滚轮上对应轴心位置的两端部穿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蜂巢状图案的转印轮具,其特征在于:任两斜向相邻图案单元之间呈60度夹角,又各图案单元为等边六边形,且各图案单元是由一凹穴构成。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蜂巢状图案的转印轮具,其特征在于:每个图案单元的宽度为76至80微米,深度为18至30微米,而两相邻图案单元之间的间距为5至9微米。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蜂巢状图案的转印轮具,其特征在于:每个图案单元的宽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大章
申请(专利权)人:李大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