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热交换器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6736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6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用热交换器布置结构,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第一热交换器连接在第二热交换器之上,并且两者的进风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以提升热交换器的实车换热性能,进而可以减小热交换器的尺寸,降低热交换器的重量。降低热交换器的重量。降低热交换器的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用热交换器布置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布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如图4所示,现有技术中,传统热交换器布置结构是两个热交换器前后布置,的第一热交换器连接在第二热交换器之前,此布置方式会影响位于第一热交换器(第一热交换器包括第一芯体和位于第一芯体两侧的水室1)之后的第二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包括第二芯体和位于第二芯体两侧的气室2)的进风温度,进而影响热交换器的实车换热性能。因此采用这种前后布置布置方式,为了获得较好的换热性能,往往就只有增大整个模块的尺寸和重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热交换器布置结构,解决的问题:热交换器前后布置的方式影响热交换器的实车换热性能,增大了整个模块的尺寸和重量。
[0004]本技术所述的车用热交换器连接结构,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连接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之上。
[0005]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进风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
[0006]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通过安装槽和安装销配合并由螺栓连接;所述安装槽和安装销位置相对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上。
[0007]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之间设有定位结构。
[0008]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结构为相互配合的定位销和定位槽,它们位置相对并分别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上。
[0009]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销和定位槽、安装销和安装槽的安装方向均为竖直方向,平行于热交换器芯体。
[0010]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包括第一芯体与位于所述第一芯体两侧的水室;
[0011]所述第二热交换器包括第二芯体与位于所述第二芯体两侧的气室;
[0012]所述水室下端部设所述安装槽;
[0013]所述气室上端部对应设置所述安装销;
[0014]所述水室与所述气室通过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安装销配合并通过所述螺栓连接。
[0015]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水室下端部设所述定位销;
[0016]所述气室上端部设所述定位槽;
[0017]所述水室与所述气室通过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定位槽配合连接。
[0018]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槽上设有安装槽孔;
[0019]所述安装销上嵌有螺母;
[0020]所述螺栓穿过所述安装槽孔与所述螺母螺接,使所述安装槽与所述安装销连接。
[0021]作为对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定位槽上设有翻边,可加强、支撑所述定位销。
[0022]本技术的优点:
[0023]第一,由于将第一热交换器连接第二热交换器之上,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的进风温度时相同的,提升了热交换器的实车换热性能。进而可减小换热器的尺寸、降低换热器的重量。
[0024]第二,本布置结构设置有定位销和定位槽,定位销与定位槽装配之后可以防止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脱落,当本布置结构受到扭转力时也可以起到辅助支撑的作用,另外,使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的装配和拆卸更加方便。
[0025]第三,在定位槽上设置的翻边,可加强定位销的强度,且当本布置结构受到扭转力时可起到辅助支撑作用。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安装槽与安装销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定位销与定位槽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
技术介绍
中传统热交换器布置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1—水室;2—气室;3—螺栓;11—安装槽;12—定位销;21—安装销;22—定位槽;111—安装槽孔;211—螺母;221—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32]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车用热交换器布置结构,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第一热交换器连接在第二热交换器之上。
[003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的进风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
[003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通过安装槽11和安装销21配合并由螺栓3连接;安装槽11和安装销21位置相对并分别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上。
[003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之间设有定位结构。
[0036]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结构为相互配合的定位销12和定位槽22,它们位置相对并分别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和第二热交换器上。
[0037]在本实施例中,定位销12和定位槽22、安装销21和安装槽11的安装方向均为竖直方向,平行于热交换器芯体。
[003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热交换器包括第一芯体与位于第一芯体两侧的水室1;
[0039]第二热交换器包括第二芯体与位于第二芯体两侧的气室2;
[0040]水室1下端部设安装槽11;
[0041]气室2上端部对应设置安装销21;
[0042]水室1与气室2通过安装槽11与安装销21配合并通过螺栓3连接。
[0043]在本实施例中,水室1下端部设定位销12;
[0044]气室2上端部设定位槽22;
[0045]水室1与气室2通过定位销12与定位槽22配合连接。
[0046]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1上设有安装槽孔111;
[0047]安装销21上嵌有螺母211;
[0048]螺栓3穿过安装槽孔111与螺母211螺接,使安装槽11与安装销21连接。
[0049]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槽22上设有翻边221,可加强、支撑定位销12。
[0050]如图1、图3所示,先将定位销12与定位槽22连接,初步将水室1与气室2固定,然后将安装槽11与安装销21配合连接。
[0051]如图2所示,安装销21与安装槽11通过螺栓3连接在一起,实现对水室1与气室2的固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用热交换器布置结构,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第一热交换器与第二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连接在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之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热交换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的进风面位于同一竖直平面。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车用热交换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通过安装槽(11)和安装销(21)配合并由螺栓(3)连接;所述安装槽(11)和安装销(21)位置相对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用热交换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之间设有定位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用热交换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为相互配合的定位销(12)和定位槽(22),它们位置相对并分别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和所述第二热交换器上。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用热交换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销(12)和定位槽(22)、安装销(21)和安装槽(11)的安装方向均为竖直方向,平行于热交换器芯体。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黄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