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的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24298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背光模块的定位装置,其背光模块中的第一部件设有定位部,该定位部伸入第二部件中而定位;其中,该第一部件为金属背板、接地片、金属反射层;该第二部件为胶框;该第二部件为胶框,胶框上并装设有导光板;该第二部件为胶框,胶框上并装设有扩散板;该第二部件为灯管固定座,其灯管固定座为可供套设灯管的环状,而灯管固定座上方并装设有扩散板。第一、二部件间相互定位的装置,例如金属背板或金属反射层与胶框间的定位方式为一体制成,不需要其它组装零件(如螺丝)或组装结构(如开孔与卡钩)的设置,不仅省去组装工序,更可增加金属背板或金属反射层与胶框间的组装强度。(*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针对背光模块当中的第一、二部件的定位装置,旨在 提供一种不需要其它组装零件或组装结构的设置,即可使第一、二部 件相互组装定位。背景技水随着薄膜晶体管制作技术的快速进步,液晶显示器由于具备了轻 薄、省电、无辐射线等优点,而大量的应用于个人数字助理、笔记型 计算机、数字相机、摄录像机、行动电话等各式电子产品中。再加上 业界积极的投入研发以及采用大型化的生产设备,使液晶显示器的品 质不断提升,且价格持续下降,更使得液晶显示器的应用领域迅速扩 大。一般来说,由于液晶显示器为非发光性的显示装置,需要藉助背 光模块才能产生显示的功能,是以在组装液晶显示器时,依序将背光 模块与液晶面板组装置显示器的框架内。习有的侧光式背光模块组装程序,如图1所示,先将一灯管组15组装于金属反射层11内再依序 将导光板13与光学膜片(图中未标示)叠放于反射片14的上表面,并 于金属反射层11以及胶框13外设有一金属背板16,并在光学膜片 的上表面装设液晶面板(图中未标示),最后将金属外框17罩覆于液 晶面板上,并藉由金属背板16与胶框12其框架上的开孔161与卡钩 121,彼此扣合定位,达到将金属反射层11、胶框13以及金属背板 16相互组装定位的效果。再者,如图2所示为另种用于笔记型计算机中侧光式背光模块组 装示意图,同样先将灯管组15组装于金属反射层11内再放置于胶框 12上,于金属反射层11与胶框12间锁入螺丝18,彼此锁固定位, 达到将金属反射层11与胶框12相互组装定位的效果,再依序将导光板与光学膜片(图中未标示)叠放于反射片的上表面,在光学膜片的上表面装设液晶面板(图中未标示),最后将金属外框17罩覆于液晶面 板上,而完成显示器的组装。而于组装程序中,往往会在胶框上额外加装接地弹片,并使此接 地弹片与金属外框接触,以便透过金属外框进行排除电荷的接地功 能。常见的做法是先以螺丝将金属反射层与接地弹片同时锁固于胶框 上,在后续锁固金属外框与胶框的程序中,再使接地弹片上的扣点, 扣合于金属外框表面。上述組装程序的缺点在于1、 金属背板或金属反射层与胶框间的定位装置,是利用开孔与 卡钩彼此扣合定位,其需要于金属背板或金属反射层成型时于适当位 置预先成型该开孔,以及胶框成型时预留有卡钩,不仅增加成型模具 的复杂性,且组装时还必须先对合开孔与卡钩后,才可进一步扣合, 增加组装时间。2、 金属背板或金属反射层与胶框间的定位装置,亦利用螺丝的 锁固作用而完成组装,但组装时必须于适当位置正确锁入螺丝,若是 锁固力不佳或者锁固位置偏移,皆有可能造成组装强度不佳,而有松 脱的可能。3、 其接地弹片是利用扣合的方式与金属背板或胶框组装定位, 不论是在显示器搬运的过程中,或是后续由系统厂商组装于系统机器 中的过程中,皆很容易让接地弹片与金属背板或胶框间发生松脱的现 象。另外,直下式背光模块的组装程序,是先将各灯管利用灯管固定 座定位于金属反射层上,再依序将扩散板与光学膜片叠放于金属反射 层的上方,最后在光学膜片的上表面装设液晶面板,即完成显示器的 组装;其中,灯管固定座与金属反射层定位的定位方式,是利用螺丝 锁固定位,但利用螺丝锁固的方式同样容易发生因锁固力不佳或者锁 固位置偏移,皆有可能造成组装强度不佳,而有松脱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即在提供一种不需要其它组装零件或组装 结构的设置,即可使第一、二部件相互组装定位的背光模块的定位装 置。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的第一部件(如金属背板、接地弹片、 金属反射层或固体物质)设有一定位部,该定位部可于第二部件(如胶 框)成型时,置入第二部件的成型区域中,当注入成型材料后,其定 位部可伸入第二部件中而定位,使第一部件可与第二部件一体成型, 不仅省去组装工序,更可增加第一、二部件间的组装强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该背光模块中第一、二部件间相互定 位的其装置,例如金属背板或金属反射层与胶框间的定位方式为 一体 制成,不需要其它组装零件(如螺丝)或组装结构(如开孔与卡钩)的设 置,不仅省去组装工序,更可增加金属背板或金属反射层与胶框间的 组装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胶框与金属背板组装定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种习用胶框与金属背板组装定位的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实施例定位方式的结构分解图; 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二部件定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中侧光式背光模块的结构分解图; 图6为本技术中直下式背光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技术中第二实施例定位方式的结构分解图; 图8为本技术中第三实施例定位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号说明11 金属反射层 12 胶框121 卡钩 13 导光板14反射片 15 灯管组16金属背板 161 开孔517金属外框18螺丝2第一部件21定位部31上模具32下模具33成型区域331第一预成型区域331第二预成型区域34成型材料34,成型材料4第二部件51导光板52光学膜片53液晶面板54灯管55扩散板61料筒61,料筒62注射喷嘴62,注射喷嘴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背光模块的定位装置,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中定 位方式的第一实施例,其第二部件利用上、下模具31、 32合模后, 所形成的成型区域33中注入成型材料而成型。其中,该第一部件2设有定位部21,于注入成型材料前,先藉 由该定位部21放置于成型区域33中,当注入成型材料,并冷却成型 后,其定位部21可伸入第二部件中而定位,如图4及图5所示的实 施例中,该第二部件4为胶框,而第一部件2可以为金属背板或金属 反射层,使胶框与金属背板以及金属反射层可利用 一体成型的结构, 进而组装导光板51、光学膜片52及液晶面板53于胶框上,进而完 成侧光式背光模块显示器的组装,而不需要其它组装零件(如螺丝)或 组装结构(如开孔与卡钩)的设置,不仅省去组装工序,更可增加胶框 与金属背板或金属反射层间的组装强度,使其不易松脱;当然,该第 一部件亦可以为接地弹片,使该接地弹片亦可与胶框一体成型。另外,本技术应用于直下式背光模块的组装,如图6所示, 该第二部件4可以为胶框或灯管固定座,而第一部件2可以为金属反 射层,该第一部件2同样设有定位部21,于第二部件4成型后,其定位部21可伸入第二部件4中而定位,该胶框设于金属反射层上方, 其灯管固定座为环状可供套设灯管54,而灯管固定座上方并装设有 扩散寺反55、光学膜片52及液晶面板53,进而完成直下式背光4莫块显 示器的组装。如图7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其第二部件同样利用 上、下模具31、 32合模后,所形成的成型区域33中注入成型材料而 成型,而于该成型材料注入成型区域33后,尚未冷却固化前,将第 一部件2 —侧接触该成型材料33,令第一、二部件间藉由熔融状的 成型材料33相互贴合,使成型材料33冷却固化后,其第一、二部件 得以相互定位成 一体的结构。另外,如图8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利用两种不同成 型材料34、 34,分别装设于料筒61、 61,中,并由注射喷嘴62、 62,分 别依序注入成型区域33中,且该成型区域33设有第一、二预成型区 域331、 332,以分别供两种不同成型材料34、 34,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块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背光模块中的第一部件设有定位部,该定位部伸入第二部件中而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进辉郑国丰
申请(专利权)人:科桥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