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田水产生态循环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2480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农田水产生态循环养殖技术领域的一种农田水产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包括水池、过滤区、蓄水区、杂质发酵处理区和农田区,所述水池包括鱼类养殖区和蔬菜种植区,所述鱼类养殖区包括增氧装置、控制器和测氧装置,所述测氧装置可对水池内部的氧气含量进行检测,当水池内部的氧气含量低于一定氧气含量值时,控制器打开增氧装置,该系统能够便于随时对水池中的鱼类进行增氧,能够持续的对水池中的水进行过滤以维持水池内水的品质,进而保证鱼类的养殖环境;通过蔬菜种植区也可增加经济效益;能够对杂质发酵后进行利用,资源利用率高,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还能有利于种植在农田内农作物的生长。农作物的生长。农作物的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田水产生态循环养殖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田水产生态循环养殖
,具体为一种农田水产生态循环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水产养殖业是人类利用可供养殖(包括种植)的水域,按照养殖对象的生态习性和对水域环境条件的要求,运用水产养殖技术和设施,从事水生经济动、植物养殖。为农业生产部门之一。
[0003]按水域性质不同分为海水养殖业和淡水养殖业,按养殖、种植对象,分为鱼类、虾蟹类、贝类,及藻类、芡、莲、藕等,中国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远至公元前1142年(殷末周初)已知凿池养鱼,范蠡约在公元前460年著有《养鱼经》,为世界最早的养鱼文献,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大力改造利用一切可供养殖的水域和潜在水域,扩大养殖面积和提高单位面积(水体)产量;开拓水产养殖的新领域、新途径,发展工厂化、机械化、高密度温流水、网箱(包括多层网箱)、人工鱼礁、立体、间套混等养殖。
[0004]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了保护水产资源和生态环境,对水产进行生态环保养殖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0005]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设计了一种农田水产生态循环养殖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田水产生态循环养殖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田水产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包括水池、过滤区、蓄水区、杂质发酵处理区和农田区,所述水池包括鱼类养殖区和蔬菜种植区,所述鱼类养殖区包括增氧装置、控制器和测氧装置,所述测氧装置可对水池内部的氧气含量进行检测,当水池内部的氧气含量低于一定氧气含量值时,控制器打开增氧装置,增氧装置即可进行工作,对水池内的水进行增氧,当水池内部的氧气含量高于一定氧气含量值时,控制器关闭增氧装置,所述水池的一侧与外界的进水管连接,所述蔬菜种植区包括多个种植蔬菜的浮板,且增氧装置和蔬菜种植区可并列设置,所述漂浮板设置有多个种植槽,所述多个种植槽的内部可种植水培类蔬菜,所述水池与蓄水区通过过滤区进行连接,所述过滤区与杂质发酵处理区通过第一输送管进行连接,所述过滤区包括阀门、过滤装置和第一输送管,所述阀门可控制水池与过滤区之间的连通,过滤装置可对水池中的水进行过滤,过滤出的杂质通过第一输送管输送至杂质发酵处理区,所述蓄水区通过管道与水池进行连接,且管道上设置有水泵,所述杂质发酵区包括沼气发酵池、沼气发电机和蓄电池,所述沼气发酵池可对第一输送管输送的杂质进行发酵,发酵产生的沼气通过沼气发电机进行发电,这些电能通过蓄电池进行储存,所述杂质发酵处理区与农田区通过第二输送管进行连接,发酵后的杂质通过第二输送管输送至农田区。
[0008]优选的,所述鱼类养殖区与蔬菜种植区可交叉重叠,蔬菜种植区可位于鱼类养殖区的上方。
[0009]优选的,所述杂质可为水池内部鱼类产生的排泄物、残饵、水池底部的淤泥、死去的鱼类和水中的杂质。
[0010]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可将鱼类产生的排泄物、残饵、水池底部的淤泥、死去的鱼类和水中的杂质进行过滤,并将其通过第一输送管输送至杂质发酵处理区,所述杂质发酵处理区为密封状态。
[0011]优选的,所述水池的最低处水位高于蓄水区的最高水位。
[0012]优选的,所述测氧装置可为溶解氧测定仪,增氧装置可为增氧机、水车式增氧机和涡轮式增氧机。
[0013]优选的,所述控制器与增氧装置电性连接,所述测氧装置、增氧装置、控制器、水泵均与蓄电池电性连接。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便于随时对水池中的鱼类进行增氧,保证鱼类的养殖环境,蔬菜种植区的水培类蔬菜可为鱼类提供阴凉的地方,并且水培类蔬菜可净化水池中的部分杂质,从而能够减少水池中的污染,也可增加经济效益,打开阀门,水池中的水通过与蓄水池之间的水位差流入蓄水池的内部,过滤装置对水池中的水进行过滤,经过滤后的水通过水管和水泵继续为水池提供水,通过水池与蓄水池之间的水位差可持续的对水池中的水进行过滤,从而能够维持水池内水的品质,有利于鱼类的养殖,也便于水的循环使用,能够节约水资源,过滤装置过滤出的杂质通过第一输送管输送至沼气发酵池的内部,沼气发酵池对杂质进行发酵,并且通过沼气发电机将电能存储至蓄电池的内部,蓄电池可为测氧装置、增氧装置、控制器、水泵提供电能,从而该系统具有节能环保的特点,并且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循环的利用,资源利用率高,发酵后的杂质经过第二输送管输送至农田里,从而可对农田进行施肥,发酵后的杂质无污染,肥力效果好,进而利于种植在农田内农作物的生长。
[0015]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杂质发酵处理区的结构框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鱼类养殖区的结构框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过滤区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至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农田水产生态循环养殖系统技术方案:一种农田水产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包括水池、过滤区、蓄水区、杂质发酵处理区和农田区,所述水池包括鱼类养殖区和蔬菜种植区,所述鱼类养殖区包括增氧装置、控制器和测氧装置,所述测氧装置可对水池内部的氧气含量进行检测,当水池内部的氧气含量低于一定氧气含量值时,控制器打开增氧装置,增氧装置即可进行工作,对水池内的水进行增氧,当水池内部的氧气含量高于一定氧气含量值时,控制器关闭增氧装置,所述水池的一侧与外界的进水管连接,所述蔬菜种植区包括多个种植蔬菜的浮板,且增氧装置和蔬菜种植区可并列设置,所述漂浮板设置有多个种植槽,所述多个种植槽的内部可种植水培类蔬菜,所述水池与蓄水区通过过滤区进行连接,所述过滤区与杂质发酵处理区通过第一输送管进行连接,所述过滤区包括阀门、过滤装置和第一输送管,所述阀门可控制水池与过滤区之间的连通,过滤装置可对水池中的水进行过滤,过滤出的杂质通过第一输送管输送至杂质发酵处理区,所述蓄水区通过管道与水池进行连接,且管道上设置有水泵,所述杂质发酵区包括沼气发酵池、沼气发电机和蓄电池,所述沼气发酵池可对第一输送管输送的杂质进行发酵,发酵产生的沼气通过沼气发电机进行发电,这些电能通过蓄电池进行储存,所述杂质发酵处理区与农田区通过第二输送管进行连接,发酵后的杂质通过第二输送管输送至农田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田水产生态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池、过滤区、蓄水区、杂质发酵处理区和农田区;所述水池包括鱼类养殖区和蔬菜种植区,所述鱼类养殖区包括增氧装置、控制器和测氧装置,所述测氧装置可对水池内部的氧气含量进行检测,当水池内部的氧气含量低于一定氧气含量值时,控制器打开增氧装置,增氧装置即可进行工作,对水池内的水进行增氧,当水池内部的氧气含量高于一定氧气含量值时,控制器关闭增氧装置,所述水池的一侧与外界的进水管连接;所述蔬菜种植区包括多个种植蔬菜的浮板,且增氧装置和蔬菜种植区可并列设置,所述漂浮板设置有多个种植槽,所述多个种植槽的内部可种植水培类蔬菜。所述水池与蓄水区通过过滤区进行连接,所述过滤区与杂质发酵处理区通过第一输送管进行连接,所述过滤区包括阀门、过滤装置和第一输送管,所述阀门可控制水池与过滤区之间的连通,过滤装置可对水池中的水进行过滤,过滤出的杂质通过第一输送管输送至杂质发酵处理区,所述蓄水区通过管道与水池进行连接,且管道上设置有水泵;所述杂质发酵区包括沼气发酵池、沼气发电机和蓄电池,所述沼气发酵池可对第一输送管输送的杂质进行发酵,发酵产生的沼气通过沼气发电机进行发电,这些电能通过蓄电池进行储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裴由水
申请(专利权)人:含山县有水珍禽养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