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蛙盾蛭的仿生态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25868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蛙盾蛭的仿生态养殖系统,用于蛙盾蛭的室内养殖,包括养殖箱(1)、进水管(2)、排水管(3)以及吸附盘(4);其中,养殖箱(1)包括圆柱形凸台(11)、第一过滤网(12)、半圆形盖板(13)以及第二过滤网(14);吸附盘(4)包括主体环形板(41)、第一环形凸台(42)以及第二环形凸台(43)。该系统营造了良好的黑暗、低温、流水的仿生态养殖环境,利于蛙盾蛭健康生长与繁殖;同时,该系统空间利用率高、温度与液体流速精确可控,大大提高了蛙盾蛭的养殖效率和产量,降低了成本,能广泛应用于各种环境下进行蛙盾蛭的室内养殖。种环境下进行蛙盾蛭的室内养殖。种环境下进行蛙盾蛭的室内养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蛙盾蛭的仿生态养殖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蛭养殖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蛙盾蛭的仿生态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水蛭唾液腺分泌的水蛭素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强抗凝血活性物质,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最有效药物原料。由于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农药的滥用及人类过度利用,野生水蛭资源日趋枯竭,为满足市场需求,水蛭的人工养殖正成为一个新兴产业。当前,国内人工养殖较多的水蛭为菲牛蛭、水蛭(日本医蛭)和蚂蝗(宽体金线蛭),一般采用室外池养。
[0003]蛙盾蛭(Placobdellaokadai),属于吻蛭目(Rhynchobdellida)、舌蛭科(Glossiphoniidae)、盾蛭属(Placobdella),国内主要分布于重庆、四川等地区;是一种潜在的优质水蛭中药材。蛙盾蛭作为分布比较狭窄且数量较少的蛭类种质资源,人工饲养繁殖尚属空白;同时,现有的水蛭人工养殖方法存在诸多问题,如水温变化大、排泄物排除不及时、水蛭寄宿环境不均一等,造成水蛭生长环境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最终养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蛙盾蛭的仿生态养殖系统,该系统为蛙盾蛭提供了一套高效、立体的人工养殖系统,有利于蛙盾蛭的生长与繁殖,提高了蛙盾蛭的养殖效率以及产量,降低了养殖成本。
[0005]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适用于蛙盾蛭的仿生态养殖系统,用于蛙盾蛭的室内养殖,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箱、进水管、排水管以及吸附盘;所述养殖箱为圆筒形、其下端中心有一圆柱形凸台,所述圆柱形凸台内部中空且与所述养殖箱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圆柱形凸台上端、与所述养殖箱连接处设置第一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直径与所述圆柱形凸台直径一致;所述排水管与所述圆柱形凸台下端中部连通;所述养殖箱上端设置两块半圆形盖板,所述半圆形盖板与所述养殖箱上端滑动连接,所述进水管设置在两块所述半圆形盖板连接处且穿过所述半圆形盖板与所述养殖箱连通,所述养殖箱内、所述进水管下端设置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二过滤网直径与所述养殖箱直径一致;
[0007]所述吸附盘为圆形环状结构、为一体成型件,包括主体环形板、第一环形凸台以及第二环形凸台;所述主体环形板、所述第一环形凸台、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的中轴线共线;所述第一环形凸台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环形板内孔边缘的上下侧,且所述第一环形凸台内壁与所述主体环形板内孔内壁共面;所述第二环形凸台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远离所述主体环形板内孔的上下侧,且所述第二环形凸台的外壁与所述主体环形板外壁共面;所述主体环形板上、所述第一环形凸台与第二环形凸台之间均匀分布若干通孔。
[0008]作进一步优化,所述仿生态养殖系统还包括控温系统,所述控温系统包括液体温
度传感器以及温度报警装置,所述液体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养殖箱内壁,所述温度报警装置设置在所述养殖箱外,所述液体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温度报警装置电性连接。
[0009]作进一步优化,为调节进水与出水的流速、流量,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排水管分别设置一调节阀;所述进水管与外界低温水源装置连通,所述排水管连接外界废水收集池或下水道。
[0010]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圆柱形凸台的中轴线与所述养殖箱的中轴线共线。
[0011]作进一步优化,所述养殖箱的直径为118~122cm、高为38~42cm;所述圆柱形凸台直径为38~42cm、高为2~5cm。
[0012]作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过滤网中部设置一投料网,所述投料网与所述第二过滤网活页连接,用于投放蛙盾蛭所需的饵料。
[0013]作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过滤网、第二过滤网厚度一致,为1~1.5cm。
[0014]作进一步优化,所述主体环形板厚度为1~2cm,内孔直径为4~6cm、外环直径为113~117cm;所述第一环形凸台与第二环形凸台的高度均为2cm、厚度均为2cm。
[0015]作进一步优化,所述通孔为4~8个,直径为2mm。
[0016]作进一步优化,根据养殖数量的需求以及外界环境的影响,所述养殖箱内设置的吸附盘数量为3~5个。
[0017]本技术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18]通过养殖箱与圆柱形凸台的结合,利用高度差,使得排水换水时,水能高效、迅速的流向排水管,同时通过第一过滤网,防止换水时蛙盾蛭进行排水管,通过排水换水有效排除了养殖系统中的排泄物。通过主体环形板、第一环形凸台以及第二环形凸台的配合,既实现了吸附盘的多层叠加、提高了养殖箱单元水体空间利用率,又为蛙盾蛭提供了吸附栖息的空间、便于收集蛙盾蛭;同时,通过通孔设计,便于蛙盾蛭排泄物以及残余饵料的漏下。通过第二过滤网的设计,一是为了过滤进水管中的水源颗粒物,二是防止蛙盾蛭通过进水管逃出养殖系统。
[0019]该系统营造了良好的黑暗、低温、流水的仿生态养殖环境,利于蛙盾蛭健康生长与繁殖;同时,空间利用率高、温度与液体流速精确可控,大大提高了蛙盾蛭的养殖效率和产量,降低了成本,显著增加了经济效益,适用范围广、能广泛应用于各种环境下进行蛙盾蛭的养殖。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仿生态养殖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仿生态养殖系统的剖视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仿生态养殖系统的俯视图。
[0023]图4为本技术吸附盘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吸附盘的俯视图。
[0025]图6为图5的A-A向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1、养殖箱;11、圆柱形凸台;12、第一过滤网;13、半圆形盖板;14、第二过滤网;141、投料网;2、进水管;21、调节阀;3、排水管;4、吸附盘;41、主体环形板;411、通孔;42、第一环形凸台;43、第二环形凸台;5、液体温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如图1~6所示,一种适用于蛙盾蛭的仿生态养殖系统,用于蛙盾蛭的室内养殖,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箱1、进水管2、排水管3以及吸附盘4;养殖箱1为圆筒形、其下端中心有一圆柱形凸台11,圆柱形凸台11内部中空且与养殖箱1为一体成型结构;圆柱形凸台11的中轴线与养殖箱1的中轴线共线。由于蛙盾蛭适应于低温、黑暗、流水的环境,故圆柱形凸台11与养殖箱1均采用不透明的遮光材料。圆柱形凸台11上端、与养殖箱1连接处设置第一过滤网12,第一过滤网12直径与圆柱形凸台11直径一致;排水管3与圆柱形凸台11下端中部连通;养殖箱1上端设置两块半圆形盖板13,半圆形盖板13与养殖箱1上端滑动连接,进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蛙盾蛭的仿生态养殖系统,用于蛙盾蛭的室内养殖,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箱(1)、进水管(2)、排水管(3)以及吸附盘(4);所述养殖箱(1)为圆筒形、其下端中心有一圆柱形凸台(11),所述圆柱形凸台(11)内部中空且与所述养殖箱(1)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圆柱形凸台(11)上端、与所述养殖箱(1)连接处设置第一过滤网(12),所述第一过滤网(12)直径与所述圆柱形凸台(11)直径一致;所述排水管(3)与所述圆柱形凸台(11)下端中部连通;所述养殖箱(1)上端设置两块半圆形盖板(13),所述半圆形盖板(13)与所述养殖箱(1)上端滑动连接,所述进水管(2)设置在两块所述半圆形盖板(13)连接处且穿过所述半圆形盖板(13)与所述养殖箱(1)连通,所述养殖箱(1)内、所述进水管(2)下端设置第二过滤网(14),所述第二过滤网(14)直径与所述养殖箱(1)直径一致;所述吸附盘(4)为圆形环状结构、为一体成型件,包括主体环形板(41)、第一环形凸台(42)以及第二环形凸台(43);所述主体环形板(41)、所述第一环形凸台(42)、所述第二环形凸台(43)的中轴线共线;所述第一环形凸台(42)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环形板(41)内孔边缘的上下侧,且所述第一环形凸台(42)内壁与所述主体环形板(41)内孔内壁共面;所述第二环形凸台(43)为两个、分别设置在远离所述主体环形板(41)内孔的上下侧,且所述第二环形凸台(43)的外壁与所述主体环形板(41)外壁共面;所述主体环形板(41)上、所述第一环形凸台(42)与第二环形凸台(43)之间均匀分布若干通孔(4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蛙盾蛭的仿生态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生态养殖系统还包括控温系统,所述控温系统包括液体温度传感器(5)以及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敬明向粤琴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文理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