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器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26091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晶显示器框架,包括有一显示器及一固定框架,其中,该显示器包括有一显示单元及一包覆固定在显示单元周边的盖体。该盖体由第一盖板及第二盖板组成,且在其周边上设置有结合部。该固定框架的中央形成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供显示器容设置放。所述盖体的结合部固定连接在固定框架上。由此可大幅简化整体的构成组件,达到其轻量化的设计需求,更能对显示器的周围形成一保护结构,避免该盖体受撞击而破裂损坏。(*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显示器框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框架,尤其涉及一种应用在液晶显示器的外部周缘上,能在该显示器的周围形成一保护结构,避免盖体受撞击而破裂损坏的液晶显示器框架。
技术介绍
由于液晶显示器(LCD)具有比传统的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重量轻及不占用空间等各种优点,且其画面影像的品质也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好,已成为消费大众所普遍采用的产品。然而其重量、价格及结构强度是消费者最重视的,因此如何能够提供结构简单、结构强度好的产品,为本技术研究的重要课题。公知液晶显示器框架结构为:在液晶显示器的周围设置有一固定框架,该固定框架由前框、中框及后框组成。该框架体分别由两组上下对应横向排列的长框板及两组左右对应纵向排列的短框板对接而成。该前框内侧设有矩形凸框条,该中框与前框对接的内侧设有矩形嵌耳部,且其与后框对接处设置有矩形锁耳部。用螺丝等组件将前框、中框及后框固定连接,形成液晶显示器与固定框架的组合结构。然而,该液晶显示器框架由多个框板组成,其组成组件众多,结构复杂,除了大幅增加材料成本与制造成本外,组装过程也相当繁琐与费时,且组装后的显示器结构重量大,而不利于移动调整。另,由于其框架结构体积庞大,更将占据使用者的有限空间,因而大幅降低了其实用性及经济效益。本设计人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凭借从事研发多年的经验,针对可进行改进的不便与缺陷,经过潜心研究并配合实际的运用,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进上述缺陷的本技术。-->本技术的内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框架,其利用该固定框架环绕设置在显示器的周边,可大幅简化整体的构成组件,达到其轻量化与组装迅速的设计需求;且能对显示器形成一保护结构,避免盖体受撞击而破裂损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框架,包括有一显示器及一固定框架。其中,该显示器包括有一显示单元及一包覆固定在显示单元周边的盖体。该盖体由第一盖板及第二盖板组成,且在其周边上设置有结合部。另,该固定框架的中央形成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供显示器容设置放,所述盖体的结合部连接固定在该固定框架上,从而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液晶显示器框架结构可大幅简化整体的构成组件,达到其轻量化的设计需求,且可对显示器形成一保护结构,以避免盖体受撞击而破裂损坏。当使用者需经常携带移动该显示器时,可用该提把部作为支撑点予于方便握持,更可将其作为悬挂的固定点,并且能够使显示器略呈一适当的倾斜角度而竖立在桌面或任一平面上,形成稳定的置放。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盖体与支撑构件连接组合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盖体与支撑构件连接侧向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图;图6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图;图7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的组合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0-显示器11-显示单元            12-盖体-->121-第一盖板            122-第二盖板123-置放部              124-护板125-槽孔                126-固定片127-卡扣部              128-卡合部129-结合部20-固定框架21-顶臂                 22-左侧臂23-右侧臂               24-底臂25-容置空间             26-定位部30-支撑构件31-旋转盘               32-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本领域技术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图1及图2分别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及组合示意图。如图1及图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框架,主要包括有一显示器10及一固定框架20,其中:显示器10包括有一显示单元11及一包覆固定在显示单元11周边的盖体12。显示单元11为平板式形状,盖体12由塑料等材料制成,且由一第一盖板121及一第二盖板122组成。第一盖板121为一中空矩形,在其正面上设置有一矩形置放部123,置放部123与一护板124相连接。在第一盖板121的顶端与两侧边处分别开设有多个槽孔125。第二盖板122的内部设有多个固定片126,显示单元11设置安装在固定片126围绕的空间内。在固定片126的外侧设置有多个卡扣部127。在第一盖板121上设有多个卡合部128,卡合部128与卡扣部127对应设置,使第一盖板121与第二盖板122可相互扣合连接。在第一盖板121与第二盖板122的外部周边形成有结合部129,本实施例的结合部129为一凹槽。固定框架20可为管体、棒体或板片体(如图7所示)制成,其剖断面形-->状也可为圆形或矩形等形状,本实施例为一圆形管,其由顶臂21、左侧臂22、右侧臂23及底臂24所围绕而成。在该臂体中央形成有一容置空间25,显示器10容设放置在容置空间25内。固定框架20的左侧臂22与右侧臂23分别与盖体12的结合部129连接固定,且该侧臂的外缘直径与结合部129的宽度对应配合。在顶臂21、左侧臂22及右侧臂23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多个定位部26,定位部26与第一盖板121的槽孔125对应配合,使盖体12可定位连接在固定框架20上。在固定框架20的顶臂21上一体成形有一提把部,利于使用者在搬运移动时握持。底臂24与显示器10的底侧预留有一段距离,使显示器10在置放时具有较佳的减震效果。图3及图4分别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盖体与支撑构件连接组合图及侧向示意图。如图3及图4所示,通过上述组件的组合,在第二盖板122的背面可设有一支撑构件30,支撑构件30由一旋转盘31及一支撑架32组成。支撑架32与旋转盘31通过枢轴连接,可使支撑架32以枢轴连接处为中心向外打开,使显示器10形成稳固置放。支撑构件30可相对于显示器10作上下或左右方向的转动。使用时,仅需对支撑架32施予一向外打开的力量,即可使支撑架32的底边与固定框架20的底臂24相隔有一段距离,利用固定框架20与支撑构件30的支撑,使显示器10略呈一适当的倾斜角度而竖立在桌面或任一平面上。当然,当显示器10未安装支撑构件30时,也可直接将顶臂21的提把部悬挂在墙面上。图5及图6分别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图及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图。如图5及图6所示,盖体12的结合部129为从第一盖板121与第二盖板122的外部延伸所形成连续或不连续的凸出部,凸出部可为小于二分之一圆弧形(如图5所示)或半圆形(如图6所示)的形状。由此,分别夹固连接在固定框架20的左侧臂22与右侧臂23上。本技术的液晶显示器框架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本技术的固定框架环设在显示器周缘,可大幅简化整体的构成组件,达到其轻量化的设计需求,且可对显示器形成一保护结构,以避免盖体受撞击而破裂损坏。2.通过本技术的固定框架的顶臂上一体成形有提把部,当使用者需经常携带移动该显示器时,可用该提把部作为支撑点予于方便握持,-->更可将其作为悬挂的固定点。3.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器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显示器,其包括有一显示单元及一包覆固定在所述显示单元周边的盖体,所述盖体由第一盖板及第二盖板组成,在其周边上设置有结合部;以及一固定框架,在其中央形成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供显示器 容设置放,且所述盖体的结合部连接固定在所述固定框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器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显示器,其包括有一显示单元及一包覆固定在所述显示单元周边的盖体,所述盖体由第一盖板及第二盖板组成,在其周边上设置有结合部;以及一固定框架,在其中央形成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供显示器容设置放,且所述盖体的结合部连接固定在所述固定框架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第一盖板上设有置放部,所述置放部供一护板设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结合部为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固定框架的外缘直径对应配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结合部为凸出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盈宏
申请(专利权)人:浩鑫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