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蛸幼体养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5513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2-04 12:34
短蛸幼体养殖装置,涉及水产养殖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能够将短蛸幼体相互隔离,防止其相互残杀的养殖装置。养殖池内设置有立体隔离网,立体隔离网的侧壁上与多个浮筒联结,相邻的两浮筒之间通过导向块连接,导向块上设有导向孔;养殖池的下半部分安装有排污隔离网,排污隔离网的外侧与框架联结,框架的两侧与导向板联结,导向板上设有多个导向孔;养殖池的底壁上设有支架,导向板放置在支架的上端;养殖池的底壁上设有多个导向杆,导向杆的上端依次穿过导向板和导向块上的导向孔。隔离膜采用表面光滑的塑料膜,从而能够防止短蛸贴在养殖池的池壁上。在养殖池的池壁上。在养殖池的池壁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短蛸幼体养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装置
,特别是一种能够将短蛸幼体相互隔离,防止其相互残杀的养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短蛸(Octopus ocellatus)属软体动物(Mollusca)、头足纲(Cephalopoda)、八腕目(Octopoda)、无须亚目(Incirrata)、蛸科(Octopodidae)、蛸属(Octopus),俗称饭蛸、坐蛸、短腿蛸、风蛸(山东名)、短爪蛸、四眼鸟(广东名)。广泛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和东海北部,是我国北部沿海蛸类中最重要的经济物种之一。短蛸生活史一般为一年,生长迅速,是优良的池塘养殖和浅海增殖品种。然而在短蛸人工繁育过程中,发现幼体间存在残食现象并且程度严重,因为短蛸幼体发育呈现阶段性,刚孵化出的幼体通常位于水位的上层。因此,水位上层的残杀现象尤为严重,使得成活率大大降低。
[0003]专利技术专利《一种提高短蛸幼体成活率的方法》(申请号:2013103431211)中介绍了一种防止短蛸幼体残杀的方法,具体为通过采用在浮游阶段投放悬浮遮蔽物,在附底阶段投放贝壳类及螺类遮蔽物的方法,以控制短蛸幼体的自相残杀。但该技术投放的碱蓬树枝会腐烂导致水质变化且碱蓬树枝和塑料十字叉会随着水面到处飘动,无法形成固定的空间隔离。附底阶段投放的贝壳类及螺类遮蔽物给日常清污带来了极大阻碍,影响了日常管理的效率,且该技术方法无法解决短蛸幼体贴壁,会因水位变动造成长时间干露而死亡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短蛸幼体养殖装置,达到防止短蛸幼体相互残杀的目的。
[0005]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短蛸幼体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立体隔离网和排污隔离网;所述养殖池内设置有立体隔离网,立体隔离网的侧壁上与多个浮筒联结,相邻的两浮筒之间通过导向块连接,导向块上设有导向孔;养殖池的下半部分安装有排污隔离网,排污隔离网的外侧与框架联结,框架的两侧与导向板联结,导向板上设有多个导向孔;养殖池的底壁上设有支架,导向板放置在支架的上端;所述养殖池的底壁上设有多个导向杆,导向杆的上端依次穿过导向板和导向块上的导向孔。
[0006]上述浮筒和导向块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浮筒一端设有两耳板,耳板与导向块铰接。
[0007]上述养殖池的下端设有排水管,排水管与养殖池的空腔相贯通,排水管位于排污隔离网的下方,排水管与密封盖螺纹配合。
[0008]上述框架的上端面与多个栅板联结,相邻的两栅板之间设有空隙。
[0009]上述导向杆的下端套有支撑套筒,导向板放置在支撑套筒的上端。
[0010]上述立体隔离网四周与框架四周通过隔离膜联结,隔离膜为表面光滑的塑料膜。
[0011]上述立体隔离网和排污隔离网的端壁上设有卸扣。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0013]1、本装置的养殖池的上半部分设置有立体隔离网,立体隔离网具有一定厚度,处于浮游期的短蛸幼体会游到立体隔离网的网孔中,从而使短蛸幼体隔离,防止其聚集到一起,从而引发相互残食的现象;
[0014]2、本装置的养殖池的下端设置有排污隔离网,排污隔离网与养殖池的底部设有一定距离,短蛸幼体的排泄物会通过排污隔离网落到养殖池的底部,继而通过养殖池底部的排水管排出,而短蛸幼体不会随之流出。
[0015]3、本装置的立体隔离网四周与框架四周通过隔离膜联结,隔离膜采用表面光滑的塑料膜,从而能够防止短蛸贴在养殖池的池壁上。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排污分离网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0]如图1~3所示,本技术包括养殖池1、立体隔离网5和排污隔离网8。
[0021]所述养殖池1的上半部分设置有立体隔离网5,立体隔离网5的网孔尺寸大于10个短蛸幼体的体积,立体隔离网5的网孔大约为5-10cm2,立体隔离网5具有一定厚度,立体隔离网5的侧壁上与多个浮筒2联结,相邻的两浮筒2之间通过导向块4连接,其连接方式为:浮筒2一端设有两耳板3,耳板3与导向块4的一端铰接,导向块4上设有导向孔。
[0022]所述养殖池1的下端设有排水管11,排水管11与养殖池1的空腔相贯通,养殖池1的下半部分安装有排污隔离网8,排水管11位于排污隔离网8的下方,排水管11与密封盖12螺纹配合,排污隔离网8的网孔尺寸小于短蛸幼体角质喙横截面直径,排污隔离网网孔尺寸为5mm2,从而能够防止短蛸幼体穿过排污隔离网8的网孔落到养殖池1底部,排污隔离网8的外侧与框架15固定联结,框架15的两侧与导向板7联结,导向板7上设有多个导向孔,框架15的上端面与多个栅板14联结,相邻的两栅板14之间设有空隙,多个栅板14均匀的分布在框架15的上端。养殖池1的底壁上设有支架10,导向板7放置在支架10的上端。
[0023]所述养殖池1的底壁上设有多个导向杆6,导向杆6的上端依次穿过导向板7和导向块4上的导向孔,导向杆6与导向板7和导向块4上的导向孔对应设置,从而能够对立体隔离网5和排污隔离网8进行固定,防止立体隔离网5和排污隔离网8发生弯曲折叠。
[0024]优化方案中,所述导向杆6的下端套有支撑套筒13,导向板7放置在支撑套筒13的上端,使导向板7与养殖池1的底壁形成一定的距离,从而使排污隔离网8能够与养殖池1的底壁具有一定的距离。
[0025]所述立体隔离网5四周与框架15四周通过隔离膜联结,隔离膜为表面光滑的塑料膜,从而能够防止短蛸幼体贴在养殖池1的池壁上。
[0026]所述立体隔离网5和排污隔离网8的端壁上设有多个卸扣9,通过起重机能够将立体隔离网5和排污隔离网8拉出养殖池1。
[0027]操作流程如下:由于短蛸幼体分为两个生长期,前期为浮游期,后期为附底期,因此在使用本装置时,将排污隔离网8上端的栅板14上端放置遮蔽物,当短蛸幼体处于前期为浮游期时,短蛸幼体会游到立体隔离网5的网孔中,从而使短蛸幼体相互隔离,防止其聚集到一起,从而引发相互残食的现象,当短蛸处于附底期时,短蛸幼体可以进入遮蔽物中进行隐藏,此时可将立体隔离网、隔离膜拆除。当需要清理养殖池1时,打开密封盖12,使养殖池1中的水流出,水在流出养殖池1的过程中,将积攒在池底的排泄物一并带出,继而使用小型起重机的钩锁依次勾住立体隔离网5和排污隔离网8沿导向杆6拉出,对养殖池1进行清理。
[002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特定实施方案已经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它进行的各种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短蛸幼体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养殖池(1)、立体隔离网(5)和排污隔离网(8);所述养殖池(1)内设置有立体隔离网(5),立体隔离网(5)的侧壁上与多个浮筒(2)联结,相邻的两浮筒(2)之间通过导向块(4)连接,导向块(4)上设有导向孔;养殖池(1)的下半部分安装有排污隔离网(8),排污隔离网(8)的外侧与框架(15)联结,框架(15)的两侧与导向板(7)联结,导向板(7)上设有多个导向孔;养殖池(1)的底壁上设有支架(10),导向板(7)放置在支架(10)的上端;所述养殖池(1)的底壁上设有多个导向杆(6),导向杆(6)的上端依次穿过导向板(7)和导向块(4)上的导向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短蛸幼体养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2)和导向块(4)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浮筒(2)一端设有两耳板(3),耳板(3)与导向块(4)铰接。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文博于美波陈晓玲季本安于为民王君霞李文蕾赵涛涛
申请(专利权)人:日照市海洋与渔业研究所日照市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中心日照市水生野生动物救护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